香港大學與美國勞倫斯伯克萊國家實驗室共同研發出全水相微型機器人,機器人全體內外均由水構成。研究團隊希望全水相機器人能引領生物醫學落地應用,包括人體標靶藥物遞輸及組織工程。研究已在《ACS NANO》發表。
目前絕大部分軟體機器人由硅膠或橡膠等具彈性的軟固體材料製造而成,變形幅度為一個主要局限,難以對應其自然生物系統。港大機械工程系岑浩璋與美國勞倫斯伯克萊國家實驗室的教授Thomas P Russell 團隊,結合全液體三維打印技術和雙水相界面自組裝技術,研發出微米級類血管結構的全水相微型機器人「Aquabots」,可突破目前研發軟體機器人所面對的技術瓶頸。
研究團隊指出,有關構想是通過材料組裝在界面上來鎖住液體的形狀;液體的形狀可通過外力任意塑造,或以全液體三維打印,在空間上排佈組裝體。全水相分離可產生微米級多分區的類生物結構,而隔膜表面,可結合酶、具催化作用或磁性的納米微粒等,令機器人功能化,並可將藥物應用於人體內。
團隊指出,機器人全體內外均由水構成,較易於功能化實現生物相容性,有望應用於生物體內。而機器人具超軟特性,可穿越狹窄彎曲的幽閉空間,實現特定化學功能化,以利於獲取和遞送材料。
研究團隊相信全水相機器人能引領生物醫學落地應用,包括人體標靶藥物遞輸及組織工程,目正嘗試將水凝膠自組織到全水相機器人以實現完全可逆的形狀變化。」岑浩璋和Russell補充,接下來會尋找全水相機器人體系中可具體實踐的額外功能與重要特徵,正採用水溶性導電高分子,組裝以電子導電的全水相機器人,其技術可結合應用於其他微流控和機器加工方式,例如構建生物電子電路和邏輯離子篩選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