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冬:學習宣講好二十大精神 投身建設美好香港

由國家行政學院和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聯合舉辦的「黨的二十大精神香港學員宣講交流會」今日(11日)開班。香港中聯辦副主任陳冬在致辭時表示,這種新形式、新探索,在香港前方還是第一次,受到了學員們的普遍歡迎。他代表中聯辦和中聯辦主任駱惠寧,對宣講交流會的舉辦表示熱烈的祝賀!對國家行政學院長期以來對香港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陳冬表示,黨的二十大召開以來,香港社會以前所未有的熱情掀起了學習宣傳貫徹的熱潮,特區政府、立法機構、政團社團、各界別各階層,舉辦了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學習研討活動,主動意識之強、覆蓋人群之廣、社會影響之大,在香港回歸以來都是空前的。前不久,駱惠寧主任以「國家新征程 香港新機遇」為主題,與特區政府和香港社會各界作了專題分享;近日,沈春耀、謝伏瞻等中央宣講團成員專程赴港舉辦了三場宣講活動。他指出,今日的宣講交流會,是香港社會持續學習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又一重要舉措。國家行政學院龔維斌副院長作主題報告,將對我們準確把握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大有啟發和幫助。參加今日宣講交流會的,有國家行政學院國情培訓班的學員、國家行政學院香港同學會和香港工商專業同學會的會員,大多是青年人。對大家如何帶頭學習宣講好黨的二十大精神,他談到三點希望:

第一,要在深刻領悟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中,增強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偉大變革鑄就輝煌,也昭示未來。只有深刻領悟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的豐富內涵和重大意義,才能更加堅定自信奮進新征程。黨的二十大報告,用三件大事、十六個方面偉大成就、四個方面里程碑意義,系統呈現了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的全貌。特別是三件大事,「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團結奮鬥贏得的歷史性勝利,是彪炳中華民族發展史冊的歷史性勝利,也是對世界具有深遠影響的歷史性勝利」,只有讀懂其重大意義,才能讀懂中國共產黨,讀懂今天的中國。希望大家在深入領會這三個歷史性勝利的過程中,深刻思考十年偉大變革的根本原因,認識到「兩個確立」是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決定性因素,進一步提高站位,增強大局意識和國家觀念,帶頭做堅定的愛國者。

第二,要在準確把握香港發展新階段面臨的戰略機遇中,增強主人翁意識。面對國家新征程與香港新階段相互交匯的時代背景,只有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才能贏得先機、贏得未來。黨的二十大立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國際國內形勢的深刻分析、對全面建設現代化國家的戰略布局、對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的系統部署,為我們深刻揭示了香港發展面臨的歷史性機遇。香港回歸以來,「一國兩制」實踐在香港取得舉世公認的成功,特別是面對修例風波引發的香港局勢動盪變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採取一系列標本兼治的重大舉措,推動香港進入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的新階段。現在,黨的二十大進一步明確提出支持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好發揮作用。希望大家通過深入學習交流,進一步增強對「一國兩制」的信心和服務香港的主人翁精神,找準「國家所需、香港所長」的結合點,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不斷開創香港發展新局面,譜寫香港由治及興新篇章。

第三,要在加深理解學習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意義中,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學習好、宣講好黨的二十大精神,有利於振奮人心、凝聚力量、團結奮進。舉辦各類宣講培訓的目的,就是希望每一位學員先學一步、學深一層,都能成為火把和種子,點燃自己、照亮他人,把黨的二十大精神更好地傳播出去。前幾天,中聯辦組織青年團體聯合特區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務局舉辦了青年宣講骨幹培訓班,有320餘名青年骨幹參加,他們將組織小分隊,走基層、進社區、入校園,做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宣講隊和播種機。今日這個宣講交流會也有1000多人,都是各領域各界別的優秀青年代表,希望大家帶頭當好宣講員,讓黨的二十大精神在香港落地生根,激發和動員廣大市民特別是廣大青年投身到建設美好香港的行列中來,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推進「一國兩制」成功實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鬥!

中央宣講團成員抵港 沈春耀進行首場宣講

學習貫徹二十大精神中央宣講團成員、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沈春耀和全國政協經濟委副主任謝伏瞻,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楊萬明等一行今日下午到達香港。當晚,首場宣講在會展中心舉行,沈春耀作宣講報告,楊萬明致辭,中聯辦主任駱惠寧主持並講話。中央駐港機構、主要駐港中資企業和中央駐港新聞單位的幹部職工500餘人參加。

沈春耀作了二十大精神宣講報告,強調要深刻領會把握黨的二十大主題和主要成果,以及過去5年的工作和新時代10年偉大變革及其里程碑意義,要深刻認識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的歷史責任和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深刻把握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任務要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和全面從嚴治黨的新論斷新要求,以二十大精神為指引,不斷開拓香港工作新局面。

楊萬明在致辭中表示,港澳工作系統不僅自身要學習好宣傳好貫徹好黨的二十大精神,而且擔負着推動港澳社會深入學習宣傳貫徹二十大精神的特殊責任。我們一定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五個牢牢把握」和「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的指示要求,在學習領會上堅持全面準確、深入理解內涵、精準把握外延,做到既整體把握、全面系統,又突出重點、抓住關鍵。在貫徹落實上要緊密結合港澳工作實際,找準貫徹落實的結合點、切入點、着力點,真正見行動、見成效。

駱惠寧在主持講話中指出,中央宣講團來港宣講,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香港「一國兩制」事業的高度重視,對中央駐港機構、中資企業的親切關懷。沈春耀主任的精采宣講,對於我們進一步加深對二十大精神的領悟,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二十大部署要求上來,把學習宣傳貫徹工作更好引向深入,具有重要引導和促進作用。要以此次中央宣講為契機,進一步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的重大要求,把學習宣傳貫徹二十大精神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7月1日在港重要講話結合起來,把總體把握二十大戰略部署與推進「一國兩制」實踐結合起來,把發揮中央駐港機構帶頭作用與激發社會各界主動性結合起來,學深悟透,學以致用,把學習宣傳貫徹二十大精神的成果,轉化為紮實推進自身工作的實際行動,進一步激發建設香港、貢獻國家的強大正能量。

12月3日,中央宣講團還將為香港特區管治團隊、社會各界繼續宣講二十大精神。

駱惠寧到政總分享二十大精神 特首、司局長、議員、常秘等120人出席

特區政府今日再在政府總部,舉辦中共二十大精神分享會,中聯辦主任駱惠寧應邀出席,並作分享發言。分享會約有120人出席,包括司局長、行政會議成員、立法會議員、常任秘書長和部門首長等。

主持分享會的特首李家超指,二十大報告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全面總結「一國兩制」實踐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充分體現「一國兩制」不僅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和保障香港居民根本利益和福祉的好制度,更是解決歷史遺留類似問題、促進世界和平發展的好制度。

他說:「二十大報告深刻描繪了完善『一國兩制』體系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鄭重宣示中央治理港澳的大政方針,對推進特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

李家超續說,要貫徹好二十大精神,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堅持落實中央全面管治權和保障特區高度自治權相統一;強化行政主導,提升特區全面治理能力和管治水平;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壯大愛國愛港力量;以及完善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的制度機制,築牢底線思維和風險意識。

李家超指出,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做好「一國兩制」事業的貢獻者和捍衞者,香港定能在國際舞台上續放異彩。

李家超又代表特區政府感謝駱惠寧分享,啓發與會者對二十大精神的學習方法、態度和目標,加深對二十大精神的認識。

律政司司長林定國、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行會召集人葉劉淑儀及立法會議員李慧琼,亦在會上分別作分享發言。

立法會討論「學習二十大精神」 今日共有60名議員發言

立法會今日討論「學習二十大精神,推動香港發展」,多名立法會議員踴躍發言。提出此項議員議案的選委界林順潮形容,香港正處於開啟新局面、實現新發展的關鍵期,強調必須完善特區管治頂層設計,從制度上保障特區繁榮穩定。

林順潮又提到,香港過去出現「愈扶愈貧」的現象,質疑特區政府扶貧政策不夠精準、不夠到位。他指出, 二十大報告重申支持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破解經濟社會在發展中出現的深層次矛盾,樂見施政報告提出香港「精准扶貧」的策略,聚焦幫助居住在劏房的初中學生,以及研究和識別其他「精準扶貧」的目標群組。

建制派「班長」、商界(第二)廖長江指出,對比5年前的十九大報告,今次的二十大報告針對「一國兩制」方針,加入了「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字眼,形容是對過去香港亂局的直接回應,強調香港未來必須完善「一國兩制」體系建設,包括落實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

新思維主席、社會福利界狄志遠表示,國家主席習近平再次強調,「一國兩制」是最佳制度,必須長期堅持。他認為,中央全面管治權與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不至於產生矛盾,需要建基於中港兩地的關係及信任,認為中央要信任香港人,而港人亦要對國家放下舊有觀念。他又指,雙普選是香港政制發展的最終目標,特區政府責無旁貸。

自由黨選委界議員李鎮強指,香港應充份利用「一國兩制」獨有優勢,深度參與大灣區融合發展,港府必須更積極與中央政府、大灣區各個城市商討分工安排,結合各地優點和整合資源,將大灣區的「餅」做大、做好,提升香港對外整體優勢和競爭力,發揮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的角色。

科技創新界邱達根表示,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是國家需要長期堅持的3個重大戰略,形容打好「人才戰」是致勝關鍵。他又指,要令到更多人認識和知道,香港的科技發展取得不少佳績,提升尤其是青年對科技的興趣,吸引更多學生修讀科技相關學科,亦可吸引海內外科技專才來港發展。

選委界譚岳衡則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不只是香港與內地基礎設施的「硬聯通」、貿易上增加往來等,亦包括文化、民心、情感等全方位的相融相通。他認為,年輕一代認識簡體字,可更好促進香港和內地的順暢溝通和交流,建議港府支持學校在確保繁體字教學不受影響的基礎上,在適當的時候教授學生認識簡體字,加強香港居民掌握簡體字的語言能力。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開場發言表示,必須要認真學習貫徹二十大精神,必須要將「一國兩制」這一好制度長期堅持下去,不斷開拓工作新局面,為實現國家第2個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曾國衞又引述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指,發展是港澳的立身之本,是港澳保持穩定和諧的重要前提。他指出,港澳長期積累的經濟結構失衡、發展動力不足、住房困難,貧富懸殊等經濟民生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凸顯,這些都需要靠發展來解決。

他續指,在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港澳面臨的挑戰日益增加,發展的任務更加艱巨緊迫,形容港澳要實現甚麼樣的發展,怎麼樣實現全面發展,是必須回答的重大課題,強調更須以謙虛謹慎、務實有爲的態度去認真思考研究。

會議討論了約5小時後,立法會主席梁君彥下午約6時許宣布休會,明日早上9時續會,屆時會繼續討論該議案。今日合共有60位議員發言。

二十大後四國領導人接續訪華 釋放什麼訊號?

10月22日中共二十大正式閉幕,中國外交場域隨後開展新動態。

首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於10月26日會見東盟國家駐華使節,表示「中國將繼續視周邊外交為對外關係首要,並把東盟放在優先位置」;10月27日,王毅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通話,指出「中俄實現各自發展振興是兩國的正當權利,完全符合時代發展潮流。任何阻擋中俄前進步伐的企圖都不可能得逞」;而在27日,王毅也與沙特外交大臣費薩爾(Faisal bin Farhan)召開了中沙高級別聯合委員會政治外交分委會第四次會議,費薩爾於會後透露「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即將訪問沙特」。

10月28日,王毅接受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Nicholas Burns)到任拜會,稱「作為兩個大國,中美誰也改變不了誰,美方不要再試圖從實力地位出發同中國打交道,不要總想着打壓遏制中國的發展」;10月31日,王毅應約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通電話,就當前及今後一段的中美關係交換意見,同時商討印尼舉行二十國集團(G20)峰會時兩國領導人會晤的可能性,並同意在會議前再次通話。

而更加引人注目的,是近一周內的四國領導人密集訪華。10月30日,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抵達北京,開始為期四天的正式訪問,是中共二十大後首位訪華的外國政要;11月1日,巴基斯坦總理夏巴茲・謝里夫(Shehbaz Sharif,下稱夏巴茲)抵達中國,展開其上任以來首次對華訪問;11月2日至4日,坦桑尼亞總統薩米婭·蘇盧胡·哈桑(Samia Suluhu Hassan)亦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是二十大後首位訪華的非洲國家元首;11月4日,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亦將抵達中國,展開其任內首次對華訪問,更是2019年底以來首位訪華的西方國家政府首腦。

上述行程,分別在兩個場域展現了中國的對外動態。

深化既定發展合作
首先是越南、巴基斯坦、坦桑尼亞國家領導人的來訪,體現了中國與友好國家深化既定合作的戰略意向。

其中,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此前曾八次訪華,2017年1月其二度當選越共中央總書記後的首次出訪,便是選擇中國;今次訪問,亦是其三度當選越共中央總書記後的首次出訪,目的地同樣是中國,足見其對中越交流的重視。而這一現象,很大程度是奠基於中國的發展步伐,以及中越逐步深化的市場互動。

根據《越通社》報道,阮富仲在與習近平會晤時指出,越南一向將發展「越中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視為優先事項。阮富仲強調,越南特別重視中國市場,希望擴大對中國的越南優勢商品出口,並建議中方為越南農林水產品開放市場,保持供應鏈通暢,為兩國商品順利清關提供便利;提高越南藉由鐵路過境中國前往第三國的商品限額;為拓展航空、陸路和鐵路運輸合作創造便利條件,越南也願為中國高科技大型企業的對越投資創造便利條件。

由上述訊息可見,阮富仲此次來訪既為維繫中越情誼,也是意在促進中越經貿合作,尤其是在疫情衝擊全球供應鏈的艱困背景下,與中國保持市場互動格外重要。而兩國領導人也在會後簽署了一系列貿易相關措施與邊境協議文件。

無獨有偶,巴基斯坦同樣着眼於對華合作的發展戰略。巴國總理夏巴茲訪華前夕,還特別在《環球時報》撰文,稱中國是巴基斯坦最大的貿易和投資夥伴,巴基斯坦亦是「一帶一路」倡議最早的合作夥伴,而中巴經濟走廊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旗艦項目,在短短幾年時間內為巴基斯坦社會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夏巴茲特別強調,巴基斯坦可成為中國的製造業基地,成為中國工業和供應鏈網絡的延伸。

據巴基斯坦《黎明報》報道,夏巴茲更於訪華前夕,將卡拉奇-白沙瓦鐵路、卡拉奇環城鐵路、克什米爾水電站3個新建項目納入中巴經濟走廊框架內。巴基斯坦國家經濟執行委員會(ECNEC)亦在會議上通過相關決議,批准了耗資98.5億美元的ML-1鐵路幹線改造項目,《俄羅斯衛星通訊社》透露,夏巴茲預計在訪問期間,建議中國對該項目投資84億美元。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亦於11月1日表示,「訪問期間,中巴雙方肯定會簽署一系列成果文件」。

而坦桑尼亞總統來訪同樣意義重大。由中國援建、並於1975年開通的坦贊鐵路曾是「中非友誼」的長期象徵,但在美英日近年競相爭取「經營非洲」的脈絡下,「一帶一路」於坦桑尼亞並非一帆風順,2020年時任坦國總統馬古富利(John Magufuli)便無預警取消前任總統基奎特(Jakaya Kikwete)簽署的巴加莫約港口工程,引發國際媒體大幅報道。如今新總統哈桑成為二十大後首位訪華的非洲國家領導人,應有高概率改易馬古富利的對華決策,正處停工狀態的巴加莫約港工程,也或有機會迎來重啟曙光。

「對華圍堵」有其現實障礙
而德國總理朔爾茨於二十大後訪華,則突顯美國發動的「對華圍堵」有其現實障礙:中歐關係往往依循既有的經貿現實、各自的國家利益來發展。

朔爾茨最早是在10月21日歐盟峰會後的記者會上宣佈訪華行程,中方則在10月28日予以確認。但10月以來,關於中遠集團入股德國漢堡港集裝箱碼頭的爭議持續發酵,朔爾茨與漢堡市政府雖無意攔阻,德國執政聯盟中的綠黨和自民黨卻堅決反對,最終各方取得共識:中遠集團獲准持有漢堡港集裝箱碼頭24.9%的股份,而非此前計劃的35%,德國內閣會議亦在10月26日批准此案。

由上述事件可見,即便政治正確枷鎖沉重,中德關係仍有強烈的商業邏輯底色。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於2022年初公布數據,中國已連續第六年成為德國最重要的交易夥伴。2021年,德國和中國雙邊貿易額高達2,454億歐元(約佔德國進出口貿易總量的10%),較2020年增長15.1%;且即便有新冠疫情干擾,德國的對華貿易額仍在2020年增長了3.5%。另據中國商務部介紹,2022年1-5月,德國實際對華投資增長21.4%;中國德國商會今年對德國公司進行的商業環境調查報告顯示,由於中國經濟持續復甦,71%的德資企業計劃增加在華投資。

如此經貿基礎,是德國無法放棄對華互動的關鍵。儘管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哈貝克(Robert Habeck)、綠黨籍德國外長巴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皆主張施行某種程度的「對華脱鈎」,包括加強德國政府的對華投資審查、限制部分對華技術轉移,收緊政府對德企投資中國時的國家擔保規則等,德國商界的反彈卻始終強烈,以至政府只能推遲或擱置相關對華脱鈎法案。

當然,政治正確的壓力依舊不可忽視。雖說此次訪華行程明顯是帶有實用主義色彩的商業之旅,據彭博社28日引述知情人士稱,陪同朔爾茨訪華的商業代表團成員包括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西門子(Siemens)、福士(Volkswagen)、寶馬(BMW)、默克(Merck)、德國生物新技術公司(BioNTech)、Adidas等德國企業的行政總裁;但德方仍要強調「人權議題」的角色,德國政府發言人黑貝施特萊特(Steffen Hebestreit)便曾在10月29日表示,「朔爾茨將會在訪問期間就中德關係及多個國際議題與中方進行討論,除敦促中國開放市場外,亦會在與談時論及中國人權問題」,顯然有意安撫反對聲音。

而正如德媒所批評,「朔爾茨不想與北京決裂,卻又希望在某些議題上更為強硬,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故從此次出訪規劃來看,朔爾茨更多是希望在務實與政治正確間求取平衡。而對照德國在俄烏衝突下的堅決反俄姿態,對華來往並無遭遇同等程度的阻力,顯見中德經貿互動的血脈難分,以及中國在俄烏衝突下維持中立促和姿態的可貴,方有二十大後的中德元首峰會。

中法外長通話 王毅稱二十大規劃中國發展藍圖

中法外長昨日(1日)舉行通話,王毅稱,中共二十大規劃了中國未來發展藍圖,重申了中國的和平外交政策。中方願繼續推進中歐、中法的的戰略合作。

王毅在通話中稱,中共二十大日前成功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全票再次當選是眾望所歸,人心所向,將確保中國繼續沿著既定方向前進。大會規劃了中國未來發展藍圖,為動盪多變的世界注入了重要確定性。大會重申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維護世界和平,將為國際社會應對全球性挑戰提供強大正能量。

他又稱,中國對法和對歐洲政策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願繼續推進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繼續深化中法戰略協調與合作。雙方要共同規劃設計好兩國高層交往和各領域合作,開闢中法關係的新前景。他又就烏克蘭、朝鮮半島局勢等共同關心的問題,與科隆納交換意見。

科隆納則稱,法中始終保持互信合作,共同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冀與中方密切高層交往,深入溝通交流,增進共同利益,應對共同挑戰。

國台辦解讀二十大報告涉台內容 批有言論鼓吹開戰

中共換屆後的對台政策受矚,國台辦解讀二十大報告指,中國闡明對台原則立場,劃出紅線底線,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新征程上,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粉碎「台獨」分裂和外來干涉圖謀。當局批評有言論鼓吹所謂「兩岸開戰」,是為了配合外部勢力渲染大陸威脅,欺騙台灣民眾。

國台辦今日(26日)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發言人馬曉光指,黨的二十大報告涉台內容充分肯定過去5年和新時代10年對取得的重大成就,系統闡述了解決台灣問題、實現完全統一的政策主張,立足推進祖國統一新的歷史方位,準確把握台海形勢新變化新特點,就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對台工作作出總體部署。

堅持「一國兩制」推進統一

馬提到,在新征程上,大陸將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和主動權,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堅定維護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紮實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堅決粉碎「台獨」分裂和外來干涉圖謀,堅定推進祖國統一進程。

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是總書記習近平提出的重大政策主張,大陸將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研究推出更多台胞台企同等待遇政策;積極支援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加快建設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支援其他台商集聚地方對台先行先試,引導兩岸企業在資金、技術、管理、標準等方面加強合作; 説明台商台企拓展大陸內需市場;進一步鼓勵支援各地區、各行業、各界別加強與台灣各界廣泛交往,不斷擴大和深化兩岸民間各領域交流合作。

批有言論鼓吹「兩岸開戰」

對於會上有記者問到,台灣島內各方對兩岸開戰存有憂慮,馬曉光指,眾所周知,當前導致台海局勢緊張動蕩的根源是民進黨當局頑固堅持「台獨」分裂立場。大陸對台方針政策是明確的,堅持「一國兩制」,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陸方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

他批評一些鼓吹所謂「兩岸開戰」的言論,利用戰爭話題來配合外部勢力渲染所謂大陸威脅,為繼續反中抗中找藉口,依附外部勢力裹挾欺騙台灣民眾。

國防支出有增無減 受惠股逆市照升

恒生指數突破2011年最低位16170,10月24日一度低探15082,市場風聲鶴唳。惟眾多板塊裏頭,軍工股仍逆市上升,與近年國防支出節節攀升有直接關係,下文將梳理當中邏輯。

二十大強調「安全」

十九大的重點目標,為經濟建設、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並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相對之下。二十大報告則以穩為主,強調安全,例如多次強調「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並且明確表示「統籌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夯實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基層基礎」。

二十大報告亦首次提「出提高人民軍隊打贏能力,創新軍事戰略指導,發展人民戰爭戰略戰術,打造強大戰略威懾力量體系,增加新域新質作戰力量比重,深入推進實戰化軍事訓練」

十九大的相關用詞,是「繼續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二十大則是「鞏固拓展國防和軍隊改革成果」,表明本輪軍隊改革成效顯著,軍隊相關架構和各項政策已基本成型。未來將主要聚焦軍事能力建設,裝備快速發展仍在路上。從型號發展來看,新型號的數量和需求將進一步提升,老舊型號替換有望加速。

地緣政治

大國角力持續。

  • 11月美國進行中期選舉,屆時美國的對華政策或會帶來新一輪的中美角力;
  • 台海局勢緊張;
  • 南韓北韓近日發出交火警告;
  • 俄烏戰爭持續、歐洲陷入能源危機。

種種不明朗因素影響到中國對國防資源的傾斜。例如,二十大在對台措辭更加嚴厲。在對台問題上增加「提出新時代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和「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牢牢把握兩岸關系主導權和主動權」的表述,表明在涉台問題上,國內已經有了總體解決方略,目前正在按部就班的執行。

李家超:正確了解「二十大」精神 有助一國兩制事業行穩致遠

中共「二十大」會議昨日(22日)閉幕,「二十大」一中全會今日(23日)北京舉行。特首李家超表示,正確了解「二十大」精神,有助「一國兩制」事業行穩致遠,亦有助香港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聚焦發展,改善民生。

新一屆中共中央領導層出爐,7名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今日見傳媒,習近平續任中共總書記並發言。李家超於社交網站撰文表示,習近平的話字字珠璣,令他深有感觸,又指「二十大」報告對「一國兩制」的論述是推動香港「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的重要行動指南,當中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更是香港接下來發展的大方向。

他又提及,未來5年,亦是香港開創新局面、實現新飛躍的關鍵期,在世界百年變局下,香港既有機遇,也有挑戰,但機遇大於挑戰,關鍵是把握大勢,提升自身競爭力。

李家超續指,在中央的全力支持和「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下,香港將繼續砥礪前行,他亦將帶領特區政府團隊團結各界,與大家共同建設一個安居樂業、更有希望、更團結的香港。

59歲副總理胡春華 未進入政治局

中央政治局委員名單今日公布,共24人,已經擔任兩屆政治局委員的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沒有連任政治局委員。

列二十屆中央委員 預料仍有安排

現年59歲的胡春華,1963年出生於湖北宜昌的五峰土家族自治縣馬岩墩村,1979年夏以全縣文科狀元的身份考入北京大學,成為五峰縣歷史上第一個考入北大的學生。

大學畢業後,胡春華長期在西藏工作,後來擔任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河北省長、內蒙古書記等。中共十八大後,胡春華晉升中央政治局委員,並接替汪洋出任廣東省委書記。

2018年,55歲的胡春華在十九大留任政治局委員,並出任國務院副總理,在四位副總理中排名第三,主管三農、扶貧、商務、貿易工作,同時擔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組長。

胡春華原被視為二十大入常的人選。他仍然是二十屆中央委員,預料仍有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