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今年GDP目標5%左右 赤字率4%左右

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今日(5日)上午召開,將於下週二(11日)下午閉幕。總理李強代表國務院,向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

政府工作報告說,過去一年,面對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複雜嚴峻形勢,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順利完成,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新質生產力穩步發展,2024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34.9萬億元、增長5%,增速居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

就業、物價總體平穩,城鎮新增就業1256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為5.1%,居民消費價格上漲0.2%。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對外貿易規模創歷史新高,國際市場份額穩中有升,外匯儲備超過3.2萬億美元。民生保障扎實穩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5.1%,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拓展,義務教育、基本養老、基本醫療、社會救助等保障力度加大。重點領域風險化解有序有效,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2025發展主要預期目標

政府工作報告說,2025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2%左右;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糧食產量1.4萬億斤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左右,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政府工作報告在提到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時說,今年赤字率擬按4%左右安排、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赤字規模5.66萬億元、比上年增加1.6萬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規模29.7萬億元、比上年增加1.2萬億元。

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4.4萬億元。擬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1.3萬億元、比上年增加3000億元。擬發行特別國債5000億元,支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資本。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3000億元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落實和優化休假制度,釋放消費潛力。

適時降準降息 促進樓市股市健康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今年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通過增加居民收入擴大消費,通過終端需求帶動有效供給,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要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要更大力度促進樓市股市健康發展。

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要優化和創新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適當增加支農支小再貸款規模,進一步加大對「三農」和小微企業金融支持力度。

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

政府工作報告在提到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時說,加快建立健全基礎制度規則,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市場准入退出、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約經濟循環的卡點堵點,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

積極防範金融領域風險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防範金融領域風險。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一體推進地方中小金融機構風險處置和轉型發展,綜合採取補充資本金、兼併重組、市場退出等方式分類化解風險。完善中小金融機構功能定位和治理機制,推動實現差異化、內涵式發展。

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強化央地監管協同,保持對非法金融活動的高壓嚴打態勢。充實存款保險基金、金融穩定保障基金等化險資源。完善應對外部風險沖擊預案,有效維護金融安全穩定。

內地31省份GDP增速目標 最高9.5%

1月15日,隨着北京、江蘇、吉林、甘肅、青海的2023年社會經濟發展「計劃書」在其政府工作報告中公布,至此,全國31省(區、市,不含港澳台)2023年GDP增長目標全部出爐,與此同時,24個省份公布了2022年GDP實際增速情況。從2023年GDP增速目標看,31省份的數值範圍在4%至9.5%,其中,最高的是海南省(9.5%左右),最低的是4%左右,其他省份多集中在5%至6.5%。梳理各地公開的2023年重點工作安排發現,投資、消費成為關鍵詞。

較上年的GDP目標,31個省市中,河南省、天津市、浙江省、北京市、江蘇省、廣東省等21個省份調低了預期增速,幅度為0.5個至1個百分點;吉林省、湖南省、江西省等6個省份維持不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重慶市等4個省份上調了預期增速,幅度為0.5個至1個百分點。

24個公布2022年GDP實際增速情況的省份均實現正增長,除北京市、海南省只指出「正增長」的趨勢外,其餘22個省市公布了具體數值,範圍在2%至5%,其中最高為江西省(預計5%)、寧夏回族自治區(預計5%左右)。

23個省份公布了2022年GDP總量,其中,廣東連續34年穩坐全國第一,2021年,廣東成為國內首個GDP超12萬億元GDP大省,不過,2022年江蘇「緊隨其後」,GDP預計也邁上12萬億元台階。山東、浙江分列「8萬億」、「7萬億」階梯,河南預計首破「6萬億」。此外,「5萬億」梯隊上,除已有的四川外,加入了福建、湖北。此外,兩座經濟中心城市上海、北京連續兩年突破4萬億元。

目標多集中在5%-6.5%

從31省份的2023年GDP增長預期看,目標值範圍跨度較大,從4%至9.5%,最高的是海南省(9.5%左右),最低的是4%左右,其他省份該數值多集中在5%至6.5%,近日,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創始院長、原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在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指出,2023年引導性增長目標可設6%或者6%以上。

梳理各地公開的2023年重點工作安排發現,投資、消費成為關鍵詞,這也與中央經濟工作提出的「着力擴大國內需求」、「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要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等要求相一致。上海提出,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深化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

春節將至,江蘇各地紛紛出台相關扶持政策,通過發放消費券、「大禮包」等措施,刺激消費市場加速復甦。春節期間,蘇州國有景區將免費開放,全市各大旅遊星級飯店也紛紛推出一系列住宿優惠、餐飲優惠和特色產品。南京、常州、鎮江等地也紛紛發放消費券或出台相關刺激措施。江蘇省發改委主任李侃楨指出,該省將推動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積極發展即時零售、首店經濟、雲展會等新模式,支持養老育幼、醫療健康、家政服務等服務消費,培育壯大消費新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