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健委:全國疫情平穩 未發現病毒變異株增強

國家衛健委表示,近期全國疫情日趨平穩,目前監測未發現病毒變異株傳播力、免疫逃逸能力和致病力明顯增強的情況。中國疾控中心專家預計,近月出現新一波疫情的可能性較小。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在會上表示,近期全國疫情日趨平穩,總體向好態勢持續鞏固。但當前各地中小學相繼開學,農村春耕陸續開始,要始終抓好疫情防控,做好長者等重點人群健康服務。

另外,中疾控病毒病所研究員陳操指,監測數據顯示,今年1月1日以來,從全國各個口岸入境人員當中監測到39種進化分支,全部為Omicron變異株,以BA.5.2和BF.7及其亞分支為主。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監測到傳播力、致病力、免疫逃逸能力明顯增加的新型變異株流行。

專家:近月出現新一波疫情可能性較小

中疾控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中國剛經歷了一次全國性的新冠病毒感染流行,多數人已經康復,還有部分人仍在康復之中。在這個時段,全國範圍內人群的免疫保護力處於一個較高的時期,近幾個月再出現新一波疫情的可能性比較小。

他續指,相比3年前,Omicron的致病性明顯減弱,我們對病毒有更深入的了解,有更多抗病毒藥物可以選擇,同時也有豐富的新冠中西醫救治經驗。隨着中國優化防控策略實施,疫情在未來可能會斷斷續續在局部地區、部分人群、一段時間內發生,出現全國範圍內短時間集中大規模流行的可能性比較小。

國家衛健委:各省已度過三個高峰 日常診療逐步恢復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衛健委在會上表示,各省已經度過發熱門診、急症和重症患者三個高峰,新冠感染者的醫療救治總體平穩有序,日常的診療服務正逐步恢復。

國家衛健委醫療應急司司長郭燕紅表示,截至周二(17日),全國發熱門診就診人數較去年12月23日峰值下降94%,回落到12月7日前的水平;急診就診人數較1月2日峰值下降44%;在院的陽性重症患者人數較1月5日峰值數量下降44.3%。

正常醫療方面,全國普通門診正逐步恢復,新冠患者看診比例逐步降低,到周二,非新冠患者在普通門診就診率達到99.5%。住院患者中,非新冠患者的住院比例大幅度提升,反映住院的正常診療也在恢復。

農村是春節疫情防控重中之重

另外,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表示,實施「乙類乙管」措施後的第一個春節將至,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各個部門正多措並舉,做好節日疫情防控,關心困難群眾生產生活,豐富物質文化供應,做好春運出行保障。

他指出,農村地區是當前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要抓好防疫體系運轉,統籌各種醫療資源,保障好群眾的就醫用藥需求,做好老人、兒童等重點人群管理,補齊農村地區疫情防控的短板。另外,人員密集場所要做好場所和活動的常態化疫情防控,降低病毒傳播風險。米鋒又倡導民眾做好個人防護,避免帶病出行。

世衛感謝中國提供疫情數據 稱新一波流行與他國相似

國家衛健委主任馬曉偉與世衛總幹事譚德塞通電話,就疫情防控工作交換意見。世衛發聲明表示,感謝中國提供疫情數據,又稱中國新一波疫情流行情況與其他國家相似。

國家衛健委表示,馬曉偉昨日與譚德塞通電話,雙方一致同意繼續加強疫情防控技術交流合作,共同維護全球衛生安全。

馬曉偉表示,中方自疫情初期就同世衛和各國分享信息,最早鑒別出病原體並分享基因序列,並同世衛建立技術交流機制。中國因時因勢主動優化調整疫情防控政策以來,雙方已開展多次技術交流。中方將一如既往支持世衛發揮作用,團結國際社會一道抗擊疫情。

衛健委引述譚德塞說,高度讚賞中國政府應對新冠疫情的努力,感謝中方與世衛長期進行疫情技術交流、分享疫情信息數據。

世衛的聲明則指,感謝中國提供疫情數據,該機構正在分析由中國官員提供,去年12月初至今年1月12日的數據,以便更好了解流行病學情況,以及這一波疫情在中國的影響。

聲明表示,新一波疫情在中國的總體流行情況與其他國家相似,是由變種病毒Omicron引起,對長者和有基礎疾病的人造成較大影響。而數據顯示,中國確診個案數目、住院人數及重症個案均有所下降,世衛會繼續要求中方提供更仔細的資料,包括不同省市在不同時候的感染情況,以及基因排序等。

國家衛健委:全國急診高峰已過

國家衛健委今日(14日)表示,全國發熱門診高峰和急診高峰都已經過去。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今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衛健委醫政司司長焦雅輝介紹,全國發熱門診的診療量在2022年的12月23日達到高峰,是286.7萬人次,之後是持續下降,到1月12日回落到47.7萬人次,較峰值時數量減少83.3%,目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熱門診和診室的就診人數均呈現達峰以後整體下降趨勢,農村地區也呈現下降趨勢。

他說,發熱門診新冠陽性感染者的檢出比例也持續下降,峰值是12月20日33.9%的檢出率,到1月12日下降到10.8%,這個趨勢表明發熱門診高峰已經過去。

急診的情況總體呈現了達峰以後持續下降趨勢。全國急診診療人次在2023年1月2日達峰152.6萬人次,之後持續下降,1月12日下降到109.2萬人次,較峰值時下降28.4%。急診當中新冠陽性感染者的檢出率由12月22日的峰值8.8%,之後穩步下降到1月12日的2.9%。這一數據顯示全國急診高峰已經過去。

焦雅輝介紹,門診情況來看,整體呈現出正常診療正在逐步恢復態勢。1月12日全國普通門診診療總人次913.5萬人次,基本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門診患者中新冠陽性感染者佔比,12月19日峰值是5.7%,之後持續下降,1月12日佔比0.9%。普通門診日診療量持續增加,目前正常診療正在逐步恢復當中。

春節將至人員返鄉 鄉村醫療衛生機構承壓

另外,春節將至,人口流動加大,城市務工返鄉人員增多,農村醫療衛生機構面臨挑戰。焦雅輝表示,鄉村兩級醫療衛生機構是農村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的第一道防線,也是最重要的基礎。

在人員準備和藥品準備方面,焦雅輝介紹,通過科學安排班次輪換,臨時招聘,組織二三級醫院下派,互助支援等方式穩定和擴充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隊伍。同時制定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基層診療和服務指南(第一版)》,加強基層醫務人員培訓,重點提高早識別和早轉診的能力。同時,建立了監測和調度機制,動態掌握鄉鎮衛生院的藥品儲備和使用情況,及時進行通報和提醒,督促加強藥品配備。從目前了解到的情況看,鄉鎮衛生院藥品配備緊張的情況得到很大程度緩解。

此外,推動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氧氣袋、氧氣瓶、製氧機、指脈氧這些儀器設備的配備和使用。

國家衛健委:農村是疫情防控重點地區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記者會,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表示,當前中國疫情防控工作重心從「防感染」轉向「保健康、防重症」,農村是做好疫情防控和醫療服務保障的重點地區,長者、孕產婦、兒童、慢性基礎病患者是健康服務的重點人群。要抓好農村地區防疫體系運轉、藥品供應、重症治療、長者兒童防護等工作,特別是要發揮好中醫藥的作用。要堅持辨證施治,合理選用對症藥物;加強用藥指導,做好跟蹤隨訪,保障用藥安全。

他表示,疫情以來,在各級醫療救治實踐中,中國始終堅持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重,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篩選出「三藥三方」等臨床有效方藥,對提高治癒率、降低重症率和病亡率、促進患者早日康復發揮重要作用。

會否調整新冠死亡判定標準?國家衛健委:將繼續堅持實事求是

中國疾控中心公佈,昨日(29日)內地新增1宗新冠感染死亡個案。對於中國是否低估了新冠死亡人數,以及會否調整新冠死亡個案的判定標準,國家衛健委表示,疫情周期過後才能較精準地判斷死亡人數;中國將繼續堅持實事求是、公開透明的原則,公開死亡信息。

針對當前中國是否低估新冠死亡人數,國家衛健委新冠疫情應對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昨日表示,從公共衛生角度來看,在疫情流行和快速傳播期,很難準確判斷有多少病死率、死亡率,只有疫情周期過去後,才能比較精準地判斷,現階段應把防重症、防病亡放在優先位置。

至於新冠死亡個案判定標準,國家衛健委醫政司司長焦雅輝介紹稱,全球現在對新冠死亡的判定標準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感染新冠病毒後核酸陽性,由新冠病毒引發呼吸衰竭,直接導致死亡,判定為新冠死亡,二是感染後28天以內全口徑的死亡都計入新冠死亡。中國從2020年以來,一直採取第一類死亡判定標準。

焦雅輝表示,中國一直堅持實事求是、公開透明的原則公開死亡和重症個案信息,未來將繼續秉持這一原則。中國之前公布的死亡個案既有因為新冠死亡的,也有感染新冠病毒後因基礎疾病死亡的病例,中國自始至終堅持科學的死亡個案判定標準,而且也是同國際接軌的死亡個案判定標準。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進一步指出,在公眾衛生領域有一種計算方法叫「超額死亡」,能評估可能造成的低估。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後,中國疾控中心團隊很快對新冠流行可能造成的「超額死亡」進行了分析,並公開發表結果。關於這一波疫情可能引起的「超額死亡」,該團隊已經在做相關工作,之後會陸續向大家提供。

國家衛健委:「乙類乙管」是打有準備之仗 絕非被動放開

內地下月8日起解除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採取的甲類傳染病管控措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不再納入《國境衛生檢疫法》規定的檢疫傳染病管理。國家衛健委今日介紹,調整為「乙類乙管」打的是有準備之仗,絕不是被動的放開。

在今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介紹,當前,中國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工作重心從「防感染」轉向「保健康、防重症」。實施「乙類乙管」,是綜合評估病毒變異、疫情形勢和中國防控工作等基礎上作出的防控策略調整,是實事求是、因時因勢優化完善防控措施的主動作為,是為了不斷提升防控工作的科學性、精準性、有效性。

米鋒說,實施「乙類乙管」,絕不是放開不管,重點是強化服務和保障。要抓實抓細醫療救治資源準備,著力保障群眾用藥需求,全力做好老年人、兒童等重點人群的防護和救治,特別是強化老年人疫苗接種和健康管理,切實加強農村地區疫情防控。

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李斌表示,從傳染病的特征、健康影響、疫情形勢和防控工作需要出發,將一種傳染病從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需具備相關條件。這是傳染病防治法明確要求的,是依法防控的鮮明體現。當前,隨著病毒變異、疫情變化、疫苗接種普及和防控經驗積累,中國新冠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防控工作面臨新形勢新任務。而我們密切跟蹤病毒特點,研判疫情形勢變化,加快推進疫苗接種和藥物供給,加強醫療救治和防控體系建設,提升應急處置能力等因素,都為我們調整新冠病毒感染的法律歸類創造了條件。因此,調整為「乙類乙管」我們打的是有準備之仗,而絕不是被動的放開。

內地1月8日不再隔離新冠病者 改稱新冠病毒感染 人民幣續升

國家衛健委發佈公告,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另外,明年1月8日起,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對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實行隔離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觸者。;人民幣上升,在岸人民幣升0.4%,收報6.9627,離岸人民幣升0.3%,報6.9808。

國家衛健委最新公告顯示,經國務院批准,自2023年1月8日起,解除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採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甲類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不再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規定的檢疫傳染病管理。

《關於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的總體方案》(下稱《總體方案》)提出十二條主要應對措施,包括進一步提高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率、加大醫療資源建設投入、分級分類救治患者、加強農村地區疫情防控、優化中外人員往來管理等。

來華人員在行前48小時進行核酸檢測,結果陰性者可來華,無需向我駐外使領館申請健康碼,將結果填入海關健康申明卡。如呈陽性,相關人員應在轉陰後再來華。取消入境後全員核酸檢測和集中隔離。

國家衛健委表示,《總體方案》明確指出,2023年1月8日起,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依據傳染病防治法,對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實行隔離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觸者;不再劃定高低風險區;對新冠病毒感染者實施分級分類收治並適時調整醫療保障政策;檢測策略調整為「願檢盡檢」;調整疫情信息發布頻次和內容。依據國境衛生檢疫法,不再對入境人員和貨物等採取檢疫傳染病管理措施。實施「乙類乙管」後,防控工作目標要圍繞「保健康、防重症」,採取相應措施,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國家衛健委:1月8日起取消入境後集中隔離

國家衛生健康委公告,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經國務院批准,自2023年1月8日起,解除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採取的《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甲類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不再納入《國境衛生檢疫法》規定的檢疫傳染病管理。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並印發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總體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到,優化中外人員往來管理。來華人員在行前48小時進行核酸檢測,結果陰性者可來華,無需向我駐外使領館申請健康碼,將結果填入海關健康申明卡。如呈陽性,相關人員應在轉陰後再來華。

通知指,取消入境後全員核酸檢測和集中隔離。健康申報正常且海關口岸常規檢疫無異常者,可放行進入社會面。

取消「五個一」及客座率限制等國際客運航班數量管控措施。各航司繼續做好機上防疫,乘客乘機時須佩戴口罩。進一步優化復工復產、商務、留學、探親、團聚等外籍人士來華安排,提供相應簽證便利。逐步恢復水路、陸路口岸客運出入境。根據國際疫情形勢和各方面服務保障能力,有序恢復中國公民出境旅遊。

國家衛健委:即日起不再發布每日疫情信息

國家衛健委今日(25日)發布消息指,從即日起,不再發布每日疫情信息,將由中國疾控中心發布相關疫情信息,供參考和研究使用。

自實施防疫新10條,國家衛健委早前已不再公布無症狀感染者信息,每日公布確診數僅三四千,然而近日各地自行通報染疫人數眾多,與國家衛健委產生矛盾,青島市衛健委上周五(23日)晚就通報每日新增感染量為49萬人-53萬人;東莞市也通報每日新增感染人數25-30萬人。

《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昨天也表示,過去的統計方式,或許有其無奈的因由,但那種統計方式既不能反映現實,也嚴重背離民眾的感受,導致對官方公佈資訊嚴肅性的侵蝕,損害了公信力,其弊端遠大於那樣做所能帶來的好處。

他說,由於現在全國範圍內都取消了地域性的全員核酸,每日到底有多少新增感染已無法統計,拿出一個準確數字已無可能。但是像青島這樣估算,各地是完全可以去做的。估算雖然存在偏差,但這種偏差要比老辦法帶著個位數的「準確」更容易得到人們的信任、理解和包容,對各項工作的指導意義也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