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承認公路爆燃SU7出事前處於智能輔助駕駛狀態、時速116公里 蓋過交付量新高利好、股價跌半成

  • 一輛小米SU7在高速公路上碰撞後爆燃
  • 小米承認出事前處於NOA智慧輔助駕駛狀態,時速高達116公里
  • 小米汽車2025年3月交付逾29,000輛,目標全年交付350,000輛

小米 (01810) 「Xiaomi SU7」爆出嚴重事故,內地社交平台流傳影片指,一輛小米SU7汽車在高速公路上碰撞後爆燃,導致人員傷亡,有自稱車上人員家屬的網民表示,車輛碰撞後車門鎖上,令車上人員無法離開,令三人死亡。小米在內地社交平台承認,出事的小米SU7 標準版事故發生前車輛處於NOA智慧輔助駕駛狀態,以116km/h時速持續行駛。

小米午後跌幅擴大,最新跌5%,新報46.7港元,創逾一個月低位,成交破200億港元。

小米在社交平台上表示:

2025年3月29日22時44分,一輛小米SU7標準版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行駛過程中遭遇嚴重交通事故。我們對此深感痛惜。

據初步了解,事故發生前車輛處於NOA智能輔助駕駛狀態,以116km/h時速持續行駛。事發路段因施工修繕,用路障封閉自車道、改道至逆向車道。車輛檢測出障礙物後發出提醒並開始減速。隨後駕駛員接管車輛進入人駕狀態,持續減速並操控車輛轉向,隨後車輛與隔離帶水泥樁發生碰撞,碰撞前系統最後可以確認的時速約為97km/h。

碰撞發生後,我們立即與車主取得聯系,了解非車主本人駕駛。同時,緊急救援呼叫車上乘員,並報警、呼叫120急救服務。

此後,警方隨即抵達現場,全面介入調查事故。同時,我們第一時間成立了專項小組,於30日趕赴銅陵,在警方的指導下,積極配合調查、取證等各項工作,並於31日晚依法向警方提交完成我們所掌握的車輛行駛數據及系統運行信息。我們將繼續全力配合警方工作,並嚴格遵循調查結果,確保事件處理公開透明。

同時,我們的專項組也將在警方的許可與指導下,與事故受難者家屬取得聯系,全力協助善後事宜,並提供支持與幫助。

小米擬配股最多集資413億、折讓4%至7% 月內第二宗400億以上批股

  • 小米集團「以先舊後」配股集資最多53億美元
  • 小米銷售文件的配股價範圍相當於折讓4%至7%
  • 對手比亞迪剛完成配售1.298億股新H股

根據本報獲得的銷售文件顯示,小米集團 (01810) 計劃以先舊後新方式融資最多53億美元(約413.4億港元),配售價格為每股52.80至54.60元,相當於折讓最多7%。小米銷售件顯示,集資主要用於業務用途,高盛及中金在是次交易擔當整體協調人。

今次小米集團配售股份涉7.5億股B股,相當於現有B股總數的3%,已擴大B股總數的2.9%,以周一收市價57元計,小米配售價大約折讓4%至7%。小米股價過去12個月累升2.86倍,單計年初至今亦升近64%。

款項用途方面,據了解,小米集團擬將款項淨額用於加速業務擴張;投資研發以進一步提升技術能力;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小米:2027年汽車出海、力爭手機內地市佔每年升1百分點 第四季經調整溢利83億人幣超預期兼創新高 全年交車13.6萬輛

  • 小米第四季收入首破千億,經調整溢利大超預期
  • 小米全年交付13.7萬輛電動車,第四季加速至近7萬輛
  • 原有智能手機×AIoT業務第四季收入增26%

小米 (01810) 第四季營收突破千億,經調整溢利錄83.16億元(人民幣,下同),遠超市場預期兼創季度新高,小米創辦人雷軍形容為「史上最強年報」,總裁盧偉冰指,去年「人車家全生態」協同效應強勁驅動營收。

小米今年汽車交付目標提升至35萬部,盧偉冰稱,小米可透過完善內部生產流程,加強供應商合作達成目標。盧偉冰透露,小米汽車暫定2027年出海,正著手進行準備工作。

業主出租予小米意慾更高
盧偉冰提到,小米電動車大受歡迎,門店人流有極大保證,促使商場業主出租予小米的意慾更高,租金亦更優惠,旗下門店進駐黃金地段,也有助其手機、IoT產品零售表現。他透露,今年內地將增加約400間佔地500平方米以上小米實體店,此外,未來5年預計新增境外小米之家約10,000家。

小米IoT業務年度銷售突破千億規模,盧偉冰稱,IoT發展策略是繼續著重自研,針對各類產品進行技術突破;同時進軍高端,並升級大家電服務,例如空調的安裝流程,以及部署海外發展,看好東南亞、摩洛哥等區域的潛力。

目標內地市佔率每年提升1個百分點
對於手機業務,盧偉冰稱,目前整體手機市場增長輕微,不過小米目標未來2至3年手機年度出貨量達至2億部。盧偉冰又談到,內地智能手機競爭格局穩定,大型品牌市佔率非常接近,各佔介乎14%至18%,但料未來3至5年逐漸分化。

盧偉冰指出,小米手機目標內地市佔率每年提升1個百分點。他指出,品牌效應、渠道分銷能力、受惠電動車SU7拓大目標客群等將支撐手機增長。

「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全年收入328億
小米公布第四季收入按年增49%至1,090億元,首次單季度收入破千億。以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non-IFRS)計,小米季度經調整溢利按年增69%至83.16億元,同樣創季度新高,亦遠超市場預期的65.36億元。

小米2024年全年收入按年增35%至3,659億元,當中「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分部收入為328億元。全年經調整溢利按年增41%至272億元,其中包括創新業務經調整虧損62億元。

小米2024年收入和經調整溢利均為新高。

小米第四季手機AIoT收入按年增26% 電動車收入破百億
單計第四季,小米手機和AIoT(智能物聯網)收入按年增26%、按季增11%至923億元。季內,智能手機收入按季升8%至513億元,產品平均單價(ASP)按季增9%至1,202.4元,出貨量按季少0.9%至4270萬部。

IoT與生活消費產品季度收入按季增18%至309億元,小米指出,內地加大國家補貼推動智能電視出貨量增加,分部收入按季大增33%。

同季度,小米電動車為主的創新業務收入則為167億元,按季增71%,佔集團收入15.3%。小米第四季汽車交付量達69,697輛,按季增75%,產品平均單價234,322元,按季跌1.8%。

季內,小米的手機×AIoT毛利率按年跌0.7百分點至20.6%,創新業務毛利率為20.4%。

小米雷軍退出小米影業董事長職務 小米股價曾彈8%

內地媒體報道,小米 (01810) 創辦人雷軍退出小米影業董事長職務,洪鋒退出董事職務。小米影業於2016年6月成立,註冊資本5000萬元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王川,經營範圍包括廣播電視節目製作、電影發行、演出經紀等,公司由黎萬強、洪峰、劉德共同持股。

小米周一股價曾升8%,高見12.18元。

雷軍去年先後卸任了小米互娛執行董事、北京小米電子產品董事長、北京小米電子軟件技術董事長。

雷軍内部信勉勵員工為未來2至3年新一輪爆發做準備 小米股價窄幅爭持

小米 (01810) 創始人雷軍發內部信稱,2023年對於小米而言,是開啟全新發展週期的一年,也是一系列的深刻的變革進入深水區之時,集團正處於全新階段的起跑線上,為未來2-3年的新一輪爆發做好準備。

小米股價高開0.7%報11.3元,其後走低並倒跌,現持平,報11.22元。

雷軍稱,2023年小米的關鍵詞是「穩健推進,蓄勢待發」,集團需要更具勇氣、更有耐心、更具長遠全局視角,不斷夯實基礎、構建強化體系能力,為未來5至10年的長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並為未來2至3年的新一輪爆發做好充分的準備。

雷軍:新任命高管擁豐富經驗及行業影響力
集團近日宣布高層人事更迭,雷軍稱,集團總裁盧偉冰擁行業的豐富經驗及影響力,對盧偉冰帶領集團相關業務取得關鍵戰略突破、贏得長期健康成長,充滿信心。

至於其他獲晉升的高管,雷軍表示,衆人始終踐行小米價值觀,在不同的崗位建立一系列「戰功」,證明自身出眾的能力,並贏得團隊的認可。

雷軍:小米未來2至3年新一輪爆發

小米集團(1810)創辦人雷軍向員工發內部信,正式宣布晉升盧偉冰為集團總裁,同時晉升王曉雁、屈恒、馬驥為集團副總裁。

雷軍同時表示,2023年對小米而言是開啟全新發展周期的一年,也是一系列深刻的變革進入深水區之時,這一年的關鍵詞是「穩健推進,蓄勢待發」,新一年要更具勇氣、更有耐心、更具長遠全局視角,不斷夯實基礎、構建強化體系能力,為未來5至10年長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並為未來2至3年的新一輪爆發做好充分準備。

小米今日收報11.22元,升0.28元或2.6%,成交額8.3億元。

小米公布多項管理層變動 盧偉冰今日起接替王翔出任集團總裁

小米(1810)公布四項管理層任命,其中由即日起,現年47歲的盧偉冰被晉升為集團總裁,接替退休的王翔,盧偉冰繼續兼任集團國際業務部總裁,同時管理手機部、生態鏈部、大家電部、中國區、印度區。

盧偉冰自2019年加入小米為中國區總裁,2020年8月晉升為集團合夥人,2021年3月起,兼任本集團國際業務部總裁。將向集團首席執行官雷軍報告,而王翔則退休並辭任集團總裁後,會作為集團高級顧問,繼續為集團提供服務。

同時,王曉雁晉升為集團副總裁,兼任集團中國區總裁。屈恒晉升為集團副總裁,兼任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並管理集團質量委員會和採購委員會。馬驥晉升為集團副總裁,兼任集團互聯網業務部總經理。

小米管理層變動 盧偉冰今日起接替王翔出任集團總裁 另3高層同獲提拔

小米 (01810) 公布,盧偉冰晉升為集團總裁,接替退休的王翔,盧偉冰繼續兼任集團國際業務部總裁,同時管理手機部、生態鏈部、大家電部、中國區、印度區,並自今(30日)起生效。

盧偉冰將向集團首席執行官雷軍報告,而王翔則退休並辭任集團總裁後,會作為集團高級顧問,繼續為集團提供服務。

同時,王曉雁晉升為集團副總裁,兼任集團中國區總裁。屈恒晉升為集團副總裁,兼任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並管理集團質量委員會和採購委員會。馬驥晉升為集團副總裁,兼任集團互聯網業務部總經理。

小米總裁王翔將於月底退休 由盧偉冰接任職務

據內媒報道,小米 (01810) 創辦人雷軍發內部信指,現任小米集團總裁王翔將迎來規劃已久的退休,將於2022年12月30日正式卸任集團總裁職務,同時,繼續作為高級顧問為公司服務。

信中又指,經過公司合夥人委員會的慎重討論和協商,決定晉升盧偉冰為新一任集團總裁,將於12月30日正式繼任。

王翔於2015年加入小米,此前曾在高通工作13年,並任職高通高級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

盧偉冰現為小米高級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國際部總裁兼Redmi品牌總經理。

小米據報近期「多方位」裁員 內部消息否認規模逾5000人

據內媒引述消息來自小米 (01810) 多個部門員工報道,小米近期開啟了一輪裁員,而當中涉及手機部、互聯網部、中國部等多部門,並估算整體裁員或達15%,即涉逾5000人。不過,另有小米內部消息指,雖然公司將展開裁員,但規模遠遠沒有網上流傳般大,並指裁員5000人消息是來自內地職場社交平台「脈脈」的匿名造謠。

小米股價周一高開低走,全日跌1.8%,收報10.78元,成交6.85億元。小米發言人暫未正式回應傳聞。

「N+2」加未放年假雙倍支薪
據內媒引述消息指,小米是次裁員規模較大,但與人事部溝通是「好說好散(好來好去)」,補償方案為N+2(即每工作一年支付一個月月薪,另加兩個月月薪),而員工未休完法定年假就會以雙倍金額折算。

報道引述部分員工認為,按照今年的形勢,補償方案相較年終獎或許還勝一籌,有三年資歷員工拿完N+2後表示,「比正常做7個月多」。

報道聲稱,本輪裁員整體力度暫未明確,估算或達15%。而部門之間裁員力度不盡相同。其中,中國區個別部門裁員比例高達75%,互聯網部也有團隊裁員40%。

財報顯示,截至9月30日,小米集團共有35,314名全職員工,其中32,609名位於中國大陸。按照這一數字估算,裁員數字或達53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