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推出「人才服務窗口」線上平台 目標每年輸入3.5萬人才

政府今日(28日)推出「人才服務窗口」線上平台,以更積極進取招攬身處世界各地的人才,讓他們更便捷取得各項人才入境計劃的資訊和提交申請。今年《施政報告》提到的一系列人才入境計劃,包括新設的「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亦由今日起接受申請。

「人才服務窗口」線上平台以外來人才為對象,提供一站式電子化服務。用家進入平台後便可瀏覽各類實用資訊,包括香港的優勢和發展機遇、各項人才入境計劃的詳情,以至在港「衣、食、住、行」的生活資訊。有意申請者可利用線上平台的人才入境計劃分類小工具,了解自己合資格的入境計劃,繼而可即時通過此平台連接入境事務處電子簽證平台在線上遞交申請;其後的付費及領取簽證等程序同樣可在線上進行,方便身在香港以外地方的人才。

此外,「人才服務窗口」線上平台會接受世界各地人才的查詢,並提供政府設於各駐內地和海外辦事處的「招商引才專組」的聯絡資料。各地「招商引才專組」會用好所屬辦事處的聯繫網絡,積極主動招攬人才來港,全力推廣各項人才入境計劃。

領導「人才服務窗口」的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在政府與社會各界攜手努力下,香港得以克服新冠疫情種種挑戰,在復常之路穩步前進,並向外展示香港已重返國際舞台的中心,現在正是香港主動出擊、競逐人才的黃金時機。政府定當全力以赴,全面推進「人才服務窗口」等一系列「搶人才」的新措施,以補充和豐富香港的人才庫,配合香港未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陳國基有「十足信心」能在未來3年達到所訂的「搶人才」指標,即在2023至2025年期間,每年通過各項人才入境計劃輸入一共至少35,000名預計逗留至少12個月的人才。

除在今日推出網上平台外,政府亦正全力為「人才服務窗口」籌設實體辦公室,以專責制訂人才招攬策略和宣傳,並為到港人才提供更多支援服務。政府將在明年初向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申請所需資源。

https://www.hkengage.gov.hk/

孫玉菡:「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等措施月底開始推出

《施政報告》公布一系列「搶人才」措施,包括羅致高薪人才和全球百強大學畢業生的「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以及優化「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等安排。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今日預告,新的或優化過的搶人才措施,將於月底開始推出。

第二屆香港國際人才高峰論壇今日在會展舉行,因須家居檢疫而無法親身出席的孫玉菡透過視像致辭,除了預告月底會推出搶人才措施,他又表示,港府正密鑼緊鼓地籌備成立「人才服務窗口」,專職制定與統籌招聘內地和海外人才的策略,以及向來港人才提供一站式支援。窗口的網上平台同樣會在月底推出,方便各地人才查閱各項入境計劃資訊以及提交申請。

與會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與人力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李佐軍以視像發表主題演講。針對中央提出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李佐軍建議,應盡快建立面向粵港澳三地的人才協調發展促進機構,以促進三地人才流動,為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注入新動力。

李佐軍提議,參考港珠澳大橋管理局設計經驗,建立「三級組織架構」,首先,在中央層面設立領導小組,協調頂層決策,由國家人社部、中聯辦、港澳辦等部委組成;其次,在省級層面設立工作委員會,落實上級決策,指導和監管下級工作,由粵港澳三地政府聯合組建;另外,下設立促進局,負責具體落實、執行工作,總部可設於廣州南沙,視乎需要再在港澳各設辦事處。

李家超指成本比較未計算劏房户艱苦環境 可助輪候公屋時間減至4年半

《施政報告》提出興建3萬個「簡約公屋」,不過坊間有聲音指出其造價昂貴,選址亦不理想,或加劇當區生活配套不足的問題。

行政長官李家超回應表示,追求優質居住環境是每個人的期望,但他提醒,有一些人的居住環境正在「很不理想」的情況,特別是長期輪候公屋的市民及「劏房」户。李家超指,有見於很多人要求政府改善這情況,政府破格創新,推出「簡約公屋」,以縮短超過一半建造的時間建成三萬個「簡約公屋」單位,讓居住於「劏房」或環境差的家庭提前至少一年上樓。

對很多人以不同數學方式去計算「簡約公屋」是否物有所值,李家超表示「可理解」,但是用不同的考慮因素、不同的方法,可能得出不同的建造費用。惟他強調:

這些冷冰冰的數字,沒有計算每天在廁所門口吃飯,廚房和廁所差不多在同一個地方,每日和木蝨、蟑螂一起住,小朋友未坐過沙發椅,做功課沒有桌子的艱苦。

他相信如果由住在這些地方的人去計算,便會把他的艱苦計算在內,因為他每日生活在這些困難環境中,是有血有肉的每日經歷,他不是旁觀者,未必認同這些冷冰冰的數字。

李家超又稱,政府每年花在社會福利的過千億元,就是要幫助市民脫困,解決他們的艱苦,這就是今次「簡約公屋」想處理的「脫困數學」。

有人比較「簡約公屋」和過渡性房屋的建造價。李家超解釋,過渡性房屋一般數層樓高,「簡約公屋」就會建到十多層樓高,多住一倍家庭以上,要加建一部升降機,當然要打樁,不能要住戶行十幾層樓梯,「簡約公屋」要加錢建升降機,以及其他設計,是必然的。同樣高度的過渡性房屋和「簡約公屋」,建造價錢是相若的。

李家超續指,「簡約公屋」代表和基層站在一起,代表要解決居住於艱苦環境的破格創新,代表輪候公屋時間由6年減至4年半,代表縮短了輪候時間的1年半中的1年,代表給予市民一個以前沒有的選擇機會。

逾半受訪教師稱欠缺國安教育資源 基金會倡教育局設電話專線解答教師疑難

施政報告提出進一步加強國民教育,有調查顯示,逾9成受訪教師指其任教學校已將「一國兩制」教育融入相關學科,但逾4成半教師認為推行成效一般,逾半數教師指國家安全教育教學資源不足。調查機構倡增設「打電話問功課」系統,由教育局人員解答教師有關「一國兩制」的疑問,並將國家領導人相關重要講話,及時轉化為教材套供教師即時使用等,教育局前局長吳克儉亦指有持不同挑戰的家長「挑戰」教師,認同當局應為業界增加支援。

善德基金會聯同港九新界3個校長代表,於9月14日至10月15日以問卷訪問211名中、小學及幼稚園教師,今日(6日)公布調查結果,顯示93%受訪者稱其任教學校已將「一國兩制」教育融入相關學科,28%推專題學習,10%更將「一國兩制」教育獨立成科。學習活動方面,96%受訪教師指其學校有奏唱國歌、94%有升掛國旗和區旗等,其中中學更做到100%推行。受訪教師主要靠官方材料設計「一國兩制」教育的校本課程和教材,例如教育局網站(91%)及政府出版刊物或網頁(75%)等。

雖然近半受訪教師認同港區國安法實施後,學校更易推行「一國兩制」教育,但問及「一國兩制」教育推行成效,只有28%教師認為成效良好,46%為成效一般,4%更認為成效欠佳,餘下22%則說不知識或沒意見。推行國安教育遇到的困難,主要有「欠缺相關教學資源」(56%)、教師未掌握相關知識(45%)及校本課程編排不易(45%)。

善德基金會出11項建議以持續加強支援學校推行「一國兩制」教育,包括提供針對不同年級和學科開發更多多媒體互動教材、建構「一國兩制」教材庫,並及時將國家中央領導人的「一國兩制」重要講話及有關機構發表「一國兩制」相關文件,轉化為教材套供教師即時使用,另增設「電話問功課」或「上網/Whatsapp問功課」系統,為教師解答有關憲法、《基本法》和國安法的疑問。

吳克儉表示,不時有持不同政治立場的家長「會挑戰學校老師、校長」,認為投入參與一國兩制教育的教師需要支援,舉例如最近有坊間刊物總結中共20大重要內容,形容教育局有更多資源、建立圖像,「幾日就做到出嚟,啱啱20大講完嗰個星期之內,學校已經可以喺唔同分層溝通使用。」他又指基金會調查全面反映學界現況,倡每年進行一次,建立一國兩制教育指標調查資料庫。

被問到是否要增加新入職教師的基本法及國安法測試難度?立法會議員鄧飛表示不認同現行MC題(多項選擇題)簡單,他亦試過做基本法及國安法模擬測試,形容是「幾艱深」,認為當局毋須再開發短答題,當務之急是增辦培訓助教師掌握國安教育內容。下學年直資學校及受資助幼稚園的新入職教師均要考試,田景邨浸信會呂郭碧鳳幼稚園校長陳孟宜指出,事件本身是一件美事,可讓教師認識國安及基本法等知識,卻惹來教師甚至家長擔心,令教師工作更忙碌,她亦擔心在短促時間推行容易「變成好心做壞事」,故認為不宜增加文字題。

強拍門檻下降 料約30項目受惠 提供逾2400伙

政府提出6招加快房屋供應,當中進一步降低舊樓強拍門檻,勢加快發展商或財團舊樓收購重建步伐。市場預計,全港有約30個收購項目可受惠符合新強拍門檻,涉可建樓面面積共67萬平方呎,料涉逾2,400伙。

施政報告提出,把樓齡50年或以上但少於70年私人樓宇強拍門檻,由8成降至7成,樓齡70年或以上降至6成。而樓齡達30年或以上且位於非工業用地工廈,門檻同步由8成降至7成。

可建樓面合共67.5萬呎
據悉,目前全港有逾3,500幢樓宇樓齡超過60年,當中樓齡70年或以上舊樓達1,100幢,主要分布長沙灣、深水埗、九龍城、土瓜灣等,該等地區將最受惠降低強拍門檻。

交銀國際:報告難扭轉樓價跌勢、未能吸引人才來港 料樓價未來 6 至 12 個月回落 5% 至 10%

施政報告提出,合資格外來人才在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後可申請退還在港置業已繳付額外的印花稅,意味外來人才可先買樓,7年後才獲退回款項。交銀國際認為,有關措施未能有效吸引海外人才來港,只能令現金充裕的買家受惠。

加快及擴大發展北部都會區發展,同時在 5 年內啟動收地,而提高住宅及商業地皮的地積比率,長遠可以增加供應。
至於通過增加短期公屋供應及新建 3 萬套簡約公屋,料可在 4 年內將輪流公屋時間從 6 年縮短至 4.5 年。

不過,交銀國際認為,施政報告難以扭轉樓價下跌趨勢,也沒有應對短中期樓市的措施,相信短期地產股價會受壓力,維持本港地產股「與市場同步」評級,並估計樓價會於未來 6 至 12 個月回落 5% 至 10%。

交銀國際稱,短期購買力會聚焦於一手新盤市場,因此看好可售貨源充足兼去貨率較高的新鴻基地產 (00016) 。

港府推動「多式聯運」及高增值物流 業界代表:「正確思路」

行政長官李家超公布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及鞏固及延續香港一直以來的國際航運中心及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包括加強「多式聯運」以及推動高增值物流服務。有出入口業界代表稱,這是行業一直以來的發展方向,需政府各部門及措施配合,並表示如何留住人才為重中之重。

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常務會董許華傑稱,是次的政策十分全面,但預期見效需時,建議下一步是各部門如商經局及海關互相配合,才能更好地成事,並希望政府可盡快落實時間表。

促完善商品認證條例

許反映,推動高增值物流服務是「正確思路」及「大時代趨勢」,尤其疫下有更多低產值的物流貨品改經內地出入口,香港抓住冷鏈貨物、鮮活食品等物流服務機會是大勢所趨。他亦指出,商品認證方面的條例亦需跟上,而港府需與內地配合,才能增加物流量。

對於李家超提到,政府正與香港機管局全力落實「機場城市」的願景,三跑道系統預計於2024年完成,許認為,現時談論此措施對載貨量的影響仍為時尚早,始終仍受經濟大環境及通關貿易影響。

翼盡快放寬隔離政策

提及通關的影響,許指出:「近期多了商家回港,惟不少外國企業仍卻步,希望無論是外商到港,抑或是港企到內地的的隔離政策均能盡快放寬」。並稱,未來業界需為保持香港的國際航運中心地位,重新抓緊定位,並思考需要要那方面的人才並吸引他們來港。

「產學研 1+ 計劃」成效視乎配對形式 初創:應助科研海外落地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19日)公布任內首份施政報告,當中提出設立 100 億元「產學研 1+ 計劃」,冀有助不少於100 支本地大學創科團隊進行科研計劃,並將科研成果產品化。

針對中風復康作醫療科技研發項目的初創企業 Fleming MedLad 聯合創辦人兼總裁鄭栢誠回應指,「產學研 1+ 計劃」想法好,但成效高低需視乎其配對方式及入場門檻。

正接受香港理工大學微型基金計劃資助,以及有不少資助申請經驗的鄭栢誠直言,資助計劃的重點從來不是金額的多少,而是計劃執行的形式。若「產學研1+計劃」如現時的各類資助般執行,相關資金或只會落入一些名氣較大或本身有第三方投資的研發團隊身上。

他解釋,現行普遍的基金資助方式有 2 種,一種是要求研究團隊先自資研發,待研發至指定階段再報銷研發所花費的資金。但初創公司,特別是研發生物科技和硬件開發的團隊,未必有足夠的現金流開始或維持研發。另一種則是採用配對形式,資助方會先審視初創現有資源,

例如第三方投資者給了你 100 萬,他們再在其他範疇給你 100 萬。

配對形式加快研發 組獨立委員會保科研成效

鄭栢誠強調,能夠配對成功的創科團隊,往往是由有名氣教授帶領,或其研發已有一定的成果,且獲第三方投資者青睞的團隊。

在已有一定資金支持下,政府再給予更多資金只是加快科研進度,而不是推動更多科研項目產生。

因此,政府若要推動本地科研發展,必須審視資助計劃的執行方式。

有鑑於以往政府批出的大學科研資金去向,皆由相關大學自行組成的委員會決定,而各大學的委員會準則各異。他建議,政府日後如有意支援本地大學科研團隊,應籌組獨立的委員會,任命不同背景的專業人士為委員,

AI 專業的要有,生物科技的要有,擅長先數字分析市場潛力的亦要有,每個範疇都有專業人士(當委員),至少確保(初創)不是靠『吹水』就得。

港企持保守心態 科研應著眼海外落地

政府推出是次「產學研 1+ 計劃」的另一重點是幫助科研成果落地,透過將其產品化,更好的帶入商業市場。惟鄭栢誠認為,本港企業對於新興科技應用態度較為保守,即使科研產品成熟,要一時之間在本地覓得客戶不易。建議港府在協助科研落地時,不應只著眼於在本港市場,而是為本地科研團隊與海外企業搭好橋樑,將本港科研成品打入海外市場。

學者料發展商參建資助房屋意欲高 憂「簡約公屋」造成資源重疊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19日)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多項房屋政策有大改變:

  • 推出全新「簡約公屋」,以標準簡約設計和「組裝合成」快速建成,未來五年建3萬伙
  • 未來五年整體公屋供應增50%,由原來 10.05 萬伙,增至 15.8 萬伙
  • 公屋綜合輪候時間「封頂」,四年內由 6 年降至 4.5 年
  • 新建居屋單位面積「封底」,2026/27 年度起,每單位實用面積不少於 279 平方呎
  • 落實「公屋提前上樓計劃」,以分階段建屋方式,助12 000 戶提早 3 至 18 個月上樓
  • 善用市場力量,鼓勵私人發展商參與興建資助出售房屋

據悉「簡約公屋」即是過渡性房屋,改由政府興建,《施政報告》訂立建屋目標,期望壓縮公屋輪候時間。

香港都會大學「公共及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馬耀宗指出,「簡約公屋」定位與「過渡性房屋」相似,都是為輪候公屋3年以上人士提供臨時居所,2者在資源定位上或有重疊性。他又指,現時有不少由 NGO 主導的「過渡性房屋」,租金水平與傳統公屋相約 ,「簡約公屋」的低租金優勢或令「過渡性房屋」難以營運,政府需要更詳細規劃,確保資源有效運用。

就私人發展商參與興建資助房屋計劃,馬耀宗認為,政府需要研究如何有效監管,同時提供經濟誘因令私人發展商去參與計劃。他認為按現時私人樓價走勢波動,相信私人發展商亦會希望能參與不同類型的項目去增加收入來源。

李家超:設 KPI 是文化改革、不是針對人 簡約公屋目的是盡快上樓、邏輯上不是永久方法

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並於今晚7時半出席施政報告電視論壇節目。施政報告提出全新簡約公屋計劃,李家超指,簡約公屋的目的是盡快讓居民上樓。

李家超指,香港土地供應根據長遠房屋策略是有充足供應,但要等 10 年,而且首五年只能供應三分之一,他質疑是否要等如此耐,令市民要住在不適切的居所。他又指,建屋好現實,不是立刻便有,最快建成便要政府主導,要用政府方法,不是要建成優雅的樓,建簡約公屋的目的是盡快上樓,故政府主導建築期,相關的房屋也可以起高一點,目標4年半完成目標。

問及為何要將公屋輪候時間封頂,李家超指,提供新輪候時間是給予新的希望。簡約公屋使用臨時性的地,但有信心土地可住到 5 年,又指邏輯上不會是永久方法。簡約公屋在市區及以外的地方都會有,而住的時間也會長一點。而私樓需求 13 萬,短期可供應7萬個單位,未計重建方面。私營房屋方面重建置業階梯重要,政府有責任穩定供應。

施政報告提出,合資格外來人才在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後,可申請退還在港置業已繳付額外的印花稅。吸引人才措施下,若住滿7年可申請額外支付的印花稅,目標是吸引人材,可以落地生根。

至於施政報告提出設立 KPI(關鍵績效指標),李家超指,KPI 有兩個目標,第一是知道進度,未達標時盡早介入,第二是文化的改革,有指標會務實做事,改變某一些文化,重視以結果為目標。

他指,達不到要看理由,若有人失職便要有人負責,這是針對事件,不是人,任何人做得不好,政府長官要負責,要向市民及中央交代,自己也會內疚。若過失不是個人是客觀因素,是怠慢,便要個人負責,故公務員管理要更清晰,賞罰分明。

問及紅隊概念,李家超指,這是自己在以前尤其在有軍事背景的課程體會而來,因為人有盲點,又稱這是文化的改革,除了令政策可以精益求精、千錘百鍊,也是底綫思維,要有憂患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