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 年 8 月初,美國中西部的一個著名大學裡,一位化名為“約翰.竇”(John Doe)的社會學教授,接到一個華盛頓打來的電話,邀請他參加一項秘密研究課題,參與該計劃的 15 名專家都是美國著名大學的頂尖學者。 “約翰.竇”教授帶著好奇來到了一個名叫“鐵山”(Iron Mountain)的地方報到。
“鐵山”靠近紐約州的哈德迅城(Hudson),這裡有當年冷戰期間為防禦蘇聯核打擊而修建的巨大的地下設施,幾百家美國最大公司的總部都在此處設有臨時辦公地點。這些公司包括:新澤西的標準石油公司,殼牌石油公司和漢諾威製造信託公司等。如果核戰爭爆發,這裡將成為美國最重要的商業運作中心,以確保核戰爭之後,美國商業體系仍然能夠生存下來。平時,這裡是這些公司儲存機密文件檔案的地方。
這個神秘的研究小組要研究的課題是,如果世界進入了“永久和平”階段,美國將面臨什麼樣的挑戰,以及美國的對應策略。這項研究工作持續了 2 年半的時間。
1967 年,這個 15 人的課題組完成了一份絕密報告,這份報告的作者們被政府要求對該報告嚴格保密。但是,其中的“約翰.竇”教授覺得這份報告實在太重要了,不應該向公眾隱瞞。他於是找到著名作家裡歐.萊文(Leonard Lewin) ,在里歐.萊文的幫助下,這本名叫《來自鐵山的報告》(Report From Iron Mountain)被戴爾出版公司(Dial Press)於 1967 年正式出版。該書一經面世,立刻震驚美國社會各界。大家都在猜到底誰是“約翰.竇”。該報告被認為是當時的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Robert Mcnamara)策劃,麥克納馬拉是外交協會的成員,後來擔任世界銀行行長。運作的研究機構被認為就是哈德迅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該機構的創始人赫曼.凱恩(Herman Kahn)也是外交協會成員。
對於這次洩密事件,約翰迅的國家安全特別助理羅斯托(Rostow)立刻站出來進行緊急“消毒”,他指出該報告純屬子虛烏有。同樣是外交協會成員亨利.魯斯( Henry Luce)控制下的《時代》也說該報告是“巧妙的謊言”。該報告究竟是真是假,美國社會到今天仍然爭論不休。
不過,1967 年 11 月 26 日,《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 曾經在《書評》欄目中介紹過這本書。介紹該書的就是哈佛大學著名教授加布雷斯(Kohn Kenneth Gabraith),他也是外交協會成員,在文章中他指出他有第一手的信息證明該報告是真實的,因為他本人就在被邀請之列。後來儘管他沒能參加這個項目的工作,但該項目一直在向他諮詢各種問題,他也被告知要對外保密。 “我願意將我個人的名譽擔保這個文件(’鐵山報告’)的真實性,我也願意證實它的結論的有效性。我有所保留的只是將它公佈給沒有準備的公眾是否明智。 ” 後來加布雷斯曾在其他媒體上兩次重申該報告的真實性。
那麼,該報告究竟有什麼驚人的結論,讓“精英們”如此緊張呢?
原來,該報告詳實地透露了“世界精英們”對未來世界的發展規劃。報告的基本宗旨就是,不討論對與錯的問題,也不考慮自由與人權之類的空洞概念,一切諸如意識形態、愛國主義和宗教立場都不佔有任何位置,這是一份“純粹客觀”的報告。
報告開宗明義地指出:
“持續的和平,儘管從理論上說並非不可能,但是卻不具有可持續性。即便(和平的目標)是可以達到的,它也肯定不是一個穩定社會的最佳選擇… 戰爭是我們社會穩定的一種特殊功能。除非其他替代方式能夠被發展出來,否則戰爭系統應該被保持和強化。”
報告認為,只有在戰爭時期,或者是在戰爭的威脅之下,人民最有可能服從政府而沒有怨言。對敵人的仇恨和被征服與劫掠的恐懼,使人民更能夠承受過重的稅負和犧牲,戰爭又是人民強烈情緒的催化劑,在愛國、忠誠和勝利的精神狀態下,人民可以無條件地服從,任何反對意見都會被認為是背叛行為。相反,在和平情況下,人民會本能地反對高稅收政策,討厭政府過多干預私人生活。
“戰爭系統不僅是一個國家作為獨立政治系統存在的必要因素,對於政治穩定也是必不可少的。沒有戰爭,政府統治人民的’合法性’就會出現問題。戰爭的可能性提供了一個政府能夠擁有權力的基礎。歷史上不勝枚舉的例子表明,失去戰爭威脅可信性的政權,最終導致了權力瓦解,這種破壞作用來源於個人利益膨脹、對社會不公的怨恨,和其它解體因素。戰爭的可能成為保持社會組織結構的政治穩定因素。它保持了社會階層分明,保證了人民對政府的服從。”
但是該報告認為,傳統的戰爭方式也有其歷史的局限性,在這種狀態之下,世界政府的大業將難以實現,特別是在核戰爭時代,戰爭爆發變成了一種難以預測和風險極大的問題。考慮到該研究正是在古巴導彈危機之後不久開始進行的,當時和蘇聯核大戰的陰影肯定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作者們的心態。
問題是,如果一旦世界出現了“永久和平”,美國社會的出路何在呢?這正是這個秘密研究小組要追尋的答案。
換句話說,他們需要為美國找到一個能夠替代“戰爭”的新方案。經過謹慎的研究,專家們提出,替代戰爭的新方案必須同時具備3個條件:(1)在經濟上,必須是“浪費”的,最少需要消耗每年 GDP 的10%;(2)必須是一種和戰爭危險類似的、大規模的、可信的重大威脅;(3)必須提供人民強迫性服務於政府的合乎邏輯的理由。
盡管許多美國人還在分辨這是個真實的報告還是惡作劇,其實說到底,這都無關緊要。無論這個報告是某些專家爲美國政府寫的,還是 Lewin 爲美國公衆寫的,至少這傳達了一個信息。Lewin 本人也指出:到 1972 年爲止,現實發展的和鐵山報告描述的一樣。因爲,本質上說,這個報告的前提是對的:戰爭是經濟的一部分,尤其在美國。美國經濟的一部分是被軍費保持平衡的。
Lewin 當時寫道,“全世界的戰爭産業”大約“占全球經濟總量的十分之一。美國作爲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不僅在其中占有最大的軍費支出份額,目前每年600億美元以上,而且,其軍費支出占其國民生産總值的比例高于其他任何的民主國家。在美國增加了在東南亞的軍費支出之前,事實已經如此。”實際上,美國的軍費開支往往比許多國家的全部開支還要多──特別是非洲國家。
本書中更具爭議性的言論無疑是這一句:“戰爭不是由國際利益沖突引起的。更合邏輯的順序可以將它更精確地表達出來:戰爭-制造了社會需求-由此帶來這樣的利益沖突。一個國家制造戰爭的能力,體現了它所能行使的最大的社會權利。制造現在的或將來的戰爭,是關繫到控制社會的最重要的生死大事。”
2003 年入侵伊拉克後,這句話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數人的認可。但是在 Lewin 的時代,也有人認識到這點了。耐人尋味的是,現在臭名昭著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被用在報告中。報告中提到:生産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總是和經濟的不景氣聯系在一起。
Lewin 辯稱戰爭是一個重要工具,因爲它可以人爲制造需求而沒有其他政治問題:“戰爭,只有戰爭才能解決這些積累的問題。”這本書的結論就是和平(盡管和平的可能性是那麽的微乎其微)並不符合社會利益的最大化。因爲戰爭不僅有經濟職能而且有重要的社會和文化的作用。“持續存在的戰爭威脅是政府穩定存在的基礎。只有這樣,政府的權威性才能被廣泛接受。換句話說,戰爭實際上是國家的同義詞。戰爭的消滅不可避免地帶來國家主權的破滅。”
“戰爭已經進化爲保持世界人口總數和所需供給之間的完美平衡的主要工具。這是人類所特有的。” Lewin 提道:除非出現了戰爭的替代品,否則戰爭需要持續存在,或者提高它的有效性。Lewin 真正的“天才”想法是他提出了一些潛在的替代品-其中的一些已經給了政府很有益的啓發。或者這也是現實模仿小說的巧合?
報告中建議道:
- 龐大的太空探索計劃,而其主要目標是幾乎不可能實現的(一個預算上的黑洞,反過來可以拉動經濟);
- 創造一個新的非人類的敵人,例如:潛在威脅-外星文明
- 爲人類創造一個新的威脅,例如:環境汙染;
- 限制生育新辦法,例如:在水和食物中添加藥物;
- 不斷創造假想敵;
- 創造一個無所不在,幾乎無所不能的國際警察部隊.
很顯然,以上的一些目標很難達到,而且也沒有實現過。做爲一個 60 年代的作者,其他一些影響現在社會的因素是他沒有預見到,如整個互聯網技術。但是,報告中許多想法還是實現了,我們不由得驚奇,這些內容到底是“編寫”出來的還是真實存在的。──如果這些內容是小說編寫出來的,是否這些創意來自這個報告,或這些神話早就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