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銀呼籲發展中國家加強互相貿易 抵銷美國「對等關稅」

世界銀行行長彭安傑(Ajay Banga)呼籲,發展中國家應加強相互貿易,抵銷美國「對等關稅」的影響。他指發展中市場經濟體具備加強區域一體化潛力。

彭安傑周三(16日)表示,如發展中國家以更高關稅回應美國關稅,可能形成「對等風險」實際危機及損失競爭力,呼籲發展中經濟體加強互相貿易,抵銷美國「對等關稅」的風險。

同時,彭安傑指打造更有效清關程序﹑降低貿易成本﹑減少分歧及制定明確原產地規定將加強區域聯繫,有助刺激貿易量及支持更穩定與多元化的經濟增長。他形容建議非抽象原則而是實際策略,發展中國家將有力合作達成。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的貿易政策被指使全球經濟前景蒙上陰影,削弱投資意願。彭安傑明言難以作出預測,無法估計全球何時走出困境,一切有待現時貿易協商,鼓勵各方積極對話。

世界貿易組織(WTO)同日公布的報告指出,受關稅及經濟不確定影響,全球貿易面臨嚴重下行風險。WTO預計,2025年全球商品貿易將減少0.2%,早前預測為增長2.7%。

特朗普上任後大幅撤回美國在國際組織的參與力度,彭安傑稱不清楚美國及部分歐洲國家會否持續向世銀下屬借貸機構國際開發協會(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ssociation,簡稱IDA)提供資金。

美國為世界銀行持股最多會員國,掌握近15.9的投票權,世銀重大決議需85%支持通過,即美國掌握否決權。彭安傑指世銀正積極與美國新政府協商,暫時未感有重大疑慮。

世銀大削2023年全球GDP預測至1.7% 警告存衰退風險

世銀大削2023年經濟預測,並指全球GDP今年可能只增長1.7%,較去年6月預測的3%增幅大幅調低,如果預測屬實,這將是過去30年來倒數第三低,僅次於2009年和2020年。

世銀同時警告,任何新的不利因素,例如通脹高於預期、為遏制通脹而大幅加息、新冠大流行捲土重來或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級,都可能將全球經濟推入衰退。該行還下調了2024年經濟增長預期至2.7%。

世銀總裁馬爾帕斯(David Malpass)在該行半年度《全球經濟展望》(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報告中表示,全球資本被那些政府債務水平極高且利率不斷上升的發達經濟體所吸納,在這種情況下,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由於債負沉重、投資疲軟,可能在未來多年都會增長乏力。

美國GDP增長預測降至0.5%
該行預計2023年發達經濟體的增幅將從2022年的2.5%降至0.5%。根據過去20年的經驗,這種大幅下滑往往是全球衰退的先兆。

同時,世銀又預計2023年美國經濟增速將降至0.5%,比之前的預測低1.9個百分點,這將是自1970年以來除官方認定的衰退期以外美國經濟增長表現最差的一年;預計2023年歐元區的增長率為零,比上次預測下調了1.9個百分點。預計2023年中國經濟將增長4.3%,較之前的預測低0.9個百分點。

IMF 及世銀警告:全球三分一經濟體將會今明兩年遇「技術性衰退」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World Bank)警告,由於發達國家經濟增長放緩,而通脹加快亦迫使美國聯儲局繼續加息,增加了發展中國家的債務風險,令全球經濟步入衰退的風險上升。

IMF 總裁 Kristalina Georgieva 指,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的美國,當地勞動市場仍然強勁,但基於借貸成本上升,勞動市場動力正減弱,而歐元區面對天然氣價急升下,經濟正在放慢,中國則受疫情及內房波動兩大問題所困擾。

IMF:2026 年的全球產出損失約 4 萬億美元

IMF 估計,全球三分一經濟體將會今明兩年,經歷至少連續兩季的經濟衰退,至2026年的全球產出損失約 4 萬億美元。GDP 連續兩季按季呈收縮態勢,即市場常稱的「技術性衰退」。

Georgieva 表示,決策官員認為,不能讓通脹成為「失控的列車」,若官局的動作不足夠,全球將面對大問題,同時財政政策應有針對性,才不會引發通脹,同時全球應協助新興及發展中國家應對緊縮的金融市場環境。

世銀總裁 David Malpass 指,明年全球經濟面對真正的萎縮危機,美元強勢削發發展中國家的貨幣價值,並使其債務達至沉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