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就這事「罕見警告俄羅斯」 外媒解讀中德領導人會晤

德國總理朔爾茨訪華,成為疫情以來,首位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的西方國家領導人。除了中德、中歐關係以及商業合作,朔爾茨是次訪華也和中方談到烏克蘭問題,備受外界關注。「烏克蘭」不但直接出現在中國官方關於習近平與朔爾茨會晤的通報之中,而且還佔一定篇幅。美國傳媒還解讀,中國罕有地警告俄羅斯不要使用核武。

習近平周五(4日)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來華正式訪問的朔爾茨。中方新聞稿稱,兩國領導人就烏克蘭危機交換了意見。

通稿提及,習近平指出,中方支持德方、歐方為勸和促談發揮重要作用,推動構建均衡、有效、可持續的歐洲安全框架。當前形勢下,國際社會應該共同支持一切致力於和平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努力,呼籲有關各方保持理性和克制,盡快開展直接接觸,為重啟談判創造條件;共同反對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倡導核武器用不得、核戰爭打不得,防止亞歐大陸出現核危機;共同努力確保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防止國際能源、糧食、金融等合作受到幹擾,損害全球經濟復甦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經濟財政穩定;共同為危機地區的平民過冬紓困,改善人道主義狀況,防止出現更大規模人道主義危機。

《華爾街日報》稱,習近平上述反對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的言論,是自俄烏戰爭2月爆發以來,中方首次對俄方的訓斥,與中俄外長上周表示推動兩國各領域合作不斷邁向更高水平,語調有所不同。

美國專家分析認為,中國的確不希望看到核戰發生,但最新表態也不應被視為中方有能力勸阻俄方不惜一切將衝突升級。

俄羅斯總統普京已不只一次談及或暗示如有必要,會使用核武捍衛自身利益,並稱「這不是靠嚇」。俄方上周則發聲明,表示只有在俄羅斯遭受毀滅性武器打擊,或國家面臨存亡威脅兩種情況下,才會使用核武。

德國總理朔爾茨乘專機抵京 開啟訪華行程

德國總理朔爾茨今日(4日)上午乘坐專機抵達北京首都機場,正式展開對中國的訪問,他將與國家主席習近平、總理李克強會面,討論中德合作等議題。

隨團訪華的據報還有多名德國商界領袖,路透社引述德國政府消息人士指,福士、寶馬、西門子等高層一同訪華,但沒有在企業層面達成交易的計劃。

朔爾茨是疫後首位訪華的西方領導人,也是二十大後至今接待最重要的外賓,但他的訪華決定在西方引起質疑,正召開的G7外長會據報也會討論此問題。

朔爾茨稱訪華尋求合作 但不會忽視爭議議題

德國總理朔爾茨今日(4日)起展開訪華之行,他啟程前撰文稱,德國希望繼續尋求合作,但此行不會忽視人權、公平貿易等議題,他又對台海局勢表示擔憂。

朔爾茨在當地媒體發表署名文章指,即使國際環境變化,中國仍然是德國和歐洲的重要經貿夥伴,德方不希望與中國脫鉤,合作這符合雙方利益。他又指中德關係遠非處於一種互惠的狀態,例如在市場準入、法律確定性、知識產權保護或國民待遇方面,德方將繼續尋求建立對等關係。

他又提到,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對俄烏戰爭負有「特殊責任」,又說台灣周圍的緊張局勢令人擔憂。德國的政策旨在維護基於規則的秩序、和平解決沖突、保護人權、公平世界貿易。他不會代表整個歐盟發言,但德國的外交政策只有在被視為歐洲整體對華共同戰略的一部分時才會成功。

一名德國高級官員向路透社表示,柏林希望找到能與北京合作的領域,但雙方關係不可能一切照舊,德方也不認為解決人權問題是對中國國內事務的干涉。

不過,朔爾茨此前在西方仍引發憂慮,有美國國務院官員透露,在德國同意向中企出讓漢堡港碼頭股權前,美方曾告誡德國不要這樣做,並認為這筆交易將反映德國在多大程度上願意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法國總統馬克龍據報曾提出一同訪華,以展示歐盟成員國的團結,但被朔爾茨拒絕。

另有德國媒體評論認為,朔爾茨既不想開罪北京,又尋求在一些議題上更加強硬,基本上沒有可能。

德國政府稱朔爾茨將就人權問題向中國施壓 外媒潑冷水

德國總理朔爾茨將在周五(4日)訪問中國,柏林方面稱,他將提及人權問題、外企的待遇差別等,同時德方反對經濟脫鉤,冀建立對等互惠的經貿關係。

路透社引述德國政府發言人指,朔爾茨將向北京提出其「專制傾向」、人權、還有其他一系列的問題,例如中國向歐洲和其他企業開放市場上的對等性。他又希望與非政府組織會面,但不知能否成事。柏林對北京的看法已經改變,但反對與中國經濟脫鉤,希望北京在雙邊的貿易關系中表現出對等互惠。

朔爾茨是疫情後首位訪華的西方國家和七國集團(G7)領導人,德國政府近期壓住國內外的批評聲浪,允許中資入股漢堡港碼頭,被形容是他訪華的見面禮。據報朔爾茨此行攜同12名德國商界領袖,包括福士汽車總裁布魯姆(Oliver Blume)、西門子總裁傅樂仁(Roland Busch)等,料經貿問題將是焦點。

有分析指,朔爾茨迫切訪華,估計與德國正面臨的能源危機有關。至於人權議問,德國媒體潑冷水,指他既不想得罪北京又想展示強硬,是不可能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