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點出服務消費潛力釋放有瓶頸、現有保障制度有盲區

內地官媒《經濟日報》發文指出,服務消費潛力釋放有瓶頸,現有的消費權益保障制度有盲區。

《經濟日報》刊出題為《抓住機遇擴大服務消費》的文章,其中提到,服務消費具有供需同步、服務效果難量化、服務過程不可逆等特點。這意味著消費者維權難度更大,監管難度也更高。此外,隨著新業態興起,現有保障制度還存在盲區。比如盲盒經濟火爆的同時,相關投訴也在激增,由於存在明顯的信息不對稱,如何妥善解決「隱藏款概率造假」等爭議尚需探索。

文章指出,現行的消費權益保障制度更加注重商品消費,相關監管規則還未能完全適配服務消費的發展。監管主體分散、服務標準缺失、取證技術滯後,服務消費權益保障力度不足已成為制約服務消費潛力釋放的瓶頸。

文章提到,構建「服務友好型」權益保障體系,需要充分考量服務消費特性,緊密跟蹤新業態新趨勢,提前預判可能存在的消費風險,在保障服務質量的前提下放寬准入、減少限制、鼓勵創新、優化監管,推動服務消費向多樣化、高品質、高標準提升,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消費需求。只有讓消費者敢於為知識付費、為體驗買單、為未來投資,服務消費才能持續擴大內需,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