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辛鮑姆反諷特朗普:美國應改名「墨西哥美洲」

墨西哥總統辛鮑姆(Claudia Sheinbaum)指,美國應該改名為「墨西哥美洲」,反擊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指墨西哥灣應改名為「美洲灣」的説法。

特朗普周二(7日)於佛羅里達州的海湖莊園舉行記者會,提到他希望重新命名墨西哥灣(Gulf of Mexico)為「美洲灣」(Gulf of America)。

而辛鮑姆周三(8日)在每日例行記者會上反駁特朗普,稱墨西哥灣是獲聯合國(United Nations)承認的正式名稱。

然後辛鮑姆指著一張顯示北美領土控制權的歷史地圖,上面印有當代美國部分地區顯示為「墨西哥美洲」(America Mexicana)的名字。

辛鮑姆以諷刺的語氣還擊特朗普:

我們為甚麼不稱其為墨西哥美洲?聽起來不錯,不是嗎?

特朗普也聲稱,墨西哥是由販毒集團經營。而辛鮑姆則反駁指,墨西哥是由人民統治。

辛鮑姆稱她確信,墨西哥將與特朗普政府合作並相互理解,捍衛墨西哥作為一個自由和獨立主權國的主權。

她亦表示,墨西哥願繼續在遏制移民、安全和販毒等議題上與美國合作。

但她提到墨西哥領土上查獲的槍支中,約75%是從美國非法走私而來,強調墨西哥也非常有興趣阻止美國槍支進入墨西哥。

美國經濟強勁 第三季GDP上修至增3.1%|首領失業救濟人數跌至22萬人

美國上修第三季GDP按季增長,由2.8%上修至3.1%,季內核心PCE增速上修至2.2%,個人消費增速亦上修至3.7%,上修情況均超市場預期。

上周首次申領失業救濟人數由24.2萬人跌至22萬人,低於市場預期的23萬人,對上一周連續申領失業救濟人數187.4萬人,低於預期的189.2萬人。

上周抵押貸款申請指數跌0.7%|30年期固定抵押貸款利率升至6.75厘
美國抵押貸款銀行協會(MBA)公布,美國上周抵押貸款申請指數跌0.7%,為5星期以來首次下降。30年期固定抵押貸款利率由上周6.67厘,升至6.75厘。MBA副總裁Joel Kan表示,受惠庫存狀況逐步改善,以及經濟和就業市場前景樂觀,置業人士在市場上十分活躍。

美國11月零售銷售按月升0.7% 高於預期
美國11月零售銷售按月升0.7%,高於預期的0.6%,前值為0.4%。剔除汽車和汽油後零售額增長0.2%,低於市場預期的0.4%。

美國11月零售銷售以穩健的步伐成長,主要受到汽車購買量激增的推動,掩蓋了其他領域的消費表現參差不齊的情況。

在報告的13個類別中,有7個類別出現了成長。 11月汽車銷售為逾三年來最強勁,因利率下降,經銷商推出大幅年終折扣。電子商務銷售額成長1.8%,黑色星期五和網路星期一的促銷活動在亞馬遜等平台上產生了巨大的銷售額。這些數據顯示,消費在關鍵的假期購物季仍保持彈性。

官媒引述報告批美國「三霸」 危害和平穩定

央視及新華社今日引述一份《美國的霸權霸道霸凌及其危害》報告,內容批評美國在政治、軍事、經濟、科技及文化方面搞霸權;美國應放棄傲慢與偏見,摒棄霸權霸道霸凌。

據央視報導,美國長期打著所謂民主和人權旗號,實則企圖按照美國的價值觀和政治制度塑造其他國家和世界秩序。報告指控美國借助「顏色革命」、「新門羅主義」、「阿拉伯之春」煽動暴亂,給各國帶來災難。

軍事上報告指控,美國的歷史,充斥著暴力和擴張。自立國以來不斷發動戰爭,屠殺印第安人,入侵加拿大,發動美墨戰爭,策動美西戰爭,吞併夏威夷。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挑起或發動朝鮮戰爭、越南戰爭、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利比亞戰爭、敘利亞戰爭,用軍事霸權為擴張開路。

經濟方面指控,在二戰後,美國主導建立布雷頓森林體系、與馬歇爾計劃共同確立起以美元為核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借助美元的主要國際儲備貨幣地位向全世界收取「鑄幣稅」,利用對國際組織的控制,脅迫他國服務美國政治經濟戰略,使用金融霸權做為地緣政治武器。

科技上指控,美國在高科技領域大搞壟斷打壓、技術封鎖,遏阻其他國家科技和經濟發展;借知識產權保護之名搞知識產權壟斷;將科技問題政治化、武器化、意識形態化;濫用科技霸權大搞網路攻擊和「無差別」監聽竊密。

報告還指出,美國文化的全球擴張是其對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影視產品、圖書、各種媒體以及資助非營利性文化機構,「嵌入配售」美國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打造出以美式文化為主導的文化和輿論空間,推行文化霸權。

報告認為,國與國之間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大國應該有大國的樣子,更要帶頭走出一條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際交往新路。 中國一貫反對一切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反對干涉別國內政。 美國應該反躬自省,深刻檢視自己的所作所為,放棄傲慢與偏見,摒棄霸權霸道霸凌。

美國供港人「臨時避風港」延長兩年 中方批用心險惡

美國總統拜登周四(26日)決定,延長為在美港人提供「臨時避風港」的計劃兩年,直至2025年1月。中方譴責美方延長計劃,暴露了美唯恐香港不亂的險惡用心。

拜登(Joe Biden)2021年宣布,為在美港人提供「臨時避風港」(temporary safe haven)。他們透過「延遲強制離境」計劃(DED)可獲延期逗留18個月及申請工作許可,原定有效期至2023年2月5日。

白宮周四宣布,會繼續為在美港人提供避風港。當局更擴大DED範圍,容許所有在美港人申請計劃。

拜登指美國堅守該國民主價值觀與外交政策目標結合的外交政策,核心是在全球範圍捍衛民主和促進人權。

中國外交部駐港公署發言人批評,美方對當前香港社會安定團結、欣欣向榮的事實視而不見,同香港思穩思安思進的主流民意背道而馳,蓄意延長所謂涉港備忘錄執行期,真實意圖是藉助操弄簽證政策,為外逃反中亂港分子提供“避風港”,充分暴露了美唯恐香港不亂的險惡用心。

按照計劃要求,申請人需提供香港特區護照、英國國民(海外)護照、英國海外公民護照、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或香港特別行政區簽證身份書的副本。

申請人亦需提供文件證明於美國居住,如就業記錄、社會保障卡、租金收據、銀行戶口轉帳記錄等。

工作許可獲批後,港人可向美國國土安全部申請旅遊許可,短暫離開美國,並於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衛局提出的指定時間內返回美國。如果港人未能於指定時間內返美,或會被取消延期逗留資格及不准再進入美國。

德國要求美國派坦克 才出口德製坦克供烏德國要求美國派坦克 才出口德製坦克供烏

北約周五(20日)會於德國召開會議商討對烏克蘭援助,烏克蘭要求西方供應重型坦克。但德國與美國互踢皮球,德國指當美國也向烏克蘭派出重型坦克時,德國才會出口德製坦克供應烏克蘭。

北約盟軍目前部署德國製豹2重型坦克(Leopard 2)至歐洲各地,國防專家認為這款坦克最適合用於烏克蘭戰場。

數個北約國家擁有這些坦克並願意迅速交付,不過德國政府有權否決北約對出口豹2重型坦克的決定。

德國新任防長皮斯托留斯(Boris Pistorius)周四會接待美國防長奧斯汀(Lloyd Austin),有指奧斯汀將於會上向皮斯托留斯施壓,要求德方允許德國製豹2重型坦克運至烏克蘭。

路透社引述德國政府消息人士指,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近日多次在閉門會議上強調,美國也應該派坦克到烏克蘭。

據悉,美國政府將批准一項價值超過20億美元(約156億港元)的對烏新援助計劃,可能包括向基輔政府提供Stryker裝甲車,但料不包括M1 Abrams坦克。

美國最快或於周五的北約會議上宣布援助方案。

美國國防部次長卡爾(Colin Kahl)早前訪烏,他表示美國仍未準備好滿足基輔對M1 Abrams坦克的要求,指這款設備成本昂貴、負責且難以訓練軍人操作。

美國白宮發言人皮埃爾(Karine Jean-Pierre)表示,總統拜登(Joe Biden)認為每個國家應就安全援助步驟及可向烏克蘭提供哪些軍備,自行作主權決定。

美國宣布向烏克蘭提供超30億美元的額外軍事援助

當地時間1月6日,美國國防部宣布向烏克蘭提供價值30.75億美元的額外軍事援助,其中包括總統拜登授權的28.5億美元軍事援助和國務院宣布提供的2.25億美元軍事融資。

國防部當天發布的聲明表示,拜登政府將繼續鼓勵盟國和合作夥伴為烏克蘭提供額外的防空系統、火炮、戰車和其他關鍵能力。國務院當天還宣布追加6.82億美元的軍事融資,以激勵和回填盟國及合作夥伴向烏克蘭捐贈的軍事裝備。

美國誤食大麻食品兒童人數5年內猛增14倍!

據法新社報道,3日發布的一項科學研究顯示,隨着美國越來越多州將大麻的娛樂用途合法化,近年來,誤食大麻食品的兒童人數增加了近14倍。

據衞生官員統計,2017年全美僅有200多名5歲及以下兒童誤食含大麻的食品,這一數據在5年內飆升,在2021年已超過3050起。

報道稱,大麻食品通常以糖果、巧克力和餅乾的樣式出售,對兒童極具吸引力。但因為兒童體重較輕,食用後可能會產生嚴重後果。

研究表明,食用大麻食品的兒童可能會出現昏迷、心跳過速和嘔吐等症狀,患者需要接受靜脈輸液治療。

在2017年至2021年間,美國共報告兒童食用大麻案例約7000起,暫未出現死亡病例,但大約8%的兒童需要重症監護,近15%的兒童需要入院治療。

數據顯示,受大麻食品影響的兒童年齡中位數為三歲。

據悉,該項研究自2017年始,當時娛樂大麻僅在美國8個州和華盛頓特區合法。但截至2022年5月底,已有18個州將娛樂大麻合法化。

研究人員稱,誤食大麻食品的兒童數量猛增與越來越多州允許成人使用娛樂大麻有關。

新年伊始 美國逾130人死於槍支暴力

美國「槍支暴力檔案」網站當地時間1月3日更新的數據顯示,步入新年以來,美國槍支暴力事件已經導致逾130人死亡、逾300人受傷。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援引這一網站數據報道,2023年頭幾天,美國共有131人遭人用槍意外或蓄意殺害,313人因槍受傷。死者和傷者中都有未成年人。

1日至3日共發生7起「群體性槍擊」。「槍支暴力檔案」網站所統計「群體性槍擊」是指造成除槍手外至少4人死傷的槍擊事件。

槍支氾濫致涉槍暴力高發已是美國社會頑疾。美國人口約3.3億,民間槍支保有量逾4億支,平均每100人持有約120支槍。「槍支暴力檔案」網站數據顯示,2022年美國超過4萬人死於槍支暴力。

大量吸毒者進入致毒品污染 美國多家圖書館關閉

近日,據美國科羅拉多州博爾德市當地官員稱,由於大量吸食冰毒的人員進入圖書館,導致嚴重的毒品污染,博爾德市最大的公共圖書館已暫時關閉。科羅拉多州目前共有三家圖書館因毒品污染關閉。

據央視新聞報道,博爾德市官員表示,由於過去四周圖書館公共廁所有人吸煙的報告激增,市政府決定關閉圖書館並進行環境檢測。檢測結果顯示,毒品污染主要局限在公共衞生間,但對人流密集的閱讀區也有一定影響。受影響地區將進行整改和清理,但目前尚不清楚公共衞生間是否會恢復使用。

新年首日美國發生五起大規模槍擊事件

美國「槍支暴力檔案」網站1月1日晚間的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首日,美國共發生5起造成至少4人傷亡的槍擊事件,導致多人死傷。

佛羅里達州奧卡拉市警方1日在一份聲明中稱,當日凌晨4時30分左右,該市發生一起槍擊事件。當時,事發地聚集了上百人。該起槍擊事件造成一名30歲男子和一名24歲男子死亡,另有4人受傷。目前,4名傷者正在接受治療,情況穩定。警方尚未逮捕任何嫌疑人,事件仍在調查中。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報道稱,馬里蘭州克林頓地區一所房屋內1日發生槍擊事件,造成兩人死亡,兩人受傷。警方當日6時左右對槍擊現場做出回應,據馬里蘭州喬治王子縣警察局局長馬利克·阿齊茲說,警方在事發房屋內發現兩名已經死亡的成年人。警方說,另外兩名受槍傷的人被送往醫院。阿齊茲將該起槍擊事件描述為「與家庭有關」,並表示附近社區已不存在威脅。

據美國廣播公司報道,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華盛頓公園附近街區1日下午發生一起槍擊事件。一名槍手向坐在車內的4名青少年開槍,造成1人死亡、3人受傷,受害人年齡在14歲到17歲之間。警方在現場找到一件武器和多枚彈殼,隨後宣布懸賞追兇。芝加哥市當日發生多起槍擊事件,共有包括5名未成年人在內的13人遭到槍擊,5人不治身亡,其中兩人未成年。

1日凌晨,發生在俄亥俄州首府哥倫布市的一起槍擊事件導致1死4傷,發生在俄克拉何馬州首府俄克拉何馬城的一起槍擊事件造成1死3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