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5月關稅收入激增2.7倍至230億美元創新高 有助縮減預算赤字 惟持續性存疑

關稅戰下,美國5月份關稅收入創紀錄新高。美國財政部月度預算報告顯示,5月份關稅收入達230億美元,按年增長170億美元或270%。相對4月關稅收入160億美元,增長43.8%。關稅收入增加有助於縮小預算赤字,但隨著特朗普政府與貿易夥伴進行談判,加上關稅措施正面臨司法挑戰,關稅收入持續性仍存疑。

扣除日曆年差異因素後,5月份財政赤字為3160億美元,減少17%。本財年前八個月的赤字為1.37萬億美元。部門官員表示,考慮到從2023年遞延至2024年的收入以及日曆年差異,本財年以來的赤字收窄1%。至於推動財政狀況改善的另一個因素在於償債成本下降,受惠於通賬掛鉤債券的利息支出降低,及國庫券貼現降低。

不過,美國財長貝森特警告美國本財年將面臨巨額赤字。他預計,赤字將佔GDP的6.5%至6.7%,意味連續第三年超過6%。

美國成唯一反對票 聯合國安理會停火表決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周三(4日)就要求加沙(Gaza)停火動議表決,在14個成員國一致支持下,美國成為唯一一國反對支持加沙停火動議,今次亦是美國5度否決相關動議。

安理會促請加沙應「立即﹑無條件及永久停火」,要求即時及無條件解除人道援助進入加沙限制,並確保聯合國及其他人道夥伴的援助在無阻礙與安全分發於加沙巴勒斯坦民眾。但動議在14個成員國支持下,被美國一票否決。

美國國務卿魯比奧(Marco Rubio)表示,否決安理會針對以色列的適得其反加沙動議代表美國發出強烈訊號,強調華府不會支持任何動議嘗試把以色列類比如巴勒斯坦激進武裝組織哈馬斯(Hamas),或漠視以色列自衛權利,重申美國將在聯合國與以色列站在同一陣線。

以色列外長薩爾(Gideon Saar)感謝美方支持,與以色列一同反對聯合國安理會的單方面動議。他指動議只會加強哈馬斯,削弱美國斡旋人質協議的付出。

法國駐聯合國大使博納豐特(Jerome Bonnafont)批評,即使安理會多數成員國觀點一致,但仍未能履行職責。英國駐聯合國大使吳百納(Barbara Woodward)批評以色列的新援助系統不人道,要求以方即時解除援助限制。

同時,吳百納批評以色列政府決家擴大加沙軍事行動及嚴格限制援助流入不合理﹑不合適及適得其反,表明英國全面反對。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傅聰對結果表示失望,批評美國再次濫用否決權,扼殺了加沙民眾的一絲希望。他指周三的表決結果再次表明,安理會遲遲無法平息加沙戰火,根本原因是美國一再執意阻撓。

傅聰稱美國多次否決安理會的停火要求,也正是由於美國對以色列的袒護,安理會通過的數份決議都沒有有效落實。他稱只要是真正致力於和平的外交努力,安理會的行動只會提供強大助力。

美國據報敦促各國周三之前 提出最佳關稅方案

  • 美國據報要求各國周三前提出最佳關稅方案
  • 美國將評估建議並提出回應
  • 多國正與美國進行貿易談判

美國敦促各國周三前提出最佳關稅方案。路透引述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致談判夥伴信函的草稿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希望各國在周三之前,就貿易談判提出最佳的方案,表明美國政府內部迫切需要在緊迫的期限內完成協議。

報道指,草案中美國要求各國列出若干關鍵領域的最佳方案,包括購買美國工業和農產品的關稅和配額優惠,及糾正任何非關稅壁壘的計劃。其他要求包括對數位貿易和經濟安全的承諾,及對特定國家的承諾。至於美國將在幾天內評估這些建議,並提出潛在的回應方案,其中可能包括對等關稅稅率。

報道指,目前尚不清楚哪些具體國家將收到信件,但目標是那些正積極進行談判的國家。現時,美國已經與歐盟、日本、越南和印度等國進行談判。

美國國際貿易法院日前作出禁制特朗普「解放日」關稅的裁定。聯邦巡迴上訴法院批准了特朗普政府的請求,暫緩裁決。

美國周五非農職位數字 市場又低預期?

美國本周重點關注5月份勞工數據,周三公布俗稱小非農的ADP就業變動,周五公布失業率及非農數字,影響聯儲局判斷息口走勢,市場有何預期?

綜合市場預測,ADP增長11萬份,較4月份的6.2萬份有所回升,但非農新職增長12.5萬份,較4月份的17.7萬份減少,失業率維持4.2%。ADP以私人機構薪酬作統計,美國勞工統計局公布的非農數字,以企業問卷及家庭調查作統計。

由於5月份中美關稅戰暫緩,實際數字有望優於市場預期,但由於企業預期關稅戰的影響持續,除實際需要外,未必會因而大幅增加人手,制約了數據表現。

不過,市場亦可能是過於悲觀。由於「TACO現象(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特朗普總是臨陣退縮)」,市場戲稱特朗普先飛禽大咬,然後總是縮沙的行為,令到市場預期會有程度上的出入,例如中美關稅暫時停火前後,對企業的影響已有不同。

例如美國密歇根大學消費信心指數,以及1年後的通脹預期,初值及終值正處於停火的中間,發布數值已大為不同。密歇根消費信心指數初值為50.8,為歷來第二低,終值上修至52.2,維持4月水平。至於1年後通脹預期,亦由7.3%下修至6.6%。

對沖基金大鱷Steve Cohen:美國陷入衰退可能性目前約為45%

  • Steve Cohen:美國衰退可能性約為45%
  • 預計明年美國經濟增速放緩
  • 股市可能區間震盪,跌幅不大

對沖基金大鱷,Point72 Asset Management創辦人Steve Cohen表示,美國陷入經濟衰退的可能性,目前約為45%。他表示「還沒有陷入衰退,但經濟增長明顯放緩」。

Steve Cohen預計,美國聯儲局因擔心關稅引發的通脹,不會立即減息,預計明年美國經濟增速將放緩至1.5%或更低,「還可以,但不會太驚人」。

另外,他表示股市4月的暴跌和回升就其反轉速度而言不同尋常,他關注下一組美國經濟數據發布時會發生什麼。「我想看看市場如何反應,這會告訴我很多關於我們的定價是否正確的信息」。

Steve Cohen表示,美股有可能在一段時間內區間震盪,即使市場真的下跌,預計跌幅會在10%或15%,算不上什麼災難。

不必每年都上升,市場可能會橫盤整理,這很正常

羅兵咸永道據報美國裁員1500人

羅兵咸永道(PwC)據報將在美國裁員約1500人,羅兵咸永道於美國擁有超過 7.5萬名員工,裁員將佔美國公司員工總數約2%,受影響員工主要集中在審計和稅務業務領域。

報道引述知情人士透露,裁員是經過數月的業務審查後所作出,羅兵咸永道此前已將數百名美國員工從不需要的崗位調至增長更快的部門。知情人士稱,由於員工流動率較低,公司還決定減少校園招聘,但將保留已向去年實習生提供的職位。

羅兵咸永道發言人表示:

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我們經過深思熟慮後做出這個決定,並深刻意識到它對員工的影響,我們意識到連續幾年員工流失率處於歷史低位,因此有必要採取這一措施。

今次是美國高級合夥人Paul Griggs自一年前上任以來第二次下令裁員。

此前,羅兵咸永道據報已退出全球十多個國家,以避免審計醜聞重現,而該等國家均被羅兵咸永道的全球舵手認為規模太少、風險太大或者是無利可圖。

林毅夫:美國面臨困難比中國大 終會拋棄不理性政策

關於中美貿易戰,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昨日(21日)表示,相信美國面臨的困難比中國大。至於中美貿易有無「脫鉤」風險,他表示,任何可能性都不能排除,但完全「脫鉤」可能性不大。他還提到,相信這些不理性的政策不可持續,最後會被美國自己和世界其他國家共同抛棄。

林毅夫:很快推出針對性政策 來提高購買能力

中國公共外交協會昨日在北京舉辦「臨甲7號沙龍」交流會。林毅夫在活動上表示,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中國經濟都有堅實的基礎實現穩定發展,也有充足的動力破浪前行。中國有底氣、有信心、有能力應對外部挑戰,實現既定發展目標。中國將繼續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為充滿不確定性的全球經濟帶來確定性。

在記者提問環節,林毅夫表示,只要把我們自己的事做好,只要把我們所具有的優勢用好,今年兩會提出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他相信還是能夠實現的。

他說,

我相信美國面臨的困難比中國大,因為中國面臨的困難是:過去生產出來賣去國外,現在國外不買的就找到國內市場或其他地方的市場。產能在這個地方,購買能力可以有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還有一些有針對性的政策來提高,且這些政策會很快推出。

美國這些產品過去是從國外進口的,它現在要製造業回流,從投資到建廠,也要一年兩年以後。這段時間它東西價格會非常高,會供給能力不足。即使能製造業回流,也是沒有比較優勢的製造業,生產價格也一定比從國外進口價格高。

在這種情況之下,我覺得美國的人民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我相信美國這個政策是不理性的,不理性的東西它不能持久,只要我們堅定信心,大家團結一致,我相信一定能夠渡過這個難關。

林毅夫又警告,對美國產業發展來說,保護主義政策最終只能適得其反。受保護的產業,即使能夠復甦,它的生產成本和競爭力都不高,需要長期保護、補貼才能存活。至於本來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如高科技產業,很可能將面臨出口市場萎縮的風險。

至於中美貿易未來是不是有「脫鉤」的風險,他說,任何可能性都不能排除,但他覺得完全「脫鉤」可能性也不大。因為美國老百姓和企業都有需要。

美國對主管入藏政策的中國官員 實施額外簽證限制

美國宣布對主管外國人進入西藏政策的中國官員,實施額外簽證限制。不過,美方沒有提到任何中國官員的名字,也沒有詳細說明美國的措施。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周一(31日)宣布,他已按照2018年《西藏旅行對等法》,對確定實質參與制定或執行外國人進入西藏政策的中國官員,實施額外的簽證限制措施,理由是中方過去一直拒絕讓美國外交官、記者及其他國際觀察員,前往西藏自治區及中國境內其他藏民聚居地,又令美方外交人員無法為前往西藏的美國公民提供服務,但中國的外交人員及記者則可自由出入美國。

魯比奧批評這種缺乏互惠的行為不能接受和容忍,敦促中方立即解決缺乏互惠的問題,容許外交人員不受限制地進入西藏自治區及中國其他藏區。

俄讚與美協商有用 談聯合國及特定國家未來參與

美國與俄羅斯代表於周一(24日)會面後,俄方代表指協商對美俄雙方十分有用,同時透露兩國談論聯合國及其他國家參與未來會談的可能性。美國官員將在周二(25日)繼續與烏克蘭代表協商。

俄羅斯官媒塔斯社報道,上議院聯邦委員會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卡拉辛(Grigory Karasin)會議後表示,與美國官員談及所有事情,探討眾多問題,承認對話激烈及具挑戰性,但指會談對美俄十分有用。

卡拉辛透露會談將持續舉行,並可能引入國際社會參與,首先由聯合國或特定國家開始。他指美俄會談總體具建設性,美方亦深感興趣。俄羅斯消息人士表示,美俄政府收獲一份聯合聲明,可能在周二發布。

俄羅斯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否認傅聞,指俄國未簽署任何文件,僅稱會談主要圍繞黑海航行安全。美國白宮消息人士透露,美俄周一會談後,不久將來相信會有「正面宣布」。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周一透露美俄會談部分內容,包括領土﹑分界線﹑權力及發電廠擁有權等。他強調對俄烏戰爭的目標始終為盡快停止戰爭,白宮指沙特3國會談初步目標為確保黑海停火,恢復安全航行自由。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表示,烏方代表周二將持續與美國官員在沙特阿拉伯協商停火。雖然俄烏同意局部停火,但雙方攻勢未有減弱跡象,烏克蘭指俄軍導彈襲擊導致最少88人受傷,俄方亦指控烏軍襲擊導致2名記者喪生。

烏克蘭外長瑟比加(Andrii Sybiha)批評,俄羅斯聲稱希望和平,同時卻攻擊烏克蘭主要城市的人口密集地區,指控俄國與其為和平發空洞聲明,不如停止轟炸烏國及終止對平民的戰爭。

特朗普:美國不希望俄羅斯與中國走得更近

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中國與俄羅斯加強關係表示警惕,對兩國的雙邊關係基礎表示懷疑,並稱美國計劃與中國及俄羅斯改善關係。

據彭博社報道,特朗普在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結束通話後不久接受福克斯新聞採訪時說,「學歷史,我就學過且通讀過,你學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你不希望俄羅斯和中國走到一起」。

他又批評奧巴馬執政時期令俄羅斯與中國的關係升溫,因當時美國糟透的能源政策令中俄被迫走到一起。

在此次通話中,普京同意暫停對烏克蘭能源設施的襲擊30天,但拒絕臨時全面停火方案,除非西方停止對烏克蘭的所有軍事援助。

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注意到有關美俄領袖通話的報道,強調中方從一開始就主張通過對話談判解決危機,樂見一切通往停火的努力,認為這是實現和平的必要一步。

分析人士:特朗普親俄意圖離間中俄關係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特朗普親近俄羅斯,是試圖離間莫斯科與北京的關係,即所謂的「反向尼克遜」(reverse Nixon)策略;這指的是美國在冷戰時期分裂中俄的行為。

美國國務卿魯比奧上個月駁斥這種說法,他警告說,儘管美國希望阻止俄羅斯成為中國的次要夥伴(junior partner),但讓這兩個擁有核武器的鄰國發生衝突,將不利於全球穩定。

報道稱,儘管特朗普上台後就與普京直接對話,但他仍未與中國領導人舉行會談。特朗普今年1月上任以來,已將所有從中國進口的商品關稅提高了20%。

特朗普在採訪中說:「中國在貿易方面非常需要我們,但我們必須解決赤字問題……至於俄羅斯,他們希望獲得我們的一些經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