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關注普教中拖慢學習進度 蔡若蓮:年紀愈小開始愈好

「普教中」(以普通話教中文科)在部分中小學實行多年,惟有議員關注普教中影響部分學生學習動機,拖慢學習進度,促當局提供適應課。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表示,師資穩定性及課程規劃是推動普教中的最大挑戰,認為學生年紀愈小開始普教中愈好,未來會從3方面為學校推行普教中創造有利條件,包括推動中港兩地教師交流協作,並適時檢討本港中小學普通話科課程以期與國家標準接軌等,但重申不宜以「一刀切」方式推行普教中,會鼓勵學校繼續以校本決定普教中實施模式。

普教中影響學習動機 議員促提供適應課

蔡若蓮今日(14日)在立法會回應議員質詢,指政府一直努力為「普教中」創造有利條件,並以此作為長遠目標,鼓勵學校因應校情,選擇合適策略,提升普通話教學效能。她以各校推行普教中模式不一,以及師資變化為由,指教育局沒有統計普教中的學校數目,但披露2021/22學年全港公帑資助及提供全面課程的私校,共有6,230名常額普通話科教師,符合教育局要求的普通話語文能力(即是在教師語文能力評核(普通話)的「聆聽與認辨」、「拼音」和「口語」卷別達標,並在開始任教該科首年內在「課堂語言運用」方面達標);另引述政府統計處出版2021年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結果,85.7%受訪學生自評普通話能力屬完全足夠、足夠或能一般應付日常生活,比例在過去10年穩步上升。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朱國強引述,不少校長指普教中「倒退」主因,是以廣東話為母語的學生或受普教中影響學習動機,繼而影響成績,加上普教中所需適應期較長,會拖慢學習步伐,令家長擔心,故令部分學校在低年級用「普教中」後,在高年級「轉台」恢復「粵教中」,倡當局增設適應課程。

蔡若蓮回應指,師生普通話能力及學校語言環境,都是影響普教中發揮作用的關鍵因素,部分學校推行普教中起步時,會有適應過渡期,過往研究顯示學生約需半年時間適應教學語言轉變,又指學生年紀愈小愈快適應,當局亦會再向學界分享相關經驗。

議員批大學只資助學生考IELTS 無資助考普通話試

此外,有議員指不少大學會資助學生考IELTS(雅思)英語測試,要求當局考慮資助大學生免費報考國家語委普通話測試。蔡若蓮指,現時各大學有為學生提供相關訓練,包括八大為全體學生或中文系學生提供所需培訓和考試,當局會密切留意情況,如有需要會幫助推動同學學好普通話。

蔡若蓮重申不宜一刀切推普教中 按校本決定

蔡若蓮提到,教育局2006年進行研究結果,建議不適宜以一刀切方式推行普教中,形容推動普教中的最大挑戰,包括師資穩定性及課程規劃,形容語文老師的語文能力及語文教學能力都需加強,以達致中文科和普通話科「有機結合」,確保兩科課程宗旨與學習目標貫徹落實等。她續說,教育局未來會從「加強教師專業發展」、「提升學生普通話聽說能力」及「進一步優化普通話課程」3方面為學校推行普教中創造有利條件,提及國家教育部、國家語委近日發布《中小學生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準及測試大綱》(試行),將於今年內試行,教育局會密切留意並適時檢討香港學校中小學普通話科課程,以期與國家標準接軌,進一步優化普通話學習成果評估,提升普通話教學效能。

其他措施包括支援教師提升普通話能力,為普教中儲備師資條件,並參考國家語委語言服務與粵港澳大灣區語言研究中心發表的《粵港澳大灣區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21)》建議,繼續加強粵港合作推行普通話教學,與粵語地區的專家和教師交流普通話教學的策略及經驗;與廣東省教育廳合作舉辦「普通話教學深造課程」,推行「內地與香港教師交流及協作計劃」;與內地專家教師進行協作教學。教育局亦會推動學校、學界組織和社會團體等,協力為學生提供多元有趣的學習活動,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亦會繼續透過語文基金,資助各界舉辦普通話活動。

公務員招聘增普通話測試? 蔡若蓮︰個別部門職系按需要而定

對於有立法會議員關注,會否在公務員招聘考試中,增設劃一的普通話水平測試,政府今日回應書面質詢時,僅表示:「個別部門/職系會因應運作需要,在招聘時訂定合適的方法評估申請人的普通話水平。」

選委界立法會議員管浩鳴,就提升市民的普通話水平,提出書面質詢,包括關注會否在公務員招聘考試中,增設劃一的普通話水平測試。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今日透過書面答覆指,政府政策是維持一支通曉兩文三語的公務員隊伍,確保他們在處理公務時能與市民有效溝通,各部門/職系首長會按其轄下公務員職系的工作需要,在有關職系的入職條件中訂明適當的語文能力要求。

她續指:「個別部門/職系會因應運作需要,在招聘時訂定合適的方法評估申請人的普通話水平,例如在遴選面試中要求申請人以普通話作答,或要求申請人須在指定普通話能力評核測試中取得特定成績。」

她又指,公務員事務局也會繼續加強對公務員的普通話培訓,以提升整體公務員隊伍使用普通話的能力。

另外,蔡若蓮亦被問到,目前有多少間小學和中學,全面以「普教中」。不過,她回應時未有交代數字,解釋指:「由於推行『普教中』的學校情況各有不同,其課程編排、級別/班別數目及學生人數每年會有所差異,故我們並沒有統計實施普教中的學校數目。」

教師註冊終身制 蔡若蓮:對增設續牌建議持開放態度

教師專業操守近年備受關注,有議員質疑現時教師毋須定期考核「續牌」,是變相「終身制」,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形容「終身制」不等同「終身受聘」,對於教師須經定期考核或進修才能續期註冊的建議,局方持開放態度。

教育局將於年底公布《教師專業操守指引》。自由黨黨魁張宇人今日(23日)於立法會大會提出口頭質詢,批評現時教師專業形象已蕩然無存,質疑現行「終身制」教師註冊制度如何保障教學質素。

蔡若蓮回應表示,雖然教師註冊身份是「終身有效」,但不等於「終身受聘」,如有教師在入職或在職期間違反專業行為,其註冊會遇到「各種挑戰」。對於教師須接受定期考核或進修才可續期註冊的建議,她稱目前採取開放態度,強調須審慎考慮方案可行性及有效性,包括如何訂定考核及進修內容及評核方式,以及是否有效顯示教師專業操守等因素,以決定是否需要改變教師註冊制度。

教師遭「釘牌」又可否重新註冊?蔡若蓮指,若教師涉及失德或涉刑事紀錄,為保障學生福祉,無可能恢復教師資格,但如涉「工作上準備」及「專業能力」不足,可於被釘牌後3年內,提出證據顯示有決心悔改,便可申請重新註冊,惟倘申請被駁回便無機會再提申請。

身兼小學校長的教育界議員朱國強指,不少前綫教師為提升教學質素不斷進修,但社會上有人看不到,以為監控及定期考核就可保障教育質素,質問當局如何免去教師的擔心。蔡若蓮說,要建立公眾對教師的信心,教師要有專業操守,亦要不斷進修。

朱國強再倡以行政指令限收叩門生 蔡若蓮稱未有充分理由

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今日(4日)討施政報告中教育政策。被問到當局會否作出行政指令,要求小學減收叩門生,以應對學生人口下降,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說,現時未有充分理由,強調最主要考慮會否影響教學質素。她又指,當局相關的措施要講求實際,重申盼以「軟着陸」方式應對。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朱國強稱,當局在施政報告提出應對學生人口下降的措施無新意,又再度建議當局使用行政指令,要求學校減收叩門生,指出18區小學校長會一致同意減收叩門生,形容是業界意見。他又認為,當局提出在未來兩個學年來,推行9成小學小班教學目標較慢。

蔡若蓮回應說,應對人口下降的措施不是追求新意,而是講求實際,以「軟着陸」方式應對問題。她稱,當局考慮是否以行政指令要求學校減收叩門位時,最主要考慮叩門位會否影響教學質素、學生入學機會等多方面。她認為,如因面對人口下降,未必是作出指令的最充分理由,又指如18區小學校長會均同意減收叩門生,已不需要額外一刀切使用行政指令。

朱國強解釋,學校校董會會因目前有彈性而去收叩門生;蔡回應稱,辦學團體有權利因應其辦學理念取錄學生,學校有自主空間。

她又說,當局的目標是全港100%推行小班教學,惟各區區情不一 ,現階段部分區域學生人口相對較多,未能強行要求推行小班,否則有需要在區內加班或加設有時限學校,反而對學界生態穩定不利,指出當有條件時要會有序推進。

對於施政報告提出,教育局會與辦學團體緊密溝通,採取適當措施,例如停辦新校、重置、合併等,蔡若蓮解釋,停辦新校是指公營學校,涉及由政府分配土地的學校,私人學校及私人土地則不屬規限範圍。

另外,亦有議員關注國民教育,議員劉智鵬稱,高中核心課程課時調整後,建議利用騰出課時,增設國家歷史及地理課程,並以專題報告形式了解學生學習進度。工聯會吳秋北則關注當局如何培訓因個人立場而有抵觸的教師,以免出現消極對待的情況。

蔡若蓮說,釋出的高中課時不會用作加開必修科,但認同讓學生了解國家歷史及地理重要,會希望學校於初中加入相關元素。她又指出,當局目前已進行教師培訓,加深教師對國家認知,亦安排他們親身到國內考察,以增加認知及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