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中國經濟二季度起將急劇復甦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副總裁Gita Gopinath指,根據目前在解除大部分防疫措施後引發的感染趨勢,中國經濟增長預計將從二季度起急劇復甦。

Gita Gopinath周三(18日)在達沃斯經濟論壇場邊接受路透社訪問,她讚揚中國的重新開放發出了積極信號,顯示北京已準備好重新參與世界活動,「我們期待中國的經濟增長出現反彈,從目前的感染趨勢來看,如果感染率持續,我們將在今年第一季度之後看到非常快速的復甦」。

她提到,如果中國的經濟增長能達到4%以上,將意味著全球通脹壓力已被需求放緩所抵消。如果中國經濟增長更強勁,石油和能源價格將出現一波上漲。

路透社專訪多名經濟學家,對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中位數約在4.9%,部分經濟學家近期將預測值調高至5.5%。

IMF總裁:全球經濟或2023年觸底並於明年反彈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表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定期下調全球經濟增長評級的日子即將結束。

格奧爾基耶娃出席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我們現在沒有看到增速預期出現下調,但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將放緩。」她還提到:「我們預計增長將在今年觸底,2024年我們將最終看到世界經濟出現上行。」

此外,格奧爾基耶娃表示,她認為中國將能夠在年底前達到該組織4.4%的增長預期。

IMF籲中國堅持經濟重新開放 料世界經濟衰退可以避免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幹事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表示,世界經濟衰退是可以避免的,如果世界最大經濟體美國陷入萎縮,程度也會很溫和。她又敦促中國繼續推進經濟重新開放,中國從「動態清零」防疫政策轉向更正常運行,可能成為今年推動全球經濟成長的單一最重要因素。

格奧爾基耶娃又預計不會大幅下調去年10月作出的全球GDP增長2.7%的預測,並指全球經濟增長可能會在年底前觸底,明年將加速成長。她指,「最重要的是,中國要堅持下去,不要從重新開放中退縮」。

另外,她又表示,通脹仍然頑固,央行遏制價格上漲的工作尚未完成。雖然IMF認為暫時不會發生系統性債務危機,但六成的低收入國家已陷入或瀕臨困境。

同時,她表示,在新冠病毒變種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給全球經濟踩下剎車一年後,俄烏戰爭繼續對投資者和消費者信心產生著負面影響,特別是在歐洲。而戰爭可能的溢出效應是對經濟擴張影響最大的風險,不過這是一個低概率事件。

IMF料全球三分一世界經濟將陷衰退 中國經濟40年來首次無法跑贏全球增長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警告,由於中國、美國和歐洲增長同步放緩,2023年的全球經濟將比往年更加艱難,三分之一世界經濟體恐怕將陷入衰退。她補充說,即使是那些沒有陷入衰退,「數以億計」人口生活人民也將「感覺是經濟衰退」。

格奧爾基耶娃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訪問時說,雖然美國最終可能會避免經濟衰退,但歐洲的情況看起來更加暗淡,因為歐洲受到了烏克蘭戰爭的嚴重打擊。她認為:「一半的歐盟國家將處於衰退之中。」

她認為,美國經濟最具韌性,當地勞工市場仍維持強勁,或能成功避免衰退,惟這猶如一把雙刃劍,聯儲局不得不拉長收緊貨幣政策的時間,以令通脹回落。

至於中國,她說,中國經濟減速對全球產生嚴重影響。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2022年急劇變弱,「清零」政策使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脫節,擾亂了供應鏈,破壞了貿易和投資的流動。她又透露,上月底曾到訪內地一個「清了零」地區,惟相信當地的感染狀況在民眾開始自由流動後便不復存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國疫情狀況將日益艱難。

格奧爾基耶娃:未來數月中國疫情狀況將日益艱難
她預期,內地新冠病毒確診個案將在未來數月如「山林大火」般蔓延,病例上升將繼續打擊當地經濟,並拖累地區和全球經濟增長,強調去年內地經濟增長很大機會低於或僅與全球經濟增長同步,為40年來首次。

她說:「40年來,中國2022年的增長可能首次達到或低於全球增長。」「在新冠疫情之前,中國曾提供34%、35%、40%的全球增長。現在已經不行了。」這對其他亞洲經濟體來說是一個「相當有壓力的」的時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目前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為2.7%,比2022年的3.2%有所放緩。

IMF原副總裁朱民:擴居民消費 建議發放收入補貼和消費券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原副總裁朱民表示,明年經濟反彈的時候,總需求的恢復是最主要的任務,第一支柱是居民消費,建議向特定居民群體發放收入補貼和消費券。

據澎湃新聞,朱民今日(18日)在2023《財經》年會上,表示,隨着中國經濟整體越來越大,以及國際形勢的變化,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管理越來越需要聚焦總需求管理。

消費和房地產是經濟增長低於預期目標的兩大缺口

朱民指出,今年經濟增長下滑明顯,主要是總需求不足,總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消費需求不足。明年經濟反彈的時候,總需求的恢復是最主要的任務。消費和房地產是造成今年經濟增長低於預期目標的兩大缺口。在多措並舉促消費的情況下,當前居民消費水平和2020年差不多,比2019年水平低。房地產缺口則包括房地產投資缺口和銷售缺口。所以,2023年特別重要的工作就是聚焦總需求管理,包括消費的總需求管理、投資的總需求管理、房地產領域的總需求管理等。中國經濟在明年要有一個有韌性的、強健的、合理的增長。

朱民建議,接下來一是要擴大居民消費,把恢復、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二是支持住房改善消費,住房更新的消費需要有新的政策來鼓勵和支持,來提振居民的信心,特別是第二套房;三是支持新消費,包括新能源汽車、綠色新消費、養老服務等;四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業合作,要向特定的居民群體發放收入補貼和消費券,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的收入;五是加快城市化發展,加快戶籍改革使得居住在城裏但沒有城市戶口的10%的人口實現城市化消費。

在朱民看來,總需求管理的第一支柱是居民消費,第二支柱是政府投資和政策鼓勵有效帶動全社會低碳投資,第三支柱是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擴大市場准入,加大現代服務業領域開放力度、制度型開放、高水平開放,第四支柱是繼續堅持改革開放支持穩健進出口。

中國大規模經濟主要靠內需拉動增長

朱民表示,聚焦總需求管理是中國經濟未來宏觀管理的一個主要方向,是一個長期的任務。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了《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對實施擴大內需戰略進行長期謀劃,這是特別重要的,也是未來宏觀管理的長期任務。

他指出,首先,中國整體經濟規模大,大規模經濟主要靠內需拉動增長。當外部經濟增長速度低的時候,意味着外部需求減弱,需要更多的國內總需求管理,這是客觀形勢的要求。此外,老齡化的人口結構意味着需求會逐漸下降。

「經濟體越來越大,外部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可能會進入衰退,人口老齡化更需要內部總需求管理,所以宏觀政策聚焦總需求管理是我們明年,也是未來相當長時期的一個特別重要的宏觀政策。」朱民稱。

IMF總幹事宣布下周訪華 討論經濟及防疫議題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幹事格奧爾基耶娃稱,下周將與其他國際機構負責人共同訪華,與中國領導人討論中國經濟前景、防疫及債務減免等議題。

格奧爾基耶娃稱,許多國家正面臨衰退風險,全球經濟增長前景異常不確定,風險佔據主導地位,烏克蘭戰爭、金融緊縮、中國經濟放緩等都是全球挑戰。她提到中國適時調查疫情防控政策,以減輕對經濟的影響,將是保障經濟復甦的關鍵,同時希望北京採取更多措施,進一步確保金融市場穩定。

她提到,中國的疫情封控和其龐大房地產行業的動盪,使中國明年的經濟增長預測回落到3.2%,勉強高於全球平均水平,這是近40年來沒有出現過的情況。

另外,雙方也將討論中國以及世界所面臨的緊迫問題,她打算討論如何加快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官方雙邊債權人,參與貧困和發展中國家的債務減免。她希望中國出於意識到自身利益,努力防止發展中國家的債務問題深化並蔓延成全球債務危機,否則不僅影響借款國,對自身也會造成負面影響。

IMF調低亞洲今明兩年經濟增長預測 中國經濟大幅下滑及俄烏戰爭打擊區內經濟復甦前景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調低亞洲今明兩年的經濟增長預測,較4月時估計分別下調0.9個百分點及0.8個百分點,至4%及4.3%,主要反映俄烏戰爭及中國經濟大幅下滑打擊區內經濟復甦前景。

IMF稱,雖然亞洲通脹相對其他地區較溫和,但大多數亞洲央行必須繼續加息以確保通脹預期不會脫軌,而今年初區內強勁的經濟反彈勢頭正在放緩,第二季經濟情況較預期更弱。

亞洲有必要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以確保通脹可回落至目標水平,同時通脹預期維持低企。」

IMF指,隨疫情消退,亞洲面對新的經濟風險包括環球金融市場流動性收緊及預期海外需求放慢等,但最大的風險是中國經濟在疫情防控措施及房地產市場低迷下,急速且廣泛地放緩,預期會有更多內房開發商出現債務違約,導致內房行業更難獲得市場融資,而對銀行系統的風險也因此增加。

調低今年中國經濟增長1.2個百分點至3.2%
IMF調低今年中國經濟增長1.2個百分點至3.2%,明年增長4.4%,2024年增長4.5%。

現時IMF預期中國明年會逐步放寬嚴格的防疫政策,但估計內房危機難有快速的解決方案,因此中國有必要實施綜合方案去刺激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