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67%港中小企將ESG列為優先事項 遠低於亞洲平均水平83%

有研究顯示,儘管受訪的香港中小企業領袖認同企業聚焦關注ESG議題帶來的好處,只有67%企業將其列為高度優先事項,遠低於亞洲平均水平83%。

星展銀行和Bloomberg Media Studios最近向6個亞洲市場(新加坡、香港、印度、印尼、內地、台灣)共800家中小企業進行調查。

根據調查,71%受訪的香港中小企業領袖贊同實踐ESG可以增加競爭優勢、提升公司聲譽和吸引投資者。他們更表示,倫理決策/社會責任(65%),受客户需求影響的新商業模式(57%),以及營運標準/法律授權和指引(55%)是促使轉型至可持續商業模式的關鍵,惟僅67%受訪者將ESG列為企業的高度優先事項,遠低於亞洲平均水平83%。

缺乏相關知識以及咨詢渠道

63%受訪的香港中小企業表示,難以平衡ESG與業務增長。又要面對企業營運轉型的挑戰,以至成本相關的考慮,例如執行成本和難以評估投資ESG項目的回報率等。

59%提及,他們需要標準化的ESG框架以及撰寫受認可ESG報告的相關指引。57%的受訪者更認為缺乏ESG相關的知識以及咨詢渠道,佔比略高於其他亞洲市場。

視環境因素為最重要考量

調查更發現,大部分香港中小企業領袖視ESG中的「環境」因素為最重要的考量,其次是「社會」因素。75%受訪的中小企業認為,氣候變化、碳足跡、自然資源枯竭等環境問題是直接影響其行業和業務的因素。同時,55%中小企業亦關注社會因素,如僱員福利和工作與生活平衡等。

外圍經濟陰霾籠罩  中小企第四季營商指數回落、信心轉弱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公布第四季「渣打香港中小企領先營商指數」調查,繼上季大幅反彈至47.1,本季綜合營商指數下跌2.9至44.2,較去年同期下跌4.0,反映環球經濟前景不明朗下,本地中小企的整體營商信心轉趨保守。

在5大分項指數中,只有「招聘意向」錄得升幅,微升0.7至51.2;是唯一錄得50中性水平以上的分項指數,反映本地人手需求略為轉趨樂觀。其餘分項指數皆全線下跌,當中「投資意向」再次回落至50中性水平以下。受加息影響,「環球經濟」更下跌 4.9 至 32.6。

哪3項工種最難請人?

雖然招聘意向錄得升幅,但聘請需求仍在逐步恢復,有42%年初至今有員工離職的中小企表示,只會填補部分空缺,甚至不會填補。主要原因包括縮減規模/現有人手分擔工作(57%)、使用自動化系統(13%),以及使用外判商(11%)。其中,有41%中小企表示過去12個月較難招聘本地人才,當中以聘請前線銷售、前線服務,和IT及數碼科技最難。

外圍因素影響大

渣打銀行(香港)大中華區高級經濟師劉健恆認為,是次調查的綜合營商指數雖然錄得跌幅,但仍較第五波疫情期間上升不少。他相信現時中小企信心轉弱,有不少是受到外在因素影響,包括美國加息觸發歐美經濟衰退的憂慮、中國經濟數據轉弱等。

劉健恆又擔心,今年第四季、明年首季歐美經濟的衰退風險,將會是本港經濟最大的負面因素之一。當地壓抑消費的影響將會在未來數月浮現,料出口數據亦不會再短期內反彈。

事實上,外圍經濟壓力亦導致外向型行業的指數錄得跌幅,三大主要行業指數方面,「製造業」跌幅最大,較上季下跌 6.0 至 40.8、「進出口貿易及批發業」亦較上季下跌3.3至40.4。

23%中小企計劃加價

成本項目變化方面,預期來季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受訪中小企較上季稍為回落2個百分點至68%, 預期來季員工薪金上升的則較上季增加1個百分點至22%,反映中小企仍然面對成本上漲壓力。

不過只有 23%中小企計劃提升貨品/服務價格,較上季下跌 5 個百分點,顯示大部分中小企需要自身消化成本上漲。

融資過程遇各種阻礙 4成中小企獲批金額較疫前低

全球資訊公司環聯及戰略性諮詢機構安永-博智隆合作發佈《中小企融資的未來》研究報告,揭示了香港中小企在融資及獲得信貸方面所面臨的挑戰。報告顯示,中小企為應對疫情需要尋求外部融資,卻備受繁複的貸款申請流程所阻礙。

約6成中小企 過去1年需資金援助

在受訪的中小企當中,近3分2(61%)表示,曾在過去1年需要資金援助,以支持日常營運,包括營運開支(25%)及支付薪金(23%);亦有部份受訪中小企為應付長時間疫情下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而尋求融資以拓展業務(18%)及改變商業模式 (17%)。

財務機構高度依賴人手

大部份中小企 (73%) 表示,繁複冗長的申請流程是融資過程的主要痛點。逾2成 (21%)受訪者認為,申請信貸的附帶要求難以滿足,而其他挑戰亦包括審批過程缺乏透明度 (18%)、所需文件數量眾多 (17%),以及申請過程緩慢 (17%)。

研究發現,以上的挑戰與財務機構高度依賴人手的流程及過時的科技有所關連。接受調查訪問的業内人士表示,處理中小企貸款申請最大障礙包括缺乏中小企特定數據作風險評估 (30%)、缺乏針對中小企信貸而設的風險評估工具 (29%),以及欠缺效率的中小企資料收集方式 (29%)。

傳統銀行依舊為融資首選

傳統銀行繼續是最主要的融資來源,接近所有受訪中小企(95%)均曾透過傳統銀行取得融資。當中最受中小企歡迎的信貸產品為銀行貸款(37%),而私人貸款(20%)及信用卡(18%)亦是中小企常用的信貸產品。

事實上,4成受訪中小企所獲得的融資金額較疫情前少,有明顯從大額貸款轉向小額貸款的趨勢。在過去1年,31%受訪中小企獲得低於50萬港元的小額貸款,高於疫情前的21%。

融資過程遇各種阻礙 4成中小企獲批金額較疫前低

全球資訊公司環聯及戰略性諮詢機構安永-博智隆合作發佈《中小企融資的未來》研究報告,揭示了香港中小企在融資及獲得信貸方面所面臨的挑戰。報告顯示,中小企為應對疫情需要尋求外部融資,卻備受繁複的貸款申請流程所阻礙。

約6成中小企 過去1年需資金援助

在受訪的中小企當中,近3分2(61%)表示,曾在過去1年需要資金援助,以支持日常營運,包括營運開支(25%)及支付薪金(23%);亦有部份受訪中小企為應付長時間疫情下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而尋求融資以拓展業務(18%)及改變商業模式 (17%)。

財務機構高度依賴人手

大部份中小企 (73%) 表示,繁複冗長的申請流程是融資過程的主要痛點。逾2成 (21%)受訪者認為,申請信貸的附帶要求難以滿足,而其他挑戰亦包括審批過程缺乏透明度 (18%)、所需文件數量眾多 (17%),以及申請過程緩慢 (17%)。

研究發現,以上的挑戰與財務機構高度依賴人手的流程及過時的科技有所關連。接受調查訪問的業内人士表示,處理中小企貸款申請最大障礙包括缺乏中小企特定數據作風險評估 (30%)、缺乏針對中小企信貸而設的風險評估工具 (29%),以及欠缺效率的中小企資料收集方式 (29%)。

傳統銀行依舊為融資首選

傳統銀行繼續是最主要的融資來源,接近所有受訪中小企(95%)均曾透過傳統銀行取得融資。當中最受中小企歡迎的信貸產品為銀行貸款(37%),而私人貸款(20%)及信用卡(18%)亦是中小企常用的信貸產品。

事實上,4成受訪中小企所獲得的融資金額較疫情前少,有明顯從大額貸款轉向小額貸款的趨勢。在過去1年,31%受訪中小企獲得低於50萬港元的小額貸款,高於疫情前的21%。

外圍經濟陰霾籠罩  中小企第四季營商指數回落、信心轉弱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公布第四季「渣打香港中小企領先營商指數」調查,繼上季大幅反彈至47.1,本季綜合營商指數下跌2.9至44.2,較去年同期下跌4.0,反映環球經濟前景不明朗下,本地中小企的整體營商信心轉趨保守。

在5大分項指數中,只有「招聘意向」錄得升幅,微升0.7至51.2;是唯一錄得50中性水平以上的分項指數,反映本地人手需求略為轉趨樂觀。其餘分項指數皆全線下跌,當中「投資意向」再次回落至50中性水平以下。受加息影響,「環球經濟」更下跌 4.9 至 32.6。

哪3項工種最難請人?

雖然招聘意向錄得升幅,但聘請需求仍在逐步恢復,有42%年初至今有員工離職的中小企表示,只會填補部分空缺,甚至不會填補。主要原因包括縮減規模/現有人手分擔工作(57%)、使用自動化系統(13%),以及使用外判商(11%)。其中,有41%中小企表示過去12個月較難招聘本地人才,當中以聘請前線銷售、前線服務,和IT及數碼科技最難。

外圍因素影響大

渣打銀行(香港)大中華區高級經濟師劉健恆認為,是次調查的綜合營商指數雖然錄得跌幅,但仍較第五波疫情期間上升不少。他相信現時中小企信心轉弱,有不少是受到外在因素影響,包括美國加息觸發歐美經濟衰退的憂慮、中國經濟數據轉弱等。

劉健恆又擔心,今年第四季、明年首季歐美經濟的衰退風險,將會是本港經濟最大的負面因素之一。當地壓抑消費的影響將會在未來數月浮現,料出口數據亦不會再短期內反彈。

事實上,外圍經濟壓力亦導致外向型行業的指數錄得跌幅,三大主要行業指數方面,「製造業」跌幅最大,較上季下跌 6.0 至 40.8、「進出口貿易及批發業」亦較上季下跌3.3至40.4。

23%中小企計劃加價

成本項目變化方面,預期來季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受訪中小企較上季稍為回落2個百分點至68%, 預期來季員工薪金上升的則較上季增加1個百分點至22%,反映中小企仍然面對成本上漲壓力。

不過只有 23%中小企計劃提升貨品/服務價格,較上季下跌 5 個百分點,顯示大部分中小企需要自身消化成本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