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CEO:未看到特朗普關稅削弱需求 商品價格穩定

  • 亞馬遜CEO稱未見關稅影響
  • 未見消費者支出下降或價格上升
  • 亞馬遜高層此前稱準備應對關稅升級

Amazon亞馬遜(美:AMZN)行政總裁Andy Jassy表示,公司並未看到美國總統特朗普實施關稅措施導致消費者支出明顯下降或商品價格上升。

Andy Jassy表示:「到目前為止,我們尚未看到需求有任何減弱」,又指也沒有觀察到平均價格有顯著上升。

投資者正密切關注美國各大零售商,以尋找消費者和品牌如何應對關稅。亞馬遜高層本月早前曾表示,正為關稅升級可能帶來的更加艱難的商業環境作準備。

對美企高層來說,公開談論關稅影響是具風險的事。沃爾瑪上周表示關稅可能會導致其門店商品價格上升,引發特朗普的憤怒。

亞馬遜CEO:部分第三方賣家或將關稅成本轉嫁消費者 看見買家囤積商品

  • 亞馬遜消化關稅,賣家或轉嫁成本
  • 亞馬遜取消部分中國採購訂單
  • AWS業務供應鏈多元化,興建數據中心

美國科技巨擘亞馬遜Amazon(美:AMZN)行政總裁賈西(Andy Jassy)表示,亞馬遜正在消化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但相信亞馬遜電商平台的第三方賣家可能會將關稅成本轉嫁予消費者。

「賣家沒有額外50%利潤率可以應對關稅影響,所以我認為他們會試圖轉嫁成本。」

第三方賣家交易佔亞馬遜電商平台交易額60%
現時亞馬遜電商平台的賣家多達數百萬個,當中許多賣家位於中國,或自中國購買產品,而第三方賣家交易佔亞馬遜電商平台交易額的60%。

賈西在年報致股東函件指,亞馬遜已提前購置了一些「策略性庫存」,並希望與賣家重新協商部分採購訂單的條款,以保持低價。CNBC引述消息人士稱,因應關稅政策,亞馬遜本周已經取消部分原先已下單的中國採購定單,即使有些供應商已經裝貨赴運。

AWS業務5年前已開始實施供應鏈多元化
賈西稱,看到部分消費者因預期價格上漲而囤積商品的證據,但現時判斷有關行為仍為時尚早。

至於AWS業務,賈西指,5年前已開始實施供應鏈多元化,允許零部件來自多個國家,所以集團會按計劃興建新數據中心設施。

Meta、亞馬遜等科企 淘汰多元、平等與共融DEI政策

隨著特朗普即將重回白宮,不少美國企業近期相繼宣佈縮減多元、平等與包容(DEI)計劃,其中最新就包括科技巨頭Meta及亞馬遜。Meta近日在向員工發佈的內部備忘錄中表示,將終止DEI計劃,涉及招聘、培訓和挑選供應商等流程。

DEI是近年來討論社會平等的焦點,旨在實現公司、學校和組織的種族多元化。但DEI政策近年引起諸多爭論,尤其大受保守派陣營撻伐,所以在特朗普上任總統前夕,多間美國大型企業都逐步淘汰DEI政策。

綜合外媒報道,Meta最新在內部備忘錄中表示,公司正在終止DEI政策,包括已取消對女性和少數族裔設定的僱用目標,未來也將不再追求供應商多元化,公司也將不再設有專注於DEI的團隊,擬改為實施更公平且具一致性的計劃。

Meta也表示,公司將繼續廣納不同背景求職者,但不會以「多元化方法」(Diverse slate approach)來進行。至於該企首席多元化總監Maxine Williams,亦將被調往新職位,DEI團隊也將會解散。

除Meta外,亞馬遜包容性體驗與技術副總裁Candi Castleberry近日也向內部員工透露,該企正審視數百項相關計劃,並將逐步終止「過時的計劃與資源」。亞馬遜先前設定的部份DEI目標,包括將擔任副總裁和總監職位的黑人員工人數增倍、將擔任產品經理、工程師等職缺的黑人員工數增加三成等,但目前相信相關目標將會「壽終正寢」。

倉庫工人大罷工 距離聖誕節假期不足一周

美國貨車司機工會周三(18日)晚宣布,全美各地的亞馬遜(Amazon)倉庫工人將於周四(19日)舉行罷工,距離購物旺季聖誕節假期不足一周。

勞方尋求加薪和改善工作條件,並設定上周日(15日)為談判的最後期限,但工會高層批評Amazon忽視談判限期。

根據工會的聲明,Amazon位於加州、紐約州、德州和伊利諾伊州工廠的工人本周較早時已作授權,將於美國中部時間周四清晨5點(本港晚上7點)展開罷工。

該工會旗下約有1萬名工人在Amazon全美的10個工廠工作,佔該公司時薪僱員的1%,而其中7個工廠的工人參與周四罷工行動。

工會主席奧布賴恩(Sean M. O’Brien)發聲明,指今次罷工行動是針對貪婪的Amazon高層,指責他們將基層工人推向極限,需為此付上代價。

工會在其他工廠也將設立罷工糾察線,容許非工會成員參與罷工行動。

亞馬遜尚未回應罷工行動,但早前發表聲明,稱其他倉庫和配送中心將有助預防大規模物流中斷。

美媒亦引述專家分析指,Amazon憂慮讓步會導致工會採取更多行動,料不會參與談判。

亞馬遜無人機送貨服務受限 1個月僅服務不足10戶

亞馬遜(Amazon)無人機送貨服務已提出多年,直至去年才正式在加州洛克福德、德州大學城開始小規模營運。然而,有外媒發現,亞馬遜送貨無人機Prime Air在首次交付後大約一個月,只服務不到10戶家庭。

外媒《The Information》引述實際參與送貨無人機項目的知情人士稱,盡管亞馬遜於2020年已取得美國聯邦航空局批准,在合符特定條件的情況下,為指定範圍的客戶提供送貨服務。但由於當局設有諸多限制,嚴重縮窄亞馬遜的服務範圍,大幅減少潛在客戶的數量。到2023年1月中旬,該企的無人機Prime Air只向不到10戶家庭送貨。無人機安全團隊亦正面臨裁員。

另一外媒《The Verge》則指,目前美國聯邦航空局規定,如除另有批准,送貨無人機禁止在移動車輛橫向250英尺範圍內或範圍內操作、禁止在運營期間飛越學校、禁止飛越發電廠、禁止在道路橫向250英尺範圍內持續飛行,並且禁止在道路上過渡等。在眾多條件下,亞馬遜無人機實際飛行範圍,只能距離發射場僅3至4英里(約4.8至6.4公里)。

亞馬遜發言人Maria Boschetti在回覆《The Verge》時,並沒有否認相關數字的真實性,但表示,在美國聯邦航空局的批准下,Prime Air正在努力擴大加利福尼亞州和德克薩斯州的無人機交付。

亞馬遜上季營業利潤跌23% AWS雲業務收入增兩成

亞馬遜(美:AMZN)公布去年第四季業績,收入705.31億美元,按年跌1.2%,高於預期的1454.2億美元;營業利潤27億美元,按年跌23%;純利2.78億美元,每股盈利0.03美元,按年跌97.8%,包括對Rivian Automotive估值損失23億美元,2021年同期Rivian Automotive估值為118億美元。

亞馬遜預計首季銷售收入介乎1210億至1260億美元,增長4%至8%。營業利潤介乎0至40億美元,去年同期為37億美元。

亞馬遜公布業績前,股價急升7.4%,收報112.91美元,公布業績後,亞馬遜盤後跌3.6%,報108.96美元。

AWS雲業務第四季收入213.78億美元,增長20.2%,營業利潤52億美元,跌1.7%。

消費者疫後轉往實體店,網上商店收入645.31億美元,按年跌2%,實體店收入49.57億美元,增長6%;第三方銷售服務收入363.39億美元,增20%;訂購服務收入91.89億美元,增長13%;廣告服務收入115.57億美元,增長19%。

截至12月底,亞馬遜員工跌4%至154.1萬人。

ChatGPT太強大 亞馬遜警告員工勿分享機密

由OpenAI開發的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程式ChatGPT,自去年底亮相後,瞬間在業界掀起了一場風暴。ChatGPT能夠寫詩、繪畫、作曲、與人類進行深層對話,強大的能力為人類帶來不少幫助。惟同時不少人也認為,ChatGPT是一把雙刃劍,帶來好處的同時也會帶來許多弊端。

近日亞馬遜(Amazon)員工於內部Slack頻道,就探討可如何使用ChatGPT。舉例指,公司會否制定及提供在工作設備上使用ChatGPT的官方指導;也有員工想知道,他們是否被允許使用ChatGPT工作。

隨即亞馬遜一名公司律師便加入討論,並警告員工不要向ChatGPT提供亞馬遜任何機密文件及信息,包括編寫中的代碼。他也提醒員工應遵循公司現有的保密政策,恐防員工輸入的訊息,或會被用作ChatGPT的訓練數據,而洩漏出機密信息。

事實上,亞馬遜一直對ChatGPT有著莫大的擔憂,早前該企已設置許多內部防護措施。綜合外媒報道指,當員工使用工作設備進入ChatGPT網站時,會出現警告訊息,指員工即將訪問第三方服務,而該服務則未被亞馬遜安全部門批准使用。

亞馬遜據報裁員逾1.7萬人 高於最初計劃數目

Amazon亞馬遜(美︰AMZN)據報裁減1.7萬多名員工,較最初計劃的人數為多,亦是目前為止大型科企裁員人數最多的一次。亞馬遜股價盤後升逾1%,報86.55美元。

亞馬遜11月時曾表示開始裁減員工,主要集中於設備業務、招聘及零售業務。報道指,當時公司預計裁員數目約為1萬人,但知情人士表示,裁員總數將逾1.7萬人,並將於未來數周內完成。

截至去年9月,亞馬遜聘用150萬人,大部分於倉庫工作。

亞馬遜與歐盟達成協議 為第三方賣家提供公平競爭環境

歐盟競爭委員會在2019年開始,對亞馬遜(Amazon)進行反壟斷調查,以了解該公司有否利用銷售數據,在旗下電商平台Marketplace上獲取不公平的競爭優勢。歐盟競爭委員會宣布,已就此案件與亞馬遜達成協議,為第三方賣家爭取公平的競爭環境。

據外媒《The Verge》報道,是次協議內容將於2023年6月或之前實施,這將讓亞馬遜避免繳付可能高達數十億美元的罰款,同時該公司會作出一系列具有法律約束力的「不壟斷承諾」,當中分為三大部分。

不利用賣家非公開數據 作營銷決策

首先,亞馬遜同意不使用Marketplace上獨立賣家的非公開數據來作營銷決策,例如分析甚麼賣家推出哪些產品或以甚麽價格出售,從而複製類似產品在自家品牌銷售。

其次,亞馬遜將調整其「黃金購物車」(Buy Box)的設計,即產品頁面中帶有將商品加入購物車或立即購買的按鈕部分。歐盟表示,Buy Box未來將不再優先考慮亞馬遜的自家優惠,同時會額外提供一個框架,突出具有不同價格或送貨方式的替代交易。

最後,亞馬遜已同意減少第三方零售商必需通過Prime銷售的限制。例如,賣家將能夠使用他們想要的任何承運公司,而不是必須使用亞馬遜的物流服務,並且能夠繞通過亞馬遜與客戶溝通。

亞馬遜擬淘汰Barcode 研新技術識別物品

亞馬遜(Amazon)近年不斷加快腳步提升倉儲的自動化技術,並引入機械人提升效率。不過,由於貨品形狀不一,加上條碼(Barcode)不會規律地貼在產品的同一個位置,導致機械人難以與超市員工一樣,容易找到Barcode,令效率減慢。有見及此,亞馬遜正計畫逐步淘汰以Barcode作物品識別,並開發新系統與機械人結合,令機械人可更容易識別物品並進行分類。

據cnet報道指,亞馬遜正利用倉庫中的物品圖片,來作機械學習,並開發了一個攝像系統,監控物品在傳送帶上流動,以確保它們與圖像相符。亞馬遜的人工智能專家和機械人專家希望,可把該技術與機械人結合起來,屆時機械人可撿拾物品和識別物品。亞馬遜電腦視覺小組應用科學經理Nontas Antonakos表示,希望能加快速度將包裹送到客戶手中,因此希望機械人撿起物品後,能即時處理,不再慢慢尋找和掃描條碼。

不過亞馬遜又強調,此稱為「多模式識別(multi-modal identification)」的系統並不會完全取代條碼,目前只會提供予製造和運輸產品的外部公司來進行產品識別和跟踪庫存,而此系統也正於西班牙巴塞羅那和德國漢堡的設施中使用。

該企又坦承,首次使用時,其準確率在75%至80%之間,「在Prime Day促銷期間,系統無法區分兩種不同顏色的Echo Dots。」經過調整後,目前該系統的準確率為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