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高層:中國電動車的價格戰不可持續 料比亞迪未來幾年歐洲投資200億美元

比亞迪李柯:稱中國電動車價格戰不可持續
比亞迪預計未來幾年在歐洲投資200億美元
歐洲市場著重服務、品牌形象

比亞迪 (01121) 執行副總裁李柯接受外媒採訪時指,中國電動車市場的價格戰不可持續,隨著市場逐步成熟,行業可能出現整合。但她未有透露比亞迪會否縮減促銷策略。

李柯表示,大家都在抄來抄去設法賣得更便宜,這不是好發展方向,希望車廠專注技術創新,而不只是複製與削價競爭。

比亞迪繼續在海外積極投資
至於海外市場,李柯指,比亞迪計劃繼續在海外積極投資,尤其是在歐洲,透露公司預計未來幾年將在歐洲投資高達200億美元(約1570億港元)。

問及歐洲會否出現價格戰,李柯指,歐洲是成熟市場,消費者要的是服務、信任與品牌形象,不能隨便用便宜價格將車賣給歐洲人,他們會想知道後續維修保養要找誰,而不是買完就了事。

李柯指,比亞迪正大力投資售後服務,並預計隨著更多消費者熟悉公司的技術和服務體系,集團在歐洲市場的佔有率將進一步攀升。

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倡議 抵制「價格戰」內捲

官方日前表明要整治「內捲式」競爭後,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表示,今年二季度以來,在新一輪「價格戰」等影響下,廣大汽車經銷商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該商會發布倡議,堅決抵制以「價格戰」為主要形式的「內捲式」競爭行為。

堅決抵制「價格戰」

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公告稱,在當前行業市場形勢影響下,汽車經銷行業受到嚴重影響和衝擊,面臨經營壓力加大、盈利能力降低、車輛庫存偏高、流動資金緊張等一系列問題,對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帶來嚴重影響。特別是今年二季度以來,在新一輪「價格戰」等影響下,廣大汽車經銷商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

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提出五點倡議,首先就是全行業應以中國汽車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大局為重,嚴格遵守公平競爭原則,堅決抵制以「價格戰」為主要形式的「內捲式」競爭行為。

同時,關注品牌形象,防止因頻繁調整銷售政策和產品銷售價格,增加經銷商銷售難度,影響品牌在消費者中的形象;改善汽車經銷商的生存狀況,合理制定企業年度生產目標和經銷商銷售目標,不得向經銷商轉嫁庫存、強迫經銷商進車,切實降低經銷商庫存水平。

此外,要優化商務政策,合理制定經銷商考核指標,慎用罰款手段,不以考核為手段脅迫經銷商完成相應指標任務;完善退網機制,不得以優化網絡渠道名義脅迫經銷商退網閉店,對確需退網閉店的經銷商應給予相應補償。

國務院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委員會專家諮詢組上月召開會議,強調緊扣加快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綜合整治「內捲式」競爭、加強競爭監管執法等重點任務,為提升公平競爭治理能力、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貢獻智慧力量。

人民日報評論:新能源車價格戰決不能打

  • 人民日報:車企價格戰影響行業生態
  • 汽車行業利潤率持續下降
  • 低價損害中國制造形象

內地車企競爭升溫,人民日報發表題為《新能源汽車,「價格戰」興奮劑決不能打》評論文章指,針對近日車企掀起新一輪「價格戰」,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明確表示反對,而工信部亦表態支持倡議,強調價格戰沒有贏家,更沒有未來,揚言明確的信號、堅決的態度,給無序「價格戰」踩下剎車,可謂及時。

文章提到,這兩年,一些車企口口聲聲反對「內捲式」競爭,卻又不斷扣動「價格戰」扳機,嚴重影響行業生態與市場秩序,衝擊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文章引述數據指,2024年汽車行業利潤率僅為4.3%,低於整個下遊工業利潤率及2023年水平;今年一季度,利潤率進一步下降到3.9%。

一邊是屢創新高的產銷量和良好口碑,另一邊卻是「越造越賠」「增收不增利」的困境。這樣的背離意味著行業處於亞健康狀態,不可能持久。

評論文章提到,價格戰深層次的隱患重重,低價低質產品還會大幅消耗「中國制造」好不容易積攢的國際形象與口碑,中國制造在許多領域之所以能從跟跑實現領跑,最主要靠的不是低價,而是創新。

比亞迪重燃「價格戰」恐慌、股價半日插8% 22款汽車618減價、大摩:釋出不景氣訊號

  • 比亞迪電動車加強宣傳618促銷,部分車款最多減5萬人民幣以上
  • 車市減價戰憂慮重燃,比亞迪股價大跌8%
  • 比亞迪H股股價上周創新高,H股較A股現溢價

比亞迪 (01211) 近日在社交平台加強宣傳「618」促銷優惠,「王朝網」和「海洋網」共22款電動車在6月30日前減價,內媒指出,比亞迪為年內第三度減價,當中優惠最多達5.3萬人民幣,補貼力度更大。比亞迪最新促銷行動引發市場對內地車市「減價戰」憂慮重燃,比亞迪H股周一半日大跌近8%或35.8港元,半日收報429.4港元,成交達59億元。

比亞迪A股(深:002594)亦跌5%,新報384.19元人民幣。

大摩:比亞迪減價 向市場釋出不安訊號
大摩分析師提到,即使部分優惠早於4月已經推出,但比亞迪官方加強宣傳,扣除政府置換補貼後,平均減幅達1.2萬至4萬元人民幣,向外界釋出終端市場不景氣的訊號,而近期股價破頂,令投資者感到不安情緒升溫。

其他車股普遍受壓。吉利 (00175) 和東風 (00489) 半日跌逾7%,長汽 (02333) 跌逾5 %。

造車新勢力亦走低,理想汽車 (02015) 跌逾4%,小鵬汽車 (09868) 跌逾3%,蔚來 (09866) 亦跌2%,零跑汽車 (09863) 更跌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