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最幸福城市排行榜 亞洲一地打入三甲

英國機構公布2025年幸福城市指數,亞洲一共有三地打入十大排行榜,其中一地更名列三甲。而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則榮獲榜首。

「生活品質研究院」(Institute for Quality of Life)因應多個關鍵因素,來判斷一個城市的幸福程度,包括城市治理、公民參與、經濟、健康、環境和流動性。

丹麥哥本哈根以1,039分奪冠。主辦機構指哥本哈根為文化、治理和經濟活動的重要中心,讚揚當地致力於環境永續發展,有69%的交通運輸達到環保水平。

報告更提到,哥本哈根甚至有自己的幸福博物館,收藏生活中大大小小有關幸福的展品,有助遊客了解丹麥人如此幸福的真正原因。

第二位為瑞士城市蘇黎世,幸福指數為993分。主辦機構讚揚蘇黎世以經濟實力、高品質生活和永續發展承諾而聞名,有大量生態友善交通選項、強大的可再生能源計劃及健全醫療服務。

新加坡為歐洲以外得分最高的城市,以979分排第三位。

主辦機構指,新加坡有世界知名大學、高水平的公民參與度和極低失業率。

中美官員週六見面 分析指地點、人選料影響談判

中美官員將於本週六(10日)在瑞士展開會談。分析指,對比7年前首次的貿易談判,這次的關稅壓力也較過去更大,雙方的談判代表也有所變化,勢必影響這次的談判情形。

為何地點選擇在瑞士?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分析普遍認為這是一個「好兆頭」,但很可能只是一個漫長而曲折過程的開始,因為雙方之間的經濟糾紛不僅僅關乎關稅,還包括美國的出口管制等議題。

智庫「經濟學人資訊社」亞洲首席經濟學家馬志昂(Nick Marro)指出,「任何暗示局勢緩和的舉措都是積極的,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仍難以擺脫當前困境」。

報道提到,對比7年前中美雙方在上一輪的貿易戰時所進行首次談判的時空背景,如今的世界局勢「今非昔比」,包含俄烏戰爭改變了世界秩序、美國總統特朗普的MAGA策略傾向「背刺」盟友等。

此外,會談人選的不同、地點選擇在瑞士,以及關稅壓力變得更大,勢必都會影響這次的談判情形。

報道指出,7年前的貿易談判時,美國的主要代表是屬於「鷹派」的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當時的財政部長姆欽(Steve Mnuchin)則是對中「鴿派」,聲量小得多。這次,財政部長貝森特成為談判的核心人物。他在暫緩關稅的決定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將美國從全面全球貿易戰的邊緣拉了回來。

對於會談地點不在美國或中國,澳洲國立大學中華全球研究中心學者宋文笛(Wen-Ti Sung)認為,會談地點選在中立的瑞士似乎就能迴避「被視為在談判中妥協」、「急於談判」等這類問題。

貝森特:與中方會談更多是緩和局勢 並非達成重大協議

中國副總理何立峰將於5月9日-12日訪問瑞士,期間將與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舉行會談。貝森特在節目上表示,他預計即將與中國官員舉行的會晤將更多地討論緩和局勢,而不是達成一項重大貿易協議。

貝森特在霍士新聞(Fox News)The Ingraham Angle節目表示,他計劃前往瑞士與瑞士方面進行談判,並得知中方也將途經歐洲。 他沒有明確提到哪一方先打電話給對方,只說「隨著時間的推移,有很多接觸點」。

他又稱,「我們不想脫鉤——我們想要的是公平貿易」。

貝森特說,他預計即將與中國官員舉行的會晤將更多地討論緩和局勢,而不是達成一項重大貿易協議。他補充稱,必須先緩和局勢,然後才能繼續前進。

商務部:劉鶴與美財長耶倫周三在瑞士會晤

商務部表示,中美經貿團隊保持良好溝通。為落實兩國元首峇里島會晤達成的重要共識,加強宏觀經濟和金融政策協調,副總理劉鶴與美國財政部長耶倫(Janet Yellen)將於周三(18日)在瑞士蘇黎世會面。

劉鶴於15日至19日參加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將與到訪蘇黎世的耶倫會面。兩人曾進行三次視像會談,這次將是首次面對面會晤。

路透社引述美國財政部官員表示,雙方將就兩國經濟發展交換意見外,預計也將觸及中國與非洲盟友的債務問題和兩國之間的其他重大分歧。

另外,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和美國氣候特使克里(John Kerry)等高級官員將代表華盛頓出席世界經濟論壇。對於劉鶴是否會在論壇期間與戴琪舉行會談,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回應稱,中美經貿團隊一直保持正常的溝通,如果有新的消息會及時發布。

瑞士阿爾卑斯山北側小城創下1月氣溫最高紀錄

瑞士西北部小城德萊蒙1月1日最高氣溫達到20.2攝氏度,創下這一位於阿爾卑斯山北側的城市有記錄以來1月氣溫最高紀錄。

法新社以瑞士聯邦氣象學與氣候學辦公室為消息源報道,由於來自西南方向的暖風,當天阿爾卑斯山北側多個監測站均記錄下了1月的氣溫極值。該機構發帖說:「阿爾卑斯山北側1月首次出現20攝氏度!」

依照聯邦氣象學與氣候學辦公室說法,德萊蒙1日氣溫創紀錄是溫和的西南風與焚風效應共同作用的結果。焚風效應是一種自然天氣現象,常出現在山脈背風坡,是一種由地形動力強迫引起的過山氣流下沉造成的乾熱風。當地1日氣溫比1991年至2020年同日平均溫度高出16攝氏度。

阿爾卑斯山北側的其他一些地區當天的溫度也高於往常:在日內瓦湖畔的小鎮沃韋,人們排隊買冰激凌;在日內瓦,人們跳入湖中,參加當地傳統迎新年游泳活動。還有人喝着香檳,在溫暖天氣中迎接2023年的到來。

數據顯示,瑞士阿爾卑斯山北側地區先前1月最高氣溫為19.4攝氏度,於1993年1月12日出現在盧塞恩。瑞士國內1月氣溫最高紀錄為24攝氏度,出現過兩次,分別於1944年和2007年出現在阿爾卑斯山南側的盧加諾市和洛迦諾一帶。

在瑞士聯邦氣象學與氣候學辦公室監測範圍覆蓋的列支敦士登首都瓦杜茲,1日最高溫度也達到20攝氏度,高於1997年1月22日以19攝氏度創下的1月最高氣溫紀錄。

中國與瑞士在審計準則和監管互認取得重大突破

中國與瑞士在審計準則與審計監管的互相承認上出現重要突破,中國財政部宣布與瑞士審計準則與監管等效,未來在兩地註冊的會計師事務所,將可以通行使用其中一地的審計監管系統,料這次互認,可以為兩國為公司跨境融資提供審計服務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並有利於推動中國註冊會計師行業國際化發展、擴大國際影響力。

據內地傳媒報道,在審計準則方面,中方認可,瑞士審計準則及其認可的國際審計準則與中國審計準則等效。在審計監管方面,中方認可,對於分別在瑞士聯邦和中國註冊成立並對經濟主體財務報表出具審計報告的會計師事務所,瑞士聯邦與中國的審計監管體系等效。

中國財政部與瑞士聯邦審計監管局(FAOA)於今年4月正式啟動雙方審計準則與審計監管等效互評工作。財政部組成工作組,「經多輪問答和充分溝通,認可瑞士審計準則和審計監管與內地等效」。同時工作組配合FAOA完成對中國審計準則和審計監管等效評估工作。

料推動中國註冊會計師行業國際化發展
瑞士聯邦委員會審議FAOA評估報告並公布,認可內地審計準則和審計監管與瑞方等效,明年1月1日起生效。此前在2020年1月1日,雙方已經達成會計準則等效。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近年來積極進行審計等效相關談判協商工作,除了2007年12月6日與香港達成審計準則等效認同,確立了兩地審計準則持續等效認同機制之外,歐盟亦於2011年宣布將包含中國在內的10國納入首批審計公共監管等效名單。不過按照歐方監管框架,在歐委會通過審計公共監管決議後,內地還需要與歐盟相關成員國進行雙邊談判,以確定依賴對方進行審計監管的具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