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之前公布未來10年3280公頃熟地供應藍圖,3成在未來5年供應,其餘7成為未來6至10年。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接受媒體訪問時指,要在未來5年增加熟地供應空間較小,但會「拆牆鬆綁」加快私人土地審批,希望提前部份熟地供應,又稱期望在3宗土地共享申請獲批後,成為指標吸引其他申請。
甯漢豪被問到當供應增加之後,市民能否期樓價進一步下跌。她指出,理論上若需求不變,供應增加,樓價便會下跌,但現實中樓價亦受經濟環境、息口等因素影響,強調造地並非為控制樓價,而是照顧社會不同需要,政府亦不會因樓價波動影響細水長流的造地工作。
至於熟地供應時間方面,甯漢豪稱,即使當局精簡程序,土地由研究到推出熟地,仍須約4年時間,要在未來5年內再增加熟地供應的空間較小,但她指公布10年供地時間計劃是希望讓市民看到政府工作成果,而能否進一步增加熟地供應,則與「拆牆鬆綁」工作有關,例如部份已經完成規劃、隨時可以動工的土地,特別在私人業權上的土地,往往要通過很多程序審批,如果政府在審批方面加快,則可提前將手上土地變成熟地發展。
早前3宗土地共享先導計劃申請,獲行政長官及行會原則性支持,甯漢豪稱,有關供應已經計算在未來10年熟地供應內。她指出,計劃受社會關注,外界擔心政府會「被騙」,出現投放基建只是用作興建私樓,故此前期審批花了較多時間,希望讓公眾看到對社會有益,即使在地價上能扣減基建開支, 亦是「有理、有節、有道」,希望今次例子能夠成為指標吸引其他申請個案。
對於有人質疑何為個別申請鄰近政府公屋計劃,為何當局不直接收地而容許作土地共享,甯漢豪指,計劃是用作補足政府規劃力量未蓋覆到的地區,「若果政府仍然未開file(開始規劃),而私人業權人能夠做好規劃,只要符合規框架認為可以接受。」而當年未納入政府規劃,則可能因預期由私人業權人發展,或是有(棕地)作業者在其中。
就公私營合作會帶產「界外效應」,政府基建會帶動發展商在鄰近地區的私人項目發展,甯漢豪則指,會平常心去看這件事,因為政府常說「基建先行、創造容量」,正是希望創造條件讓不止公屋地盤受惠,而是更廣泛讓其他私人項目亦受惠,認為不需要有心結,就個案個案會有專業人士評估基建規模是否合情合理,才能夠在地價上扣減。
至於郊野公園邊陲地發展方面,甯漢豪先澄清,郊野公園邊陲地並非郊野公園以外,亦是郊野公園一部份,只是位置比較邊旁一點,政府公開說過從無排除,但認為未必能夠幫助到短期供應,因為即使透過精簡程序,要轉化成為熟地亦要4年時間,不會視為5年內供應來源。現階段政府會集中精力在施政報告內提及250公頃綠化地改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