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金局:正研究增加拖欠供款附加費 冀今年內完成研究優化方案

積金局署理營運總監許慧儀表示,積金局正研究優化附加費機制,令僱主及早繳付拖欠供款及附加費,加強保障僱員強積金權益。她指,增加拖欠供款附加費或是其中一個方法,目前研究處於初步階段,談論調升幅度是言之尚早,但強調優化機制的改動會諮詢包括僱主在內的持份者。冀今年內可完成研究優化方案,向市民及持份者作建議,倘要上調附加費,料程序將經立法會。

按現行法例,如僱主未有準時為僱員作出供款,需繳付相等於拖欠供款金額的5%的附加費。許慧儀稱,不論僱主何時補交供款,附加費水平均以5%計算,或會窒礙盡早繳付欠款,故積金局研究優化附加費機制。

積金局提供數據顯示,去年全年局方向違規僱主發出共34.2萬張「強積金供款及附加費繳款通知書」,每月平均有28,500張,與2019年度比較,增幅33%。至於發出付款通知書後補交欠款趨勢,在去年,能於到期日(即通知書發出日期起計14日內)或之前補交欠款和付加費的僱主百分比為28.4%,跟2020年、2021年分別28.8%、29%相若。而積金局去年透過民事申索追討欠款的個案,去年有1033宗,按年增約6%,比對2019年則增約17%。

該局認為,疫情影響香港經濟至今3年,僱主能清繳欠款的能力下降,加上許多僱主暫時停業等因素,亦影響調查進度。

第三季「永久離港」提取MPF強積金宗數8600宗、按季持平 涉資逾21.7億元升3%

近年本港移民人數增加,市場關注強積金MPF提取個案數目。據積金局今年9月季刊,今年第3季以永久離港為由申索強積金個案為8600宗,按季持平,涉及提取金額按季增3%至21.77億元。

今年第3季,以不同理由提取強積金的申索總數為5.79萬宗,按季增10.1%,當中以退休為由而提取的申索按季升17.3%至3.05萬宗,死亡為由而提取強積金的申索按季升40%至2100宗,抵銷長期服務金為由提取強積金的申索按季升8.2%。

積金局指,由於計劃成員可能擁有多於一個強積金帳戶,申請人須向個別受託人提出申請,故實際申請人數會少於申索宗數。此外,以永久離港為理由提取強積金的申索個案並不等同移民個案,以此理由向受託人申請提取強積金亦包括申請人返回其原居地或移居內地生活。

8萬人因永久離港提早取強積金剔除資格 3000人不符年齡要求被拒派消費券

政府於去年及本年推行消費券計劃,以提高市民消費意欲,讓消費券所涉及的金額在本地經濟體系內流轉,從而最大程度帶動本地消費,加速經濟復蘇。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許正宇今日(7日)表示,截至上月底,第2階段計劃剔除約9.3萬人的申領,當中約8萬人因曾作出「永久離港」法定聲明提早取強積金或公積金,而被判定不符資格領消費券。

立法會議員葛珮帆在會議上提出自該計劃推行至今懷疑不符合該計劃資格準則的人士濫用該計劃的個案宗數。許正宇指,有約1.3萬人因為其他原因未能成功登記第二階段消費券計劃,包括約3,000人因為不符年齡要求申請被拒、約7,000人不符合居民身分要求未能登記被拒,以及約3,000人因為其他原因不符合資格。他補充去年和今年的消費券分別為本地消費市場注入315億及逾600億元的消費力,粗略估計,對經濟的提振作用則分別相當於本地GDP的0.7%和1.2%。

被問到政府接獲多少宗關於消費券的投訴。他則稱兩輪消費券共收到約1,690宗投訴,當中約93%、約1,580宗,是在2021年消費券計劃推行初期 (即2021年6至9月份)收到。

OnePlatform MPF股票指數上月升逾8% 歐洲股票基金升逾11%

環一財富管理公司公布,截至11月21日,OnePlatform MPF綜合指數報221.50點,按月升5.78% 。

環一指,11月份美國通脹放緩及能源短缺擔憂逐步消散,帶動市場樂觀情緒,OnePlatform MPF 全線指數錄得按月反彈。當中,OnePlatform MPF股票指數升幅最大,按月升8.03%;OnePlatform MPF DIS核心累積指數升5.71%;OnePlatform MPF DIS 65歲後指數及OnePlatform MPF債券指數分別升3.64%及2.75%。

11月份,股票基金普遍錄得較佳表現,歐洲股票基金按月升11.64%,大中華股票基金升10.64%,港股基金升逾8%。債券基金整體表現向好,表現較佳是環球債券基金,升3.95%,亞洲債券基金亦升3.13%。

保證基金升1.54%。強積金保守基金、貨幣市場基金分別升0.07%、0.22%。

GUM:強積金11月整體回報8.5% 人均暫賺1.7萬元

強積金顧問公司GUM(前稱駿隆)公布,截至11月23日,11月強積金整體回報達8.5%,相當於人均賺17554元。年初至今,強積金年內回報仍跌17.4%,相當於人均虧損44,868元。

GUM表示,單計11月首23日,三大主要指數,股票基金指數升12.9%,混合資產基金指數升7.3%,固定收益基金指數升1.1%。從年初至今,股票基金指數跌22.4%,混合資產基金指數跌18%,固定收益基金指數則跌5.1%。

GUM表示,期內市場預期美國聯儲局加息放慢,以至中美關係有所緩和,都令市場氣氛轉好,全部基金資產於11月都錄得回報,中港股票基金尤其亮麗。

強積金10月歐美股票翻身 兩隻升逾8% 囊括10大最佳基金 10隻中港股票包尾

提起MPF,相信不少人都感覺心淡,不過如果有積極管理好強積金組合,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10月份的數據顯示,歐美股票基金、環球股票基金及DIS的核心累積基金都止跌回升,不少歐美股票基金單月都有7-8%的回報。相反,中港股票基金仍是雙位數的跌幅,如果有就MPF作出分散投資,應該遠遠勝過只是重倉中港股票。

10月份最佳的強積金基金,全由歐美股票基金囊括。10月表現最差的強積金基金,則全部都是中港股票基金。表現最好與最差,單月回報差距高達25個百分點!

10月份表現最好的是友邦優選計劃的「北美股票基金」,與宏利環球精選計劃的「宏利MPF康健護理基金」,單月升幅都在8%以上。而其餘多隻歐美或環球股票基金,升幅都在7%以上。以致美國股票基金10月份平均升7.7%,歐洲股票基金及環球股票基金10月份都平均升6.8%及5.55%。雖然今年首10個月平均仍跌2成,但已是一吐烏氣。

不過,中國及香港股票基金仍難擺脫頹勢,上月包辦表現最差的10隻基金,而整個類別首10個月累跌39.24%,今年至今累跌逾4成的比比皆是。

本地股票歷來第5個最差月份

提供數據的積金評級指,10月份本地股票表現雖是強積金歷來第5個最差月份。

積金評級主席叢川普指,10 月份的市況給強積金成員上了重要的一課。正當恒生指數回落至2009年水平,美國道指卻創下1976年以來最好的單月表現,這種差異凸顯了多元化投資極之重要。

預設投資策略 (DIS) 基金的成功被忽略

他又指,自5年前推出以來,預設投資策略 (DIS) 基金現佔強積金市場總額的8%,在強積金資金淨流入市佔率中排名第3。它在強積金成員中的受歡迎程度似乎並未受到關注。但DIS基金的多元化投資優勢重要,當中的「核心累積基金」廣泛投資於全球股票,包括美國股票市場,與其他混合資產基金和本地股票基金相比,其10月份的正回報可見優勢。

注意︰強積金乃跨越超過四十年的長線儲蓄投資,期間無可避免經歷不同的經濟周期。強積金計劃成員毋須過份擔心短期的市場波動,更切忌試圖捕捉市況,以免得不償失。

MPF 愈跌愈買 中港股票基金今年錄 190 億元淨買入 首 3 季表現勁跌 3 成

有沒有人從來沒有理會過強積金的資產配置?如果從一開始就放在中港股票基金,你可能需要積極管理一下。數據顯示,中港股票基金在今年首 3 季回報急挫近 29%,是表現最差的基金類別。然而,這類別的基金在首3季仍錄得近 190 億元淨流入,至今共有逾 2000 億元總資產投放在中港股票基金,是各類別中佔有率第一。

「打工仔」越跌越買,是堅守長期投資,抑或從沒過問、不知道如何管理?如果是後者則並不健康。

相反,有一批人正積極減少見紅。據積金評級(MPF Ratings)的數據,今年有逾 80 億元資金流入貨幣市場基金(強積金保守基金),雖然這類別的回報是零,但熊市下守住不見紅,不失為上佳的短期策略。

世界各地的散戶都有買本地股的傾向,因為本地市場才是眾人最熟悉的,因此,縱然中港基金今年首9個月回報大跌近3成,仍吸引最大筆的資金淨流入。

積金評級指,成員在跌市情況下正尋求避險方案,可見於強積金資金流入多元化投資選項,例如貨幣市場基金,及俗稱「懶人基金」的預設投資策略。該機構主席叢川普又指,2022 年債券基金的資金流出量最高。隨著加息,債券的資本價值亦下降。9 月份季度資金持續流出債券基金,這顯示 MPF 成員預計未來仍會再加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