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民聯提過百建議 倡再派消費券 二元乘車優惠納全日制學生

政府下月22日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經民聯立法會議員今日(10日)下午與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會面,提出逾100項政策建議,包括延續1萬元電子消費券計劃、上調個人免稅額至15萬元等。

倡派消費券助帶動商戶生意
經民聯副主席林健鋒會後稱,政府再派發1萬元消費券有助香港復常,帶動商戶生意,建議陳茂波應把握時機,「應使即使,應幫即幫,當機立斷」,又認為只要市民開心,社會便會變得開心。

林健鋒又建議,政府可為中小企向銀行作出擔保,令中小企可獲得免息貸款,應付租舖和買貨的開支等,連同重新推出「保就業計劃」等措施,支援企業盡快復常。

促提供新一輪電費補貼
另一名副主席梁美芬希望,政府新一年度可寬免物業差餉、為住宅用戶提供新一輪電費補貼並「加碼」至2,000元,以及把全日制學生納入「二元乘車優惠」涵蓋對象等。

政府早年建議本港應在3間醫院興建傳染病大樓,但最終只在瑪嘉烈醫院興建一座。梁美芬建議,政府應重啟項目,並在粵港澳大灣區設立第三間醫學院,培訓更多醫護人員。

建議優先興建傳統公屋
經民聯提出的過百項建議,還包括撥款20億元重設盛事基金、立即取消置業買家印花稅、免除合資格外來人才買家印花稅及新住宅從價印花稅等。執委龍漢標並建議,政府應盡快啟動更多公屋重建計劃,以及重新檢討與房屋相關的土地儲備,優先興建傳統公營房屋。

會計師行料政府財赤逾千億 倡續派發消費券退稅

政府將於下月22日公布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會計師行羅兵咸永道指,預料香港特區政府在2022/23財政年度將錄得1,090億元的財政赤字,是近10年內第二高,較政府原先預期的563億元的赤字,增加約九成四。該行建議政府新一年度繼續派發消費券及退稅。

羅兵咸永道的最新預測,整體財政收入為6,810億元,本年度利得稅及薪俸稅收入約為2,348億元,稍低於政府原先預計的2,472億元;整體印花稅收入將錄得950億元,較預期低16%;全年度賣地收入為800億元,較原先預計的1,200億元低33%。預計的7,900億元整體支出總額與原先預測的8,073億元相若。該行亦推算,截至明年3月底止,財政儲備為8,481億元。

為幫助企業和市民走出「疫」境及提升香港的競爭力,羅兵咸永道建議政府繼續提供2022/23年度利得稅、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100%寬減,並提高上限至每宗25,000元;將所有免稅額提高至少10%;建議將居所貸款利息扣除上限提高到每個課稅年度15萬元,並將最長扣除期延長至25年。

羅兵咸永道消費市場行業亞太區、中國內地及香港地區主管合夥人鄭煥然表示,隨著多個主要國家及地區陸續放寬旅行限制,很多市民港外遊,12月份本地零售銷售不如預期理想。為提振消費意欲及刺激香港零售市道,建議政府新一年度續派發消費券,金額約3,000至5,000港元,分三期派發。政府應支援零售商提升其產品及服務質素,降低成本,提高本港零售商的競爭力;同時亦可提供更多激勵措施,鼓勵零售商將客戶群擴展至大灣區,增加收入。

8萬人因永久離港提早取強積金剔除資格 3000人不符年齡要求被拒派消費券

政府於去年及本年推行消費券計劃,以提高市民消費意欲,讓消費券所涉及的金額在本地經濟體系內流轉,從而最大程度帶動本地消費,加速經濟復蘇。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許正宇今日(7日)表示,截至上月底,第2階段計劃剔除約9.3萬人的申領,當中約8萬人因曾作出「永久離港」法定聲明提早取強積金或公積金,而被判定不符資格領消費券。

立法會議員葛珮帆在會議上提出自該計劃推行至今懷疑不符合該計劃資格準則的人士濫用該計劃的個案宗數。許正宇指,有約1.3萬人因為其他原因未能成功登記第二階段消費券計劃,包括約3,000人因為不符年齡要求申請被拒、約7,000人不符合居民身分要求未能登記被拒,以及約3,000人因為其他原因不符合資格。他補充去年和今年的消費券分別為本地消費市場注入315億及逾600億元的消費力,粗略估計,對經濟的提振作用則分別相當於本地GDP的0.7%和1.2%。

被問到政府接獲多少宗關於消費券的投訴。他則稱兩輪消費券共收到約1,690宗投訴,當中約93%、約1,580宗,是在2021年消費券計劃推行初期 (即2021年6至9月份)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