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據報新一輪融資籌7.5億美元 最新估值升至1370億美元

據外媒所獲得之信件顯示,馬斯克(Elon Musk)旗下太空探索公司SpaceX在新一輪融資之中,籌集了7.5億美元(約58.6億港元),最新估值為1370億美元(1.07萬億港元)。

是次融資中,Andreessen Horowitz(亦稱為 a16z)是新一輪融資的主要投資者,而SpaceX的早期投資者包括 Founders Fund、Sequoia、Gigafund 等。

此前,公司在2022年籌集了超過20億美元,其中包括7月份的2.5億美元融資,並在5月份的股權融資中估值為1270億美元。

SpaceX 和a16z沒有回應消息。

中證監發聲:調整內房5項融資措施、內房股急彈 恢復上市房企再融資、允併購重組及配套融資

中央繼續發聲支持房地產行業,中證監表示,決定在股權融資方面調整優化5項措施,包括(1)恢復涉房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及配套融資、(2)恢復上市房企和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資、(3)調整完善房地產企業境外市場上市政策、(4)進一步發揮REITs盤活房企存量資產作用、(5)積極發揮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作用,並自即日起施行。

受中證監發聲消息刺激,內房股周二急彈,碧桂園 (02007) 曾彈14%,高見3.33元;富力地產 (02777) 彈17%;越秀地產 (00123) 、越洋集團 (03377) 、禹洲 (01628) 均彈8%。

容許上市房企配股集資
當中,中證監指,允許符合條件的房地產企業實施重組上市,重組對象須為房地產行業上市公司,並允許房地產行業上市公司發行股份或支付現金購買涉房資產;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時,可以募集配套資金;募集資金用於存量涉房項目和支付交易對價、補充流動資金、償還債務等,不能用於拿地拍地、開發新樓盤等。建築等與房地產緊密相關行業的上市公司,參照房地產行業上市公司政策執行,支持「同行業、上下游」整合。

另外,中證監指,允許上市房企非公開方式再融資,引導募集資金用於政策支持的房地產業務,包括與「保交樓、保民生」相關的房地產項目,經濟適用房、棚戶區改造或舊城改造拆遷安置住房建設,以及符合上市公司再融資政策要求的補充流動資金、償還債務等。允許其他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資,要求再融資募集資金投向主業。

同時,恢復以房地產為主業的H股上市公司再融資,恢復主業非房地產業務的其他涉房H股上市公司再融資。

中證監發聲:調整5項融資措施 恢復上市房企再融資、允併購重組及配套融資

中央繼續發聲支持房地產行業,中證監表示,決定在股權融資方面調整優化5項措施,包括(1)恢復涉房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及配套融資、(2)恢復上市房企和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資、(3)調整完善房地產企業境外市場上市政策、(4)進一步發揮REITs盤活房企存量資產作用、(5)積極發揮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作用,並自即日起施行。

當中,中證監指,允許符合條件的房地產企業實施重組上市,重組對象須為房地產行業上市公司,並允許房地產行業上市公司發行股份或支付現金購買涉房資產;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時,可以募集配套資金;募集資金用於存量涉房項目和支付交易對價、補充流動資金、償還債務等,不能用於拿地拍地、開發新樓盤等。建築等與房地產緊密相關行業的上市公司,參照房地產行業上市公司政策執行,支持「同行業、上下游」整合。

另外,中證監指,允許上市房企非公開方式再融資,引導募集資金用於政策支持的房地產業務,包括與「保交樓、保民生」相關的房地產項目,經濟適用房、棚戶區改造或舊城改造拆遷安置住房建設,以及符合上市公司再融資政策要求的補充流動資金、償還債務等。允許其他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資,要求再融資募集資金投向主業。

同時,恢復以房地產為主業的H股上市公司再融資,恢復主業非房地產業務的其他涉房H股上市公司再融資。

WeLab考慮新一輪融資以加速擴展 彭博:集團冀籌集最多2.5億美元

金融科技集團WeLab表示,正在考慮新一輪融資以加速集團擴展。

彭博引述消息人士透露,WeLab正尋求進行新一輪融資,希望籌集2億至2.5億美元(以港滙今7.81計,折合約15.6至19.5億港元),估值料可達約20億美元(約156.2億港元)。

WeLab發言人回覆本報查詢時指,無法確認外媒報道數字,但確認正在考慮新一輪融資以加速集團擴展。WeLab表示,隨着最近成功收購印尼的雅加達服務銀行(BJJ) ,WeLab 正將數碼銀行業務和專業知識拓展到東南亞。

發言人又稱,香港每 4.3 名熟悉科技的年輕人中就有 1 人是 WeLab HK 用戶; 自疫情以來,集團在香港的貸款額同比增長1.5倍,並與蘋果、Tesla和安聯建立合作關係,繼續擴大集團的影響力和提供多元化的金融科技產品。集團不斷獲得現有和新投資者的廣泛支持,並一直以開放的態度探索不同戰略合作伙伴關係。

FTX創辧人「薯條哥」據報於去年10月公司進行融資時 先行沽股套現約23億元

全球第二大加密貨幣交易所的FTX爆煲,據《華爾街日報》獲得的FTX財務記錄及引述知情人士指,當FTX在2021年10月從一系列知名投資者手中籌集4.2億美元(約32.8億港元)資金時,雖然FTX聲稱會將集資所得用作擴大業務、改善用戶體驗,並讓FTX與監管機構進行更多接觸,但實際上近75%資金,即約3億美元(約23.4億港元)流進了FTX創始人Sam Bankman-Fried(SBF)手裡。

報道指,SBF在是次募隻資金中,出售了自己在FTX的部分個人持股,但FTX並沒有披露這些資金去向。

SBF利用FTX與他控制的多個實體存在資金往來
按照初創公司行業標準,SBF當時售股套現的規模很大,而且創辦人沽售股票一向是禁忌。據知情人士透露,SSBF當時解釋,這是他數個月前收購競爭對手幣安(Binance)所持FTX股份的部分補償。

通過這筆交易,市場可以看到SBF利用FTX,與他控制的多個實體之間的資金往來。透過出售股票套現,SSBF將資金進行了大量政治捐款及慈善承諾,並在過去一年買入大量Robinhood Markets(美:HOOD)的股票。

另外,FTX繼撤換行政總裁後,聯合創辧人Gary Wang,以及兩名負責Alameda Research交易平台的工程總監Nishad Singh及Caroline Ellison也被裁走。

政府積極發展創科 數碼港初創疫下融資升176%

港府銳意發展創科,在最新一份《施政報告》亦提出了前瞻性和針對性措施,推動創科發展,擴大科技人才庫,及吸引具代表性和高潛力的新企業進駐香港。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昨天在「線上+線下」形式同步舉行的「數碼港創業投資論壇」上表示,正在制訂《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從頂層設計勾劃香港創科未來發展方向和重點策略。政府亦會成立由財政司司長帶領的『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專責引進世界各地的重點企業。

數碼港主席陳細明在同一場合中表示:科技創新是最近召開的二十大會議其中一項重點,報告中更強調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動力。數碼港將透過提升初創的融資能力,以加速它們的發展。作為創科投資者,數碼港亦會策略性地利用「數碼港投資創業基金」和「數碼港投資者網絡」,並吸引來自本地及全球共同投資,幫助扶植初創在內地和海外拓展業務。

數碼港初創社群 1年累計融資344億元
事實上,儘管受市場多項不明朗因素影響,全球創投市場表現疲弱,但數碼港初創社群融資過去一年表現仍然理想。數碼港初創社群於去年10月至今年9月期間,融資金額逾155億港元,較去年同期顯著上升176%,累計融資高達344億港元。

數碼港投資者網絡(CIN),成立5年來累積超過150家公司會員,為網絡內的投資者及數碼港初創企業,撮合67宗投資,累計投資規模突破17億港元。單是去年10月至今年9月間,促成約5.8億港元的融資額,較去年同期增加約8,000萬港元。中手游聯合創始人及副董事長冼漢迪接任為新任策劃小組主席。

促進投資配對的「數碼港投資創業基金」(CMF),2016年成立至今累計已批出25個項目,吸引共同投資達15.5億港元,集資總額逾17.25億港元,引資比率達1:9。由去年10月至今年9月,數碼港成功透過CMF向3間數碼港初創企業,包括GRWTH(教育科技)、和田便當(食品科技)及AVALON SteriTech(健康科技)注資。

融資過程遇各種阻礙 4成中小企獲批金額較疫前低

全球資訊公司環聯及戰略性諮詢機構安永-博智隆合作發佈《中小企融資的未來》研究報告,揭示了香港中小企在融資及獲得信貸方面所面臨的挑戰。報告顯示,中小企為應對疫情需要尋求外部融資,卻備受繁複的貸款申請流程所阻礙。

約6成中小企 過去1年需資金援助

在受訪的中小企當中,近3分2(61%)表示,曾在過去1年需要資金援助,以支持日常營運,包括營運開支(25%)及支付薪金(23%);亦有部份受訪中小企為應付長時間疫情下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而尋求融資以拓展業務(18%)及改變商業模式 (17%)。

財務機構高度依賴人手

大部份中小企 (73%) 表示,繁複冗長的申請流程是融資過程的主要痛點。逾2成 (21%)受訪者認為,申請信貸的附帶要求難以滿足,而其他挑戰亦包括審批過程缺乏透明度 (18%)、所需文件數量眾多 (17%),以及申請過程緩慢 (17%)。

研究發現,以上的挑戰與財務機構高度依賴人手的流程及過時的科技有所關連。接受調查訪問的業内人士表示,處理中小企貸款申請最大障礙包括缺乏中小企特定數據作風險評估 (30%)、缺乏針對中小企信貸而設的風險評估工具 (29%),以及欠缺效率的中小企資料收集方式 (29%)。

傳統銀行依舊為融資首選

傳統銀行繼續是最主要的融資來源,接近所有受訪中小企(95%)均曾透過傳統銀行取得融資。當中最受中小企歡迎的信貸產品為銀行貸款(37%),而私人貸款(20%)及信用卡(18%)亦是中小企常用的信貸產品。

事實上,4成受訪中小企所獲得的融資金額較疫情前少,有明顯從大額貸款轉向小額貸款的趨勢。在過去1年,31%受訪中小企獲得低於50萬港元的小額貸款,高於疫情前的21%。

融資過程遇各種阻礙 4成中小企獲批金額較疫前低

全球資訊公司環聯及戰略性諮詢機構安永-博智隆合作發佈《中小企融資的未來》研究報告,揭示了香港中小企在融資及獲得信貸方面所面臨的挑戰。報告顯示,中小企為應對疫情需要尋求外部融資,卻備受繁複的貸款申請流程所阻礙。

約6成中小企 過去1年需資金援助

在受訪的中小企當中,近3分2(61%)表示,曾在過去1年需要資金援助,以支持日常營運,包括營運開支(25%)及支付薪金(23%);亦有部份受訪中小企為應付長時間疫情下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而尋求融資以拓展業務(18%)及改變商業模式 (17%)。

財務機構高度依賴人手

大部份中小企 (73%) 表示,繁複冗長的申請流程是融資過程的主要痛點。逾2成 (21%)受訪者認為,申請信貸的附帶要求難以滿足,而其他挑戰亦包括審批過程缺乏透明度 (18%)、所需文件數量眾多 (17%),以及申請過程緩慢 (17%)。

研究發現,以上的挑戰與財務機構高度依賴人手的流程及過時的科技有所關連。接受調查訪問的業内人士表示,處理中小企貸款申請最大障礙包括缺乏中小企特定數據作風險評估 (30%)、缺乏針對中小企信貸而設的風險評估工具 (29%),以及欠缺效率的中小企資料收集方式 (29%)。

傳統銀行依舊為融資首選

傳統銀行繼續是最主要的融資來源,接近所有受訪中小企(95%)均曾透過傳統銀行取得融資。當中最受中小企歡迎的信貸產品為銀行貸款(37%),而私人貸款(20%)及信用卡(18%)亦是中小企常用的信貸產品。

事實上,4成受訪中小企所獲得的融資金額較疫情前少,有明顯從大額貸款轉向小額貸款的趨勢。在過去1年,31%受訪中小企獲得低於50萬港元的小額貸款,高於疫情前的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