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報道C919國產客機兔年首飛 觀眾一眼搵出穿崩位

國產客機C919在農曆新年再成功試飛,中央電視台隨即圖文並茂地報道,但很快又被捉到穿崩位,報道中一段據稱是C919的起飛畫面,顯示的飛機其實是空中巴士的A320。由於兩款飛機的機頭、機翼設計明顯不同,即使不是航空發燒友,幾乎都能一眼看出分別。穿崩的原片事後被央視撤下,重製後再次上架。

央視已非首次借用外國影片來做宣傳,例如前年中國火星車「天問一號」著陸,央視公開的降落片段,被揭發與NASA在2011年製作的一段動畫極度相似;同樣前年公開的一段據稱是殲10戰機的開火片段,被發現原條照搬自印度空軍。最出名一次還要數到2011年,當時央視披露一段解放軍空軍的實彈訓練畫面,其中顯示導彈擊中目標飛機,後者即時爆炸。該個爆炸場面很快被人認出,與1986年上畫、由湯告魯斯主演的《壯志凌雲》中的一幕,相似度近乎100%。

全球首架國產C919飛機交付 最快2023年春可乘坐

全球首架C919大型客機正式交付東航,標誌着國產大飛機已正式邁出民航商業運營的「第一步」,也意味着全球民航運輸市場將迎來中國研製的最新款單通道幹線飛機。首架C919有望最早於2023年春正式投入商業載客運營,並首先投入北上廣深等地的優質精品航線。

當日上午11時39分,編號為B-919A的C919大型客機從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起飛,穩穩降落在上海虹橋機場,全球首架C919大型客機正式被首家用戶中國東方航空接收。香港文匯報記者在現場看到,首架機機身前部印有「全球首架」的「中國印」標識和對應的英文。東航方面介紹,飛機註冊號中的B代表中國民航飛機,919和型號名稱契合,A則有首架之意,凸顯這一全球新機型、全球首架的非凡意義。

自研超臨界機翼更省油

「能執飛國產大飛機,我感覺非常驕傲也非常自豪。它的設計非常超前,從飛行角度來說,這是一款非常棒的飛機,操控性也非常棒。」此次航班機長之一、中國東航C919飛行部總經理趙宏兵這樣說道。

東航機務工程部副總經理史宏偉介紹,C919配備了中國首次自主研製的超臨界機翼,相比傳統翼型可以有效減少飛行阻力,「我們C919的設計更加先進,例如流線型的機頭設計配置了4塊大面積雙曲面造型的擋風玻璃,這不僅為駕駛員提供了更廣闊的視野,同時也有助於減少空氣阻力,讓飛機更加省油,和同類型飛機相比,油耗預計可以減少20%。」

同時,C919擁有國際先進的航電系統,全機採用電傳操縱,飛行員的操作可以實現高度集成化,經過系統培訓之後很快就可以勝任駕駛工作。

特訓首批飛行員空姐就位

C919的艙位設計細節也處處透露着人性化的理念。據東航介紹,全球首架C919配備了兩艙布局,共164座(8個公務艙和156個經濟艙),均選用完全自主研發的新一代國產客艙座椅,其中,經濟艙三聯座中間座位比兩邊寬1.5厘米,東航工作人員說:「在飛行過程中,很多人不願意坐中間,但通過『中間座最寬』的人性化設計,可以讓旅客多一分舒適。」

而隨着全球首架C919交付,國產大飛機事業從中國商飛研發製造的「上半場」轉入中國民航商業運營的「下半場」。目前,東航已經專門組建成立了C919飛行部,選拔經驗豐富、技術精湛、作風優良的24名飛行員作為首批民航C919飛行員;首批乘務組、首批機務工程師也已作好準備。

先空機試飛100小時以上

由於C919是全球首發機型,在獲得中國民航局初始批准的基礎上,東航還要開展100小時以上的空機驗證試飛,以對飛機的運行安全性、維修可靠性以及各項運行保障能力進行驗證和確認。東航將向局方申請《運行規範》,以獲得C919飛機投入商業運行的最終批准。

C919驗證飛行將於近期開展,除了上海兩大機場之外,站點還包括北京首都、北京大興、西安、昆明、廣州、成都天府、蘭州、海口、武漢等。完成上述準備之後,首架C919有望最早於2023年春滿足民航局規章要求,投入商業載客運營。而東航首批C919訂單中的其餘4架,將在未來2年間陸續交付。

業界:窄體機需求大 C919市場潛力巨

中國商飛相關人員表示,C919大型客機是中國按照國際通行適航標準研製、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全球新一代單通道幹線客機。隨着首架順利交付,這意味着中國大飛機事業邁入規模化系列化發展新征程,對推動全球航空產業鏈合作創新、加速中國民航運輸市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中國商飛公布的《中國商飛公司市場預測年報(2022-2041)》顯示,預計未來20年,中國航空運輸市場將接收噴氣客機9,284架,其中單通道客機就有6,288架。根據內地媒體報道,中國民航管理幹部學院教授趙巍表示,C919進入的是全球主流中短途幹線窄體機市場,這個市場大約佔全球商業飛機的80%左右,是全球商業航空的主流市場,可以滿足全球90%以上的商業航空旅行。「若全球航空市場恢復正常狀態,每年窄體機需求將達到1,200架到1,500架。C919市場潛力巨大。」

民生證券分析師尹會偉則認為,隨着國產大飛機商用進程提速,其較大的市場空間在中長期維度上或將重塑航空產業格局,此變化可能緩慢但影響深遠。而據銀河證券估算,從航空產業總量上來看,C919銷量達到每年100架時,將為中國航空產業帶來約15%的增量,對於機體製造、國內航發產業鏈以及航空機載設備行業等的帶動作用也很明顯。

首架國產C919客機交付東航 機身印有「全球首架」字樣

中國首架自行研製的民航客機C919早上在上海起飛,交付予中國東方航空。飛機註冊號選用B-919A,B代表中國民航飛機,919和型號名稱契合,A則有首架之意,凸顯這一全球新機型、全球首架的非凡意義。

東航去年3月與中國商用飛機公司簽署採購合約,首批引進5架C919客機。首架交付的C919機身除了印有東航標誌及客機型號,還有「全球首架」的中英雙語紅色標識。在3位資深機長操作下,客機載著80名乘客,早上約11時40分由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起飛,20分鐘後降落上海虹橋國際機場。

預計明年上半年投入載客營運
C919客機由國有企業中國商用飛機製造,是中國第一款按照國際通行適航標準自行研製、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噴氣式大型民航客機,有158至168個座位,主打中短程航線,碳排放較同類飛機少一半,最大航程達5,555公里。在2017年5月成功首飛,今年9月獲中國民航局頒發合格證。交付後,客機將開展100小時以上空機驗證試飛,預計明年上半年投入載客營運。

全球首架C919交付東航 最快明春投入商業載客運營

首架中國自行研製的C919大型客機今日(9日)上午交付予中國東方航空,稍後將由上海浦東機場起飛,前往上海虹橋機場完成交付,有望最早於2023年春投入商業載客運營。

中國東方航空作為國產大飛機C919全球首家啟動用戶,去年3月與中國商飛公司在上海正式簽署C919大型客機購機合同,首批引進5架,東航將成為全球首家運營C919大型客機的航空公司。

C919大型客機是中國按照國際民航規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噴氣式民用飛機,座級158至168座,航程4075至5555公里。2015年完成總裝下線,2017年成功首飛,今年9月獲中國民航局頒發型號合格證。

國產民航機C919將交付運營 本港民航處派飛行專家參加訓練

中國早前宣佈在港選拔載荷專家,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表示香港亦為國家另一個「飛行夢」默默作出貢獻。

中國自行研製的大型民航客機C919,經過十多年的研發、測試和審定,已經將近實現。生產商預計最快在這個月內交付首架飛機予內地航空公司,市民明年到內地機場,可望乘坐這架國產飛機。

為鼓勵香港在國家發展作出貢獻,早於2012年起,已邀請香港民航處專業人員參與C919的部份前期工作,例如就飛機型號合格證的審定工作,即是新型號飛機要進入民用航空市場的必備「入場券」、飛機持續適航和申請在港商務營運的程序等提供意見。

到了2018年,國家民航局正式與香港民航處和澳門民航局就C919飛機運行評審的工作簽訂了合作備忘錄。過去4年間,香港民航處多位人員線上線下參與了超過80場評審委員會和專家小組會議,就飛機駕駛員資格、「主最低設備清單」,即是飛機飛行時必備和不可或缺的設備清單、飛機定期維修和保養的要求,以及應急撤離客艙的示範內容等,按國際要求向國家民航局和內地生產商提供專業意見。

民航處於今年9月底,派出已有超過15年駕駛民航客機經驗的飛行專家李謙彥(Joe),到上海參與為期兩個月的「T5測試工作」,即是「駕駛員資格規範」評審的關鍵部分。期間,他和另外十四名內地飛機師接受駕駛C919的不同訓練,然後就擬定訓練內容、模式、時數等不同範疇提供意見,以便當局落實C919型號機組人員的詳細訓練計劃,日後供使用C919的航空公司作為訓練藍本。

林世雄表示日後中國人可以坐上自己國家研製的飛機出行,這一點足以令他和所有中國人感到無比自豪。另外,他又感謝民航處人員多年來為國家「大飛機夢」作出的貢獻,同時亦要感謝國家民航局對香港投下信心的一票,讓香港協助C919在測試和審定方面更充份接軌國際標準,為推動國家航空製造業發展出一分力。

C919即將交付運營 國產飛機終可挑戰波音、空巴?

中國飛機製造商中國商飛公司(COMAC)於週二(29日)表示,其自主研發的C919大型噴氣客機終於獲得中國民航局的大型客機生產許可證,可以進入量產程序;首架C919飛機亦預計將於12月交付予中國東方航空公司。取得生產許可,無疑對該國產機而言象徵着從設計研製階段到批量生產階段的重要里程碑,並朝產業化發展邁出了重要一步。

C919大型客機是中國內地首款按照國際通行適航標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噴氣式幹線客機。該項目早於2007年獲國家批准,翌年由中國商飛正式開始研製,2015年11月完成總裝下線,2017年5月成功首飛,2022年9月獲得中國民用航空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表明C919的設計符合適航標準及環保要求。

據了解,民航華東地區管理局早於2019年4月正式受理了中國商飛提交的C919飛機生產許可証申請。同年7月,C919飛機生產許可審定委員會召開首次會議,審查工作正式開啟。

中國商飛負責人表示,C919飛機生產許可審定審查組三年多來通過文件審查和現場審查,對該公司生產質量保證體系中有關組織管理、設計資料控制、人員能力和資格、供應商管理、制造過程控制、檢驗和試驗等規章程序規定的19個系統要素進行了嚴格的審查,同時結合首批投產飛機生產活動開展了產品評審,對體系程序進行驗證,目前首架飛機已經完成生產試飛達到交付條件。

這款國產客機最多可容納168個座位,最長航程為5,555公里,機身較同級別的波音737及A320寬闊,因為機身使用大量複合材料和新型航空合金,因而飛行更快速、省油及環保。

旨在打破波音、空巴壟斷?
目前,C919飛機已經有28個客戶,累計訂單至少815架。2021年3月,東航與中國商飛正式簽署C919大型客機購機合同,成為國產飛機的全球首個用戶。根據協議,東航首批將引進5架C919飛機,每架6.53億元人民幣(約7.14億港元)。近期,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汪健表示,預計明年上半年在完成民航局有關規章要求後,C919將投入商業運營。

據中國商飛介紹,目前C919的訂單主要是國內航空公司與租賃公司為主。當以後全面投產,中國商飛上海浦東基地將可達到年產150架C919機型、50架ARJ21機型的能力。公司希望未來形成以上海為龍頭,四川、江西、江蘇等22個省份、200多家企業、近20萬人參與的民用飛機產業鏈,配合國內航運業的龐大市場;預測到2040年,中國客機隊規模將達到9,957架,佔全球比例22%,成為全球最大單一航空市場。

至於海外市場方面,今年10月尼日利亞航空部表示,該國打算增加尼日利亞航空公司(Nigeria Air)的飛機數量,正考慮買入中國C919客機。尼日利亞航空部長西里卡(Hadi Sirika)透露,該國正在發展航空業,並打算增加飛機數量,到2025年將增至30架。他指出:「中國和尼日利亞有着誠摯友好、互惠互利的關係。」

一直以來,國際民航客機市場一直被美國波音及法國的空中巴士壟斷,C919客機加入戰圈後,未來國內大小機場都會有國產客機的身影。有意見認為,中國研製C919客機,旨在向波音和空中巴士在商用噴氣式客機領域多年的壟斷地位發起挑戰。

面臨「政治歧視」 或無法進入歐美市場
誠然,C919投入商用後是一個階段性成果,不過有航家專家分析表示,國產大飛機在技術及開拓市場方面仍面對不少挑戰。

首先,中國民航市場在嚴格的防疫政策下受到重創。民航局局長宋志勇今年7月在全國民航年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指出,疫情前中國民航業連續11年盈利,2019年利潤總額達549億元人民幣(約600億港元),而疫情以來累計虧損近3,000億元人民幣(約3,278億港元)。今年上半年,中國民航運輸生產跌入低谷,日航班量最低時只有2,967班,僅為2019年同期17.8%;整體虧損達1,089億元人民幣,超過2020年和2021年全年的虧損額。

其次是,C919雖然標榜為「國產飛機」,惟全機的「國產化率」目前只達到60%,飛機使用的大量部件、包括飛機引擎、航空電子設備、控制系統、通信和起落架等,大都是由法國賽峰集團(Safran)、美國通用電氣、霍尼韋爾(Honeywell)等外國供應商供應,因此必須盡快提升大飛機的國產化率,才可真正叫做國產大飛機。

此外,中國軍事評論員宋忠平最近在接受《聯合早報》訪問也指出,即便C919完全按照美國和歐洲的適航標準建造、在技術和安全上不存在問題,也很可能面臨「政治歧視」,無法進入歐美市場。

2017年,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就已經受理C919的型號合格證申請;目前尚不清楚美國航空管理局 (FAA)是否受理,但此前中國商飛曾向FAA申請小飛機ARJ21的適航證,進展緩慢。EASA或FAA的適航認證在全球範圍內受到認可,只要獲得其中一方的認可就意味着拿到了全球市場的通行證。然而,鑑於當前的環境局勢,相關的審批工作或會受到影響。

宋忠平認為,C919首先會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其次開拓第三世界國家,以此在國際市場爭取更大競爭力。

由此可見,獲得生產許可證對C919而言的確是個好消息,但這離進軍國際市場還有相當一段距離,尤其重要的就是必須取得美國或歐洲的適航認證。相信這架國產大飛機短期會重點發展國內及亞洲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