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世衛應理性對外發聲 認可中方防控成果

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中方一直在第一時間同世界衛生組織(WHO)分享數據和病毒基因序列,希望WHO能理性發聲,理性看待和認可中方防疫成果。

汪文斌在今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同WHO保持著密切溝通,僅最近一個月就進行了5次技術交流。 就在昨天,中方再次同WHO總部、地區和中國辦事處舉行了技術交流會,雙方在前期溝通基礎上,進一步就當前新冠疫情醫療救治、疫情形勢、毒株檢測、疫苗接種等議題進行深入交流。

中方各相關部門和機構還持續通過全球流感共享資料庫分享中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病毒基因序列。 這些都得到世衛組織和國際社會廣泛認可。

汪文斌強調,中方始終本著依法、及時、公開、透明的原則,同各方分享有關資訊和數據,不僅最大程度保護了中國人民生命安全,也成為向全球提供抗疫物資的大後方,成為國際抗疫合作的中堅力量。隨著疫情發展,中方願繼續同包括世衛組織在內的國際社會開展技術交流,深化抗疫合作,更好應對疫情挑戰,更好保護人民生命健康。希望WHO能夠科學理性判斷中方防控成效,客觀公正對外發聲。

WHO突發衛生事件規劃執行主任瑞安(Mike Ryan)早前指,WHO仍仍未取得足夠資料評估中國疫情的風險。北京方面雖然開始提供更多資料,但整體上仍然嚴重少報當地死於疫情的數字。

世衛又呼籲中國提供疫情資料 質疑死亡人數嚴重少報

世界衛生組織(WHO)周三(11日)與中國衛健委官員開會後,WHO高層指,仍未取得足夠資料評估中國疫情的風險,並指中國的死亡數字存在嚴重少報。

WHO突發衛生事件規劃執行主任瑞安(Mike Ryan)指,WHO仍無足夠的信息來進行全面,廣泛的風險評估。北京方面雖然開始提供更多資料,但整體上仍然嚴重少報當地死於疫情的數字,這是WHO需要與中國聯手找出的重要數據,希望可以得到某些城市和農村地區的病例變化的細節。

國家衛健委的通報則提到,中方在會上進一步介紹了當前疫情防控、醫療救治的最新情況。雙方就疫情形勢、臨床治療、病毒變異監測、疫苗接種策略等方面進行技術交流,並同意專家間繼續就技術問題保持溝通。

世衛呼籲長途機旅客戴口罩 防變種病毒擴散

新冠變種病毒Omicron的亞型XBB.1.5近日被指肆虐歐美地區,對全球民眾健康構成新威脅。世界衛生組織官員呼籲各地,應建議旅客在乘搭長途航班時重新戴口罩,應對近日新型變種病毒的威脅。

世衛(WHO)歐洲資深緊急事務專員斯莫爾活特(Catherine Smallwood)表示,各地應建議旅客,如乘搭長途客機或身處高危環境需戴口罩保護自身。斯莫爾活特指出,建議口罩令應向來自有廣泛傳染變種病毒的地區發出。

斯莫爾活特建議各地衛生部門,應根據出發前檢測結果考量是否發出建議口罩令,並強調措施應該一視同仁。斯莫爾活特亦表明,並非建議各地要求來自美國的旅客接受檢測。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最新數據指出,截止上周六(7日)XBB.1.5佔27.6%的美國新確診個案。WHO官員亦指出,歐洲亦有小量XBB.1.5個案,但數量明顯有增長。不過,暫時未有跡象顯示,XBB.1.5會造成更嚴重疾病。

歐洲航空安全局(EUASA)及歐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ECDC)周二(10日)發出建議,來往中國及歐盟國家航班需採取非藥物干預措施,如戴口罩及檢測等,防範傳播病毒。同時,各地亦建議檢測航班污水,作為檢測變種病毒前期手段。

EUASA及ECDC亦建議歐盟各國,隨機抽查來往中國航班的旅客作落地檢測,同時加強往返中國客機的清潔及消毒工作。

中國專家參與世衛線上會議 通報中國疫情最新情況

國家衛健委週四(5日)公佈,中國在與世衛組織(WHO)及其成員國的一次線上會議上介紹了中國疫情的情況。路透引述一位參會的外交官表示,中國的報告包括有關疫苗和病毒測序的信息;有幾個代表團對該報告的透明度提出問題。

國家衛健委公佈,週四,來自中國疾控中心和東南大學的專家參加世衛成員國線上信息通報會。中方專家介紹了當前中國新冠疫情防控舉措、變異毒株監測、新冠疫苗接種以及新冠感染臨床救治等方面情況,並與成員國積極互動交流。

世衛聲明指,總幹事譚德賽在會上重申世衛對中國疫情的關注。

據路透社報道,一位參會的外交官表示,中國代表的發言持續大約一個小時,報告包括有關疫苗和病毒測序的信息,之後是問答環節。他說,中國方面做出了努力,積極主動地讓大家交換意見。

他還指,有幾個代表團對該報告的透明度提出問題,但未提供細節。

世衛指中國數據未準確反映情況 外交部:公開透明 疫情可控

世衛(WHO)週三邀請中國科學家參加閉門會議。會後世衛表示,在中國公開的測序數據中,沒有發現新變種,但數據並未準確反映當地情況,沒有充分反映住院人數和病亡人數。在北京,外交部表示,中方一直本著公開透明的態度,同國際社會分享有關信息和數據,並指中國疫情形勢可控。

據路透社報道,世衛突發事件規劃執行主任萊恩(Michael Ryan)表示,目前中國公佈的數據沒有充分反映病毒在入院、進入加護病房(ICU)、特別是病亡方面的真實影響。他指,世衛認為中國政府對新冠病亡的定義「過於狹隘」。

至於新冠死亡個案判定標準,國家衛健委曾介紹,全球現在對新冠死亡的判定標準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感染新冠病毒後核酸陽性,由新冠病毒引發呼吸衰竭,直接導致死亡,判定為新冠死亡,二是感染後28天以內全口徑的死亡都計入新冠死亡。中國從2020年以來,一直採取第一類死亡判定標準。

國家衛健委表示,中國一直堅持實事求是、公開透明的原則公開死亡和重症個案信息,未來將繼續秉持這一原則。中國之前公布的死亡個案既有因為新冠死亡的,也有感染新冠病毒後因基礎疾病死亡的病例,中國自始至終堅持科學的死亡個案判定標準,而且也是同國際接軌的死亡個案判定標準。

萊恩還說,「我們仍然未獲得完整數據」。世衛準備週四再次與中國科學家會晤。此外,美國總統拜登表示,他對中國當局如何處理疫情感到擔憂。

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今日回應指,疫情發生以來,中方一直本著公開透明的態度,同國際社會分享有關信息和數據,第一時間分享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為各國相關疫苗和藥物的研制作出了重要貢獻。中方長期與世衛組織保持密切合作,與世衛總部、西太區和駐華代表處三級機構保持著密切暢通的溝通交流渠道。

她表示,當前中國的疫情形勢可控,隨著中國疫情防控政策的調整,會繼續同世衛組織開展技術交流等活動。希望世衛組織秘書處秉持科學客觀公正的立場,努力為全球應對疫情挑戰發揮積極作用。

世衞:部分國家對中國實施防疫限制可以理解

中國放寬新冠肺炎防疫措施後,疫情擴散,有中國科學家估計北京或有逾八成或更多人感染新冠肺炎。美國、日本、意大利、印度及南韓等多國對對中國旅客增加入境檢測要求。世界衞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表示,考慮到中國疫情資訊不足,部分國家對中國實施防疫限制是可以理解。

譚德塞在社交網站表示,世衞需要更詳細的信息,以便對中國疫情的實際情況進行全面的風險評估。他又指,在中國沒有提供全面信息的情況下,世界各國正在以他們認為可以保護人民的方式行事是可以理解。

世衞鼓勵中國為最高風險人群接種疫苗
譚德塞又說,世衞仍然關注不斷變化的疫情,會繼續鼓勵中國追蹤新冠病毒並為最高風險的人群接種疫苗,以及就臨床護理和保護衛生系統方面向中國提供支持。

世衞早前指,中國把新冠死亡定義限制在患有呼吸衰竭病人定義過於狹隘,理由是其他地方部分病人往往死於許多器官系統衰竭,故此中方有可能低估真實患者死亡人數,呼籲北京當局提供更多關於疫情嚴重程度、住院情況和需要深切治療的數據,以全面評估形勢。

世衛稱中國決定與病毒共存 形勢非常艱難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隨著中國決定與病毒共存(allows people to live with the virus),其正面臨一段非常艱難時期。WHO已多次提醒,不要太易和太快封控,因為要退出是非常困難的事。

WHO發言人哈里斯在瑞士日內瓦的新聞發佈會上稱,對任何國家來說,從一個非常、非常嚴格的控制環境中走出來,總是非常困難的。她提到,挑戰之一是如何確保有足夠比例民眾接種疫苗,並讓醫院做好準備,應付感染新冠或其他疾病的病人湧入。很多事必須落實到位,以維持這種過渡。

我們以前總是說,不要太輕易、太迅速地進入封鎖狀態,因為要退出來真的非常、非常困難。(”We’ve always said before: don’t go into lockdown too easily and too quickly because it’s really, really hard to come out.)

路透社指,WHO通常不對個別國家私政策發表評論, 盡管總幹事譚德塞今年5月時確實說過,中國的防控政策是不可持續的。

世衛料全球9成人有抵抗力 仍憂新變種

多國已逐漸放寬防疫限制,世界衛生組織(WHO)預計全球約9成人已對新冠肺炎病毒有抵抗力,不過世衛總幹事譚德塞警告目前仍未脫離疫情危急階段,憂慮各國如放鬆警惕仍有機會出現新變種。

譚德塞 (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周五(2日)表示,全球目前最少有9成人口因曾經染疫或接種新冠疫苗,對新冠病毒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免疫力。

他形容全球目前已接近新冠疫情緊急階段終結的階段,但檢測、病毒測序和疫苗接種等方面的差距,仍可能會使新變種出現並引發大量患者死亡。

Omicron新變種已席捲全球一年,譚德塞透露目前有超過500個高度可傳播的Omicron亞變種正在傳播,人們對這些變種的免疫力也會減弱。

另外,各國累計向世衛上報近6.4億宗確診個案,其中660萬人死亡。不過世衛估計上述數字為嚴重低估,未能反映真實死亡情況。

譚德塞更指疫情持續3年,目前已有大量預防和治療新冠疫情的工具,但上周仍錄得超過8,500人死於新冠肺炎,形容情況不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