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底翻身10年升值50倍 「半導體女王」蘇姿丰身家逾百億 獲選《時代》年度最佳CEO

十年前,當蘇姿丰上任美國晶片製造商超微半導體(美:AMD)行政總裁時,該公司正值瀕臨破產邊緣的低迷期,還未扭虧為盈之餘,驟眼望落根本不像市值數十億美元,更加難以想像它會有朝一日在市值和市佔上鬥贏美國老牌晶片大廠英特爾(Intel,美:INTC)。

股民暱稱「蘇媽」的蘇姿丰上周二(12月10日)獲《時代雜誌》(Time)評選為2024年度最佳CEO。蘇姿丰主理AMD的十年間,撐過艱難日子「敗部復活」,該刊引用暢銷書《晶片戰爭》(Chip War)作者Chris Miller所言,是「美國商業史上最強故事」。

帶領AMD谷底翻身
10年間升值50倍

時至今日,AMD已從一間普通中型晶片廠晉身為領先全球的中央處理器(CPU)設計商之一,旗下Ryzen產品線為個人電腦(PC)和數據中心提供高效運算能力。除了雲端技術外,該公司又在近年的人工智能(AI)佔一席位,全球多部超級電腦亦有使用旗下的CPU和圖形處理品(GPU)產品。

該刊報導稱,2014年,AMD股價徘徊於3美元,亦已裁員約25%,其數據中心晶片市佔率不斷下滑,而且債台高築。但在身為資深工程師的蘇姿丰領導下,AMD由下而上地重組產品線,並修補客戶關係,成功從谷底反彈蓬勃發展,截至上周五收報126.91,市場約2,059.5億美元。

(蘇姿丰)主導了一場AMD產品重塑,並藉AI熱潮將公司帶到新高度。2022年AMD總市值首次超越歷史對手英特爾,如今股價約為140美元,自她上任以來已實現近50倍增長。

身家逾百億港元

隨着AMD股價漲若潮水,現年55歲的蘇姿丰身家亦如船高…

據《福布斯》4月估計,蘇姿丰的淨資產高達13億美元(約101億港元)。

而重溫《西雅圖時報》2020年報導,2014年剛晉升為AMD掌舵人時,蘇姿丰底薪100萬美元,績效獎金120萬美元。無疑是高薪厚職,但跟如今億萬富豪的地位,彷彿雲泥之別…

曾夢想做鋼琴家
對理科難離難捨

蘇姿丰1969年生於台灣台南,三歲時因數學家父親蘇春槐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攻讀統計學博士,舉家移民美國。

在她成長過程中,父親經常在餐桌上用數學表來抽問蘇姿丰,考測其算術能力,大約在她五歲時開始這樣做。她去年告訴《福布斯》 稱:「這是我第一次接觸數學的方式。」

蘇姿丰起初沒有興趣追隨父親的腳步從事STEM(理工科)職業。她曾學習古典鋼琴十年,於十幾歲少女時代一度夢想當上一名音樂會鋼琴家,更申請過全球頂尖的表演藝術學府茱莉亞音樂學院(The Juilliard School),只是「我彈得不夠好,所以成為了一名工程師。」

從個人興趣、知識追求上,蘇姿丰其實並不抗拒STEM,很小便已著迷於Commodore 64電腦上編寫基本程式,十歲就懂得維修遙控車。高中一次做Project,她曾在一個盒子中模擬了一場颶風的氣象特徵。

所以即使音樂路受阻,她亦大有本錢進軍科技領域…

加入AMD前
先後任職兩間科技巨頭

蘇姿丰雄心壯志,銳意挑戰最高難度,17歲考入麻省理工學院(MIT)並修畢機電工程學士,繼而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1994年取得)也成功通關,實乃不折不扣的尖子。

她在90年代先後加入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美: TXN)和IBM這兩間當時首屈一指的科技巨頭,任職多個崗位,也學會了如何經營企業和管理團隊,個人履歷極其亮麗。

「在我職業生涯的早期,我真的很幸運,」蘇姿丰接受《時代雜誌》訪問時表示: 「每兩年,我都會做不同的事情。」

至於蘇姿丰「入坑」半導體的契機,是發生於她仍在MIT讀書的時候。一次參觀半導體實驗室,她被「這樣微小」的硬體能夠承載強大的數學火力的概念深深吸引…

根據她的LinkedIn資料, 2012年蘇姿丰獲聘為AMD高級副總裁兼公司全球業務部門總經理。兩年後升任行政總裁,成為自1969年該公司成立以來第一位女性CEO。

「我覺得是在接受培訓,以便有機會在半導體行業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她說:「AMD是我的選擇。」

持久戰高手
周末開會、OT到半夜是等閒

蘇姿丰是少數擁有博士學位的「財富500強」CEO之一。她的工程背景協助其引領了一些技術創新,包括用於PC新型快速的CPU,這些創新推動AMD近年的成功。

《時代雜誌》引述,蘇姿丰的朋友和同事形容她為「精明的戰略家」(shrewd strategist),有時會在周末開會,並要求員工開OT,做到午夜過後才收工。科技業分析師、AMD前高層Patrick Moorhead表示,她的高壓管理風格和極高期望,可能會讓員工AMD長期生涯面臨挑戰,非常不好受。

這可能是她刻意為之。蘇姿丰曾表示:「我不相信領導者是天生的。我相信領導者是經過訓練的。」

2022年市值超越Intel
成就展望數十年

報導稱,在成為AMD CEO後,蘇姿丰提出了一項由三個部份組成的計劃,以幫助AMD與競爭對手Intel和英偉達(Nvidia,美:NVDA)競爭:只銷售高質素產品、加深客戶信任,並精簡公司營運架構。

這些長期計劃需要時間才有回報,但到了2022年,AMD在市值和年收入上都超越了對手Intel,如今此消彼長,甚至市值已是Intel的逾倍。

另一方面,英偉達不單是世上最大型的晶片製造商,近月也一度取代蘋果(美:AAPL)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但蘇姿丰衡量的是幾十年的成功,而不是幾個季度。

蘇姿丰表示,當你投資一個新領域時,需要五至十年時間才能真正建立各個所需部份,

我們的業務有個特點:一切都需要時間。

Zen 5架構推倒重來 Zen 6設計中 AMD積極籌備3nm、2nm製程

AMD即將開賣的Ryzen 7000系列處理器升級至5nm製程Zen 4架構,接下來的工作是市場行銷部門的了,開發團隊會轉向未來的Zen 5、Zen 6架構,AMD執行長蘇姿丰亦在為未來的產品做準備,很快會與台積電討論3nm、2nm製程產能的問題。

據報導消息,蘇姿丰及多位高層將於9月底至11月初拜訪合作夥伴,主要會見的皆是晶片製造、封裝及PC廠商,其中一個重點對象即為台積電,蘇姿丰會與台積電總裁魏哲家進行討論。

具體的合作細節現在自是沒有資訊可公布,但據Digitimes爆料指稱,雙方討論的主要是未來的製程合作,其中即包括N3P、N2,亦即台積電的3nm、2nm製程。

台積電2nm製程要到2025年才能量產,首發肯定是蘋果這樣的廠商,AMD能夠用上2nm製程估計要到2026年甚至之後了,但大型CPU開發週期通常在3年以上,AMD現在討論2nm製程一點都不早。

據AMD規劃藍圖,Zen 4架構之後的Zen 5已經在設計中,會於2024年推出,有Zen 5、Zen 5 V-Cache、Zen 5c三類架構,初期使用4nm製程,後期會升級至3nm製程。

此外,AMD提及Zen 5架構將從頭開始建構,針對更廣泛的工作負載繼續擴展效能及能效領先水準,此意味著這一代架構會推倒重來,相較Zen 4架構有更高的IPC效能提升。

至於2nm製程時間點,AMD屆時應該是Zen 6架構了,AMD官方規畫藍圖中尚未有Zen 6架構的影子,目前應該在設計中(Zen 5架構應該定型了),推出時間要到2026年了。

AMD業績超預期 數據中心芯片好賣 惟料首季收入跌1成 受累電腦及顯卡需求

美國芯片巨企AMD(美:AMD:Advanced Micro Devices,超微半導體)公布去年第四季業績,收入55.99億美元,超預期的55億美元,按年增長16%,純利2100萬美元,按年跌98%,經調整純利11.13億美元,經調整每股盈利0.69美元,超預期的0.67美元,按年跌25%。毛利率由50%跌至43%,純利及毛利率下跌,主要是由於收購 Xilinx(賽靈思)相關的無形資產攤銷,經調整毛利率由50%升至51%。

AMD公布業績前股價升3.7%,收報75.15美元,公布業績後,盤後股價再升1.3%至76.15美元。

以全年計,收入236.01億美元,按年升44%,純利13.2億美元,按年跌58%,經調整純利55.04億美元,按年升60%。

季度收入表現中,數據中心部門收入17億美元,增長42%,因受到EPYC伺服器芯片銷售強勁所推動。客戶部門收入跌51%至9.03億元,因個人電腦市場疲弱,導至電腦芯片出貨量減少。遊戲部門收入跌7%至16億美元,因電腦顯示卡需求亦放慢,但部份被遊戲機芯片升勢所抵銷。嵌入式部門收入14億美元,增長18.7倍,因賽靈思收入帶動。

AMD預期第一季收入53億美元,上下誤差約3億美元,按年跌約10%,預期客戶部門及遊戲部門收入續跌,經調整毛利率為50%。

NVIDIA獨家絕技輕鬆到手 AMD加速顯示卡大招已成:支援CUDA程式碼遷移

在GPU計算領域,AMD顯示卡不止是面臨硬體性能問題,更重要的一點是NVIDIA的CUDA生態所向披靡,在HPC及AI等領域形成了壟斷,而且只支援NVIDIA自家硬體,不過這個問題也不是沒法解決,A卡照樣能相容CUDA。

前幾天我們報導過國內的摩爾執行緒因為相容CUDA一事引發老外熱議,還有人吐槽成立僅2年的GPU公司都比AMD做得好,這話其實也誇張了點,AMD的顯示卡有自己的生態系統ROCM,而且是開放生態,相容多個計算框架,比如PyTorch、Tensorflow、ONNX-RT、RAJA等。

至於CUDA相容這個問題,AMD也可以解決開發者棘手的程式碼遷移問題,最新的ROOM中支援HIPify工具,可以將基於 CUDA 的檔案 (.cu) 轉換為 HIP 檔案 (.cpp),絕大多數CUDA API都可以一對一轉換為HIP API。

整個轉換大部分都是自動的,不過有部分內容可能需要手動干預,好在不會太繁雜。

AMD還提到了一個最新的例子,TempoQuest (TQI) 開發的AceCAST天氣研究和預報 (WRF) 軟體就從CUDA及OpenACC環境轉向了AMD平台,可以在MI200系列加速卡上使用了。

AMD揭秘RX 7000系列顯示卡成本 便宜還能賺錢

NVIDIA新一代旗艦顯示卡RTX 4090用上了台積電5nm製程,效能很強大,但價格亦來到了1599美元。NVIDIA執行長黃仁勳表示,是因晶片代工漲價,其亦沒有辦法。

黃仁勳指出的此點亦為使用先進製程無可避免的難題,且近兩年又恰逢產能吃緊導致大漲價,台積電5nm製程成本不菲。

NVIDIA能靠著產品效能及品牌拉高售價來彌補成本增加的問題,AMD怎麼辦?學NVIDIA那樣大漲價是不可行的。但此次RX 7000系列顯示卡上,AMD可說出乎意料,不僅未漲價,RX 7900 XTX價格(999美元)甚至較RTX 4090、RTX 4080分別便宜了600、200美元。

便宜這麼多還有錢賺,AMD是如何做到的?剛解禁的RDNA 3架構解析中,AMD說明了RX 7000系列顯示卡如何使用Chiplet小晶片設計來解決成本問題。但略顯奇怪的是,AMD說明GPU小晶片成本優勢用的資料卻是Ryzen的PPT內容,或許是CPU、GPU於此方面沒有太大差別,就不重新弄PPT了。

據AMD說法,如果用原生大核心的思路去做7nm製程16核心處理器會很貴,相較2個8核心CCD+12nm IOD核心的成本高出2.1倍之多,差距很大。因為不僅要製造出更大面積的7nm晶片,晶片產量亦會降低,進一步提高成本。

言下之意,用小晶片的思路設計RX 7000系列顯示卡,成本就有優勢多了,此亦為RX 7900 XTX有勇氣便宜那麼多的底氣了。

NVIDIA聲稱提供中國A800新型先進晶片,符合美國出口管制規定

美國繪圖晶片大廠–NVIDIA(美股代碼NVDA)週一表示,公司正在為中國客戶提供名為A800的新型先進晶片,能夠符合最近旨在防止中國掌握尖端技術的出口管制規定。這是媒體首次報導美國半導體公司為中國客戶生產遵守美國新貿易規則的先進處理器。 NVIDIA曾表示,出口限制可能會使其損失數億美元的收入。

NVIDIA的評論證實路透的報導,即中國電腦賣家正在為使用新型晶片的產品做廣告。

美國10月初制定的規則實際上禁止向中國出口先進微晶片,並禁止向中國晶片製造商出口製造先進晶片的設備,這是美國阻礙中國半導體產業乃至軍力發展的舉措之一。

在8月下旬,NVIDIA和超微半導體(AMD)都表示,他們的先進晶片,包括NVIDIA的數據中心晶片A100,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出口管制清單。NVIDIA A800可以用來代替A100,兩者都是圖形處理器(GPU)。這種先進的晶片每片可能要花費數千美元。

NVIDIA一位發言人在給路透的聲明中提到,第三季投產的英偉達A800 GPU是中國客戶用來替代A100的另一種產品。A800符合美國政府關於減少出口管制的明確測試,並且其性能無法超越A100。

至少有兩家主要服務器製造商的中文網站在為其使用A800晶片的產品做廣告。其中一款產品之前的宣傳材料中表示用的是A100晶片。

一家中國的經銷商網站詳細介紹A800的規格。與A100的性能比較表明,新型晶片的數據傳輸速率為每秒400GB,低於A100的每秒600GB。美國出口管制新規限制的是速度為每秒600GB及以上的晶片。

CCS Insight的分析師Wayne Lam表示,「A800看起來是重新包裝的A100 GPU,旨在避免最新的商務部貿易限制。中國是NVIDIA的重要市場,重新配置產品以避免貿易限制具有充分的商業意義。」

產品中使用新型晶片的中國主要服務器製造商浪潮和新華三沒有回應置評請求。在網上發布A800規格的晶片經銷商容天(OmniSky)也沒有回應置評請求。

NVIDIA曾表示,由於高端晶片出口受限,在截至10月的第三季會計年度中,約4億美元對華晶片銷售可能會受到影響。採用替代晶片可以幫助減輕財務損失。

NVIDIA拒絕就該公司是否就新晶片咨詢過美國商務部發表評論。商務部發言人拒絕置評。

盈警股AMD盤後反升4% 數據中心收入大增45% 惟受累PC市場需求弱

AMD(超微半導體,美:AMD)公布第三季業績,截至9月24日止3個月,收入按年增29%至55.65億美元,市場預期為56.2億美元,純利6600萬美元,急跌93%,每股盈利0.04美元。經調整利潤增23%至10.95億美元,經調整每股盈利0.67美元,市場預期為0.68美元。毛利率由48%跌至42%,經調整毛利率由48%升至50%。

AMD指出,純利6600萬美元,因收購Xilinx(賽靈思)增加無形資產攤銷,以及增加研發的投資,但獲1.35億美元稅務優惠所抵銷。

AMD近月為市場熱炒股份,經常登上美股20大成交榜。由於已發布盈警,公布業績後,AMD盤後股價升4.1%,報62.12美元。AMD下調全年收入預測,由263億美元下調至235億美元。

按收入分類方面,數據中心收入大增45.2%至16.09億美元,經營利潤增64%至5.05億美元。

遊戲部門收入增長13.7%至16.31億美元,但經營利潤下降4成,因顯示卡價格下跌,以及支出增加。不過市場仍看好微軟Xbox及Sony PS5的遊戲主機需求。

嵌入式產品收入13億美元,大增15.5倍,受Xilinx嵌入式產品所推動,經營利潤增26.6倍至6.35億美元,反映收購新業務帶來的效益。

不過,客戶部門收入跌40%10億美元,主要因為在PC電腦市場需求疲弱,以及供應鏈庫存大幅調整,令處理器出貨量大減。

AMD開市前跌約 5%:分析師紛紛下調目標價 英特爾也能可能步後塵

周五(7日)開市前,AMD(NASDAQ:AMD)股價跌約5%,此前公佈的第三季度業績預報遠遠低於市場預期,公司警告PC需求大幅放緩。

根據初步報告,AMD季度收入為56億美元,遠遠低於公司自己指引的中值67億美元以及市場一致預期66.9億美元。毛利率約50%,同樣遠遠低於54%的一致預期。

公司表示,「預估收入減少反映了客戶部門的收入低於預期,原因是個人電腦市場比預期更加疲軟,導致處理器出貨量減少,以及整個個人電腦供應鏈正在修正過多的庫存。」

但 AMD 還稱,「與公司的預期一致,數據中心、遊戲和嵌入式部門的收入都同比大幅增長。」

以下是華爾街頂級分析師對 AMD 此次業績預報的看法:

高盛將 AMD 的目標價從 88 美元下調至 84 美元,並表示「我們下調了對 AMD 和英特爾 (NASDAQ:INTC) 的前瞻性估計。雖然 AMD 的客戶部門收入明顯萎縮(2022 年第三季度環比 -53%)可能會促進對 PC 需求正常化的進一步討論,但我們仍然保持對該股的建設性觀點,因為我們認為服務器 CPU 市場份額增長和業務組合改善(即來自數據中心的收入比例提高)將在中長期推動收入增速和利潤率擴張速度高於平均水平。」

Susquehanna 將 AMD 的目標價從 95 美元下調至 85 美元。「我們上周在最新個人電腦行業報告中強調了風險,下調了英特爾、AMD 和英偉達 (NASDAQ:NVDA) 的預期/目標價。然而,AMD 這份業績預報可能意味著情況會更糟。接下來,英特爾也可能會交出令人失望的第三季度和/或第四季度成績單。」

瑞穗銀行將 AMD 目標價從 125 美元下調至 102 美元。「AMD 預先公佈了其9月份的業績,收入和毛利潤率分別為56億美元和50%,遠遠低於之前的指引。我們認為,隨著PC/服務器市場走軟,AMD 甚至比人們擔心的還要疲軟……隨著整體 PC 市場的疲軟和近期一些超大規模數據中心上線,AMD 可能會進入一個次季節性的周期,期限為截至12月止季度/3月止季度……但我們重申買入評級,因為我們看到 AMD 在 PC 、數據中心和遊戲市場具有的資深地位,其份額在不斷擴大,以及擁有強大的規劃。」

Rosenblatt 表示,「AMD的預報並不令人驚訝,因為公司正是由消費類 PC 和 PC 遊戲行業所驅動,這份預報也是華爾街所需要的,因為市場需要重置。我們認為要不要建倉AMD主要在於數據中心和該領域市場份額的表現,從我們的角度來看,這種評判標準不論以前還是現在一樣有效。」

Stifel 將 AMD 的目標價從 122 美元下調至 100 美元。「我們現在預計第三季度 AMD 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 EPS 為 0.69 美元,而我們之前的估計是 1.06 美元。我們預計新產品推出和市場份額持續增長將推動 2023 年下半年的收入同比增速重新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