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低空經濟聯盟與物管聯會簽合作備忘錄 葛珮帆:無人機可助降建築檢查成本和風險

大灣區低空經濟聯盟今日(8日)與香港粵港澳大灣區物業及設施管理聯合會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MoU),發展雙方成為戰略夥伴合作關係,聯盟期望共同推動大灣區低空經濟領域在物管及設施管理的創新應用場景,創造新經濟增長點。

立法會議員、大灣區低空經濟聯盟創會會長葛珮帆認為,低空經濟在本地建築、物業管理及物流行業的發展空間非常大,且技術成熟,內地實踐經驗豐富,可以盡早由測試階段邁向商業營運,產生經濟效益。

勘察樓宇外牆及建築物方面,葛珮帆舉例指,屋宇署已經應用無人機協助相關工作,亦有企業提出應用無人機清洗外牆的場景,並已成為低空經濟監管沙盒的試驗項目。葛珮帆說,傳統模式樓宇檢測需要為整棟大廈搭建棚架,耗時超過1個月至數月,成本高達7位數字以上。相比下,使用配備紅外線及聲波工具的低空無人機,只需1至2日便可完成檢測並生成AI分析報告,亦能夠更加精準發現大廈外牆滲水、混凝土鬆脫等情況。同時,低空無人機,可將建築檢查與維護,從「高風險人工作業」到「無人診斷」,助提升建築工地效率、降低風險並優化成本。

謝偉銓:業界透過善用無人機等 令服務更多元化及更切合業務需求
建測規園界立法會議員、香港粵港澳大灣區物業及設施管理聯合會創會會長謝偉銓表示,香港物業管理已有近60至70年的歷史,具有不少的優勢。他認為,低空經濟在物管行業上有巨大潛力,能透過這些創新科技,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物業及設施管理的相關服務質素及效率,業界及從業員透過善用無人機等新科技,可以令服務更多元化及更切合業務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