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上調中國GDP增速預測至5.5%

高盛表示,由於中國第四季度經濟數據好過預期,且復甦步伐加快,將中國今年GDP增長預測由原來的5.2%上調至5.5%。

高盛經濟學家王立升表示,中國12月新冠感染病例激增以及勞動力廣泛短缺,但出乎意料地,當月官方數據卻沒那麼糟,內地對藥品和醫療設備的一次性需求可能幫助提振了第四季度數據。但這可能不足以解釋官方數據與高頻經濟活動指標之間的差異,後者顯示12月活動顯著下滑。

中國第四季GDP按年增長2.9%、按季持平,按年增幅勝預期中的1.6%。該數字大幅低於去年初所設定的5.5%左右的目標,但好過市場預期。

內地2022年GDP按年增3%勝預期 四季度增2.9%

國家統計局公布,內地2022全年GDP按年增長3%,四季度GDP按年增長2.9%,按季持平。該數字大幅低於去年初所設定的5.5%左右的目標,但好過市場預期。官方指,高效統籌防控和經濟發展取得積極成效,有效應對內外部挑戰,國民經濟頂住壓力持續發展,穩住宏觀經濟大盤。

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2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分季度看,第一產業增加值88,345億元,按年增長4.1%;第二產業483,164億元,增長3.8%;第三產業638,698億元,增長2.3%。分季度看,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按年增長4.8%,二季度增長0.4%,三季度增長3.9%,四季度增長2.9%。

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比上年名義增長5.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9%,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可支配收入中位數31,370元,比上年名義增長4.7%。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283元,比上年名義增長3.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3元,名義增長6.3%,實際增長4.2%。按收入分組,低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8,601元,中間收入組30,598元,高收入組90,116元。

國統局局長康義提到去年經濟發展幾大特點,一是國力再上新台階,總量突破120萬億元,折合美元約18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達到了85,698元,比上年實際增長3%。二是經濟運行總體穩定,3%相比較國際主要經濟體,屬於比較快的速度。據IMF預測,美國、日本去年GDP增長都不會超過2%。

三是產業發展基礎夯實,糧食連續8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工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36%。四是內需總量規模繼續擴大,全年社零售總額穩定在44萬億元左右,是全球第二大消費和第一大網絡零售市場,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依然明顯。五是改革創新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營商環境不斷改善。

另外,高水平開放紮實推進,貨物貿易總額達42.1萬億,增長7.7%。民生保障有效,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民生領域投資增加。

康義總結,去年面對風高浪急的國際環境和艱鉅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各地區各部門堅持穩中求進,高效統籌防控和經濟發展,有效應對內外部挑戰,國民經濟頂住壓力持續發展,經濟總量再上新台階,就業物價總體穩定,人民生活持續改善,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經濟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內地2022年GDP按年增3% 四季度增2.9%

國家統計局公布,內地2022全年GDP按年增長3%,四季度GDP按年增長2.9%,按季持平。高效統籌防控和經濟發展取得積極成效,穩住宏觀經濟大盤。

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2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分季度看,第一產業增加值88,345億元,按年增長4.1%;第二產業483,164億元,增長3.8%;第三產業638,698億元,增長2.3%。分季度看,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按年增長4.8%,二季度增長0.4%,三季度增長3.9%,四季度增長2.9%。

北京:今年GDP目標增長4.5%以上 著力促銷費

北京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今日開幕,代市長殷勇作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目標為4.5%以上。

報告指出,2022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實現正增長,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扣除留抵退稅後、同口徑增長2.6%,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8%,城鎮調查失業率預計保持在5%以內,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穩定增長。

報告在回顧過去五年工作時指出,北京數字經濟發展優勢鞏固擴大,數字經濟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2%左右。五年來,全市經濟總量先後跨越3萬億元、4萬億元兩個大台階,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8萬元、居各省區市首位,達到發達經濟體中等水平。

針對未來一年的工作,報告提出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包括地區生產總值增長4.5%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4%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生態環境質量、能源、水資源等指標落實國家要求。

疫情防控方面,報告指出,三年來,面對起伏延宕的世紀疫情,北京市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應對新冠病毒變化,因時因勢優化調整防控措施,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首都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

此外,報告强調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積極培育數字消費、文化消費、綠色消費、冰雪消費,加強商旅文體等消費跨界融合,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讓消費熱起來、經濟活起來。

中科院料2023年中國經濟呈倒U形增長 全年約6%

中國科學院今日(12日)發表預測報告指,2023年中國經濟將呈現前後低、中間高的倒U形走趨,穩中有進、逐步恢復,全年GDP增速料約6.0%。

新發表的《2023年中國經濟預測與展望》報告指,消費、投資和淨出口對今年GDP增速的拉動分別為3.5、1.5和1.0個百分點。預計全年經濟增長將呈倒U形,第一季度為4.2%左右,第二季度受2022年低基數的影響,增速將高達9.3%,而第三、第四季度分別5.5%及5.4%左右。

報告亦對今年各項經濟數據作出預測,PPI跌0.4%;CPI總體溫和上升約1.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為6.8%;固投增速為5.5%;消費增速4.1%至5.0%。隨著國內疫情防控政策的實質性調整,經濟循環將有效加速,整體持續穩定恢復,國際收支將總體保持平穩,最終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另外,從中長期來看,中國經濟增速將呈現波浪形下降的走勢,但仍高於同等發展水平的國家。

中科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楊翠紅指,今年經濟增長將呈現穩中有進、逐步恢復的趨勢,尤其是服務業的消費,聚集性的消費,「我們很期待疫情防控政策的放鬆,多項政策措施的出台,居民消費預期的恢復,也會使今年消費將會上升為第一推動力」。

大摩上調中國今年GDP增長預測至5.7% 外資行短時間內齊調高預測

中國通關後,多間大行上調全年經濟增長目標。摩根士丹利表示,中國在清零政策完結後重啟加速,加上房地產支持措施及科網監管鬆綁,故該行決定將全年中國GDP增長預測由5.4%上調至5.7%。

大摩指,迅速重新開放帶來的短期痛苦可能通過更早和更強勁的恢復來彌補。該行相信,GDP增長及消費在今年下半年會有較大的增長趨勢。

該行指。經濟、監管和防控政策四年來首次保持一致,從現有和即將到來的寬鬆政策中,可能導致更強的溢出效應。

人民幣方面,大摩預期,人民幣在今年上半年將會更加穩健,故將人民幣滙價12個月目標調整至6.65。

高盛日前將今年中國GDP增長預測由4.5%調高至5.2%。此前,摩通亦上調中國GDP估計至4.4%。

前財政部長樓繼偉:明年實現較高增長預期仍十分困難 赤字率需提高到3%以上

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今日(25日)指出,由於前三季度增長速度只有3%,全年增長顯然會低於預期,可能在3%左右。他建議明年預期增長目標應定5%以上,赤字率提高到3%

據《證券時報》,樓繼偉在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2022年會上指出,今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為5.5%,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爭取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保住就業是保民生的基礎。因此無論從短期擴大就業來看,還是實現遠景目標來看,明年的預期增長目標應當定的比較高,比如5%以上。

明年要實現較高預期增長目標仍舊十分困難

樓繼偉認為,儘管存在低基數效應,疫情防控辦法也做出了全面改善,但明年要實現較高預期增長目標,仍舊十分困難。

具體來看,第一,去年出現的需求不足、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在持續,而且疊加疫情防控中出現層層加碼、一刀切的現象,造成供應鏈斷裂,不少企業倒閉,就業不足,雖然已得到改善和糾正,「三重壓力」仍有所加重。

第二,疫情的變化存在不確定性。在全面改變疫情防控辦法之後,已出現新一波感染高峰,而且感染高峰可能會經歷數個波次,才能逐步平緩。為避免同全球經濟、技術、人文全面脫鈎,國門必須適時開放,但病毒在境外已經出現新的變異,放開之後不確定性還會增強。

第三,多重因素造成市場信心不足,特別是民營企業信心不足。改變疫情防控辦法後,信心略有恢復。黨的二十大在「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之後,首次並列性的提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全面落實這一要求有利於提振市場信心。

第四,新一輪疫情衝擊結束後,經濟不可能報複式反彈。信心提振需要有一個過程,而且大量的小微企業,特別是接觸性服務業,收入降低的居民,都需要首先修復資產負債表,然後才可能正常的投資和消費。

首先仍需減費降稅作為主要措施

樓繼偉表示,這些不利因素可能延續到明年第二季度。他認為,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首先仍需要將減費降稅作為主要措施。「這有利於保住市場主體,保住了他們就保住了就業。」

同時,要優化支出政策,包括繼續加大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特別是接觸性服務業的房租減免政策,將補貼項目擴大到水、電、燃氣等項目上,以及階段性發放消費券,讓補貼直達需要紓困的對象。

此外,樓繼偉建議,地方預算赤字可以適當增加,「總體上看,全國一般預算赤字需要增加,主要用於增加經常性支出,赤字率也需要提高,可能需要提高到3%以上。」

盧米斯賽勒斯:解封初期染疫激增不利消費生產 明年次季GDP始恢復增長

中國防疫政策與經濟表現息息相關,盧米斯賽勒斯(Loomis Sayles)高級主權分析師莊波(Bo Zhuang)認為,在清零政策取消之前,超過九成中國人口並未感染新冠病毒。解封初期確診病例將會激增,並或導致醫療系統不勝負荷,過程中會對消費和生產構成壓力,料短期內中國經濟只會更加混亂而不會有所改善。

莊波稱,此前中國出現的反對疫情政策抗議活動,與高達 18%的青年失業率有關,結果令政府不得不加快撤消封控措施,相信中國最終會放寬限制,但學生的激進活動讓政府相信封控措施所造成的經濟和政治代價已經無法忍受。

但隨著情況緩解,莊波認為,中國經濟增長將在 2023 年第二季度恢復,並在下半年達到增長5%,預期放寬住房限制政策可能會進一步推助增長。該行又料,中國的經濟增長重回軌道,亦將提振其他亞洲國家的經濟,尤其當中國遊客回復昔日旅遊模式的時候,而附近亞洲國家如泰國、越南和日本,貨幣將會走強。

然而中國的重新開放將對通脹帶來不確定性。在過去一年,當歐美面對通脹急劇上漲的時候,中國卻擔當著對抗通脹的角色,因為在經濟增長放緩的情況下,商品和能源的使用要低於正常水平。

管清友料明年中國GDP增長目標約5% 下半年逐漸步入正軌

中國經濟學家,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認為,中國2023年經濟增長目標大概率定在5%左右。

據新浪財經報道,管清友周五(16日)在哈佛商業評論舉辦的新增長大會上說,中國2023年經濟增長目標大概率定在5%左右。具體的節奏有可能明年上半年可能壓力比較大,下半年經濟增長會逐漸步入正軌。

他說:「這三年的疫情以及國際國內形勢變化,讓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經濟增長是至關重要的,不是可有可無的。」

管清友強調:「很多企業銷聲匿跡了,很多企業在生存線上苦苦掙扎,至少在未來半年時間裏邊,大家不要倒在黎明之前,這幾年變化一再提醒我們,發展是第一要務,經濟的增長對中國人來講,對全球經濟而言,都是至關重要的。」

管清友還說,要重塑社會秩序的共識,重塑正常的社會秩序對每個人都至關重要,大家都要倍加珍惜十分愛護。

瑞銀汪濤料春節假期後才徹底放開防疫限制措施 未來數年消費佔GDP比重不會回到疫情前水平

內地進一步放寬防疫措施,取消大規模封控措施,重啟辦公場所及商業活動,允許密切接觸者及確診者居家隔離等。瑞銀投資銀行亞洲經濟研究主管暨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表示,內地未來防疫政策優化調整步伐可能快於預期,而且防疫形勢大幅好轉的時點可能會早於明年3月兩會。

冬季確診個案或不可避免地大幅增加
不過,隨防疫措施優化調整、冬季確診個案或不可避免地大幅增加,政府仍需要時間加快推進多項重要準備工作並及時制定和調整應對策略,預期未來在春節假期結束前(明年1月下旬)不會徹底放開防疫限制措施。

汪濤指,考慮到一些防疫限制措施仍將存在一段時間,消費者短期內可能對綫下活動仍持謹慎態度,未來2至3個月經濟增長動能可能持續疲弱,但如果政府退出「動態清零」防疫政策的時點早於該行基準預測(例如在2月初或中旬),消費活動可能會更早反彈。

過去兩年防疫限制對居民及中小企帶來持續的損傷
由於確診個案大幅攀升可能導致消費者對綫下服務活動持謹慎態度,同時可能給生產和供應鏈帶來擾動,預計在走出疫情經濟重啟後,消費和服務活動將大幅反彈,但是反彈力度可能不及2020年經濟重啟後的情況,或歐美經濟此前的消費反彈,因「過去兩年防疫限制可能對居民資產負債表和中小企經營帶來持續的損傷和負面影響,需要更長時間才能逐漸修復」。

「與美國和歐洲不同,中國並沒有向居民進行大規模的直接收入補貼,預計未來幾年中國消費佔GDP的比重不會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

汪濤認為,經濟重啟可能推動一些食品和服務業價格上漲,但是整體CPI增速應大致穩定,預計2023年 CPI按年增速平均約2%,上行空間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