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費車費通通都加價 為何香港通脹指數升幅低?

最近兩年,「通脹」二字頻繁出現在生活中,雖然美國通脹一直居高不下,但其實香港通脹指數相較下沒有大幅上漲。但為何物價卻在不斷上升?而人工似乎沒有太大升幅?

樣樣都加價 香港通脹率僅1.8%
不斷飆升的交通及日常使用包括的士、天星小輪及電費。今年7月的士已加3元,還不到四個月,業界又想繼續加價6元,連年虧損的天星小輪也申請加價一倍,單程最貴達8.4元,且取消長者免費優惠。中電更擬明年電費按年加價約19.8%,港燈亦擬按年加價45.6%。

然而,據政府統計處,香港最新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即2022年10月與一年前同月比較整體消費者物價指數升幅1.8%,剔除所有政府一次性紓困措施的影響後,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在2022年10月份的按年升幅(即基本通脹率)為1.7%。

而美國11月10日公布10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變動率為7.7%,英國及歐元區的CPI更已升至超過10%。既然香港樣樣東西都說加價,為何香港的CPI升幅不高?

港CPI組成部分 權重最高是住屋開支
關鍵在於計算CPI的方法。根據本港統計處最新10月消費物價指數月報,各類商品及服務的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權數中,住屋佔比最大,佔CPI權數40.25%,在住屋細項中,租金佔整體權數37.33%,可謂非常大的比例。其次是食品,權數是27.41%,食品項中外出用膳或外賣佔整體17.05%。

其他日常生活經常接觸的項目,佔CPI指數的權數卻不高。例如電力、燃氣及水,加起來合共只佔2.82%;耐用品只佔4%;雜項物品只佔3.32%;包括各項車費在內的交通只佔6.17%。

從加價的項目及各項目的權數就可解決上述疑問。交通、水電煤的項目卻都是對我們日常生活接觸較多的,所以當這些項目加價,使一般人生活壓力加大,但由於它們佔CPI指數權重低,所以即使加價幅度大,對CPI的升幅影響有限。

相反,佔權數最大的住屋開支,這裡還要特別說明,CPI指數中的住屋開支不是指樓價的變幅,而是指租金。租金在今年受樓價拖累而輕微回落,抵銷了其他日常生活項目的價格升幅。

為何人工不見漲?
我們為何要關注CPI指數?除了與日常開支相關之外,通常企業對員工的薪資調整,通脹會是其中一個考慮的指標。

然而,從本港CPI指數的構成,67%的權數都是集中在住屋開支及食品開支這兩項,集中度相當高。其他各項同樣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加起來才只有33%。

這就是為什麽大家覺得物價不斷往上調整,而人工卻總是不見漲、或總覺得升幅不夠通脹多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