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企已在上周陸續公佈第三季財報,是好是壞可謂人言人殊,但無可否認,也不能忽略的是,美元持續强勢對美國企業的影響已經浮現。
在强美元的情況下,美企在外國的銷售額換算回美元時,價值就相對較低。有分析師指,美元指數每上升8至10個百分點,換算效應就會使標著500指數成分股的每股獲利減少1個百分點。
由於在第三季財報季開始前,市場預估標普500指數成分股獲利為4,800億美元,美元今年升值17% 就使美企三季度的利潤減少100億美元以上。這直接導致了營收主要來自美國本土的公司股票指數下降了15%,而同期擁有大量國際業務的公司指數下降了30.5%.
以微軟(美:MSFT)為例,其57%的增長來自美國以外的市場,服務以當地貨幣定價,其也在是次財報中指出,本季度不利的外匯波動對營業收入和稀釋後EPS分別造成了5.95億美元和0.04美元的負面影響。同時,預期匯率因素可能造成公司2023財年全年營收增速下滑4個百分點。
正因為强美元正在侵蝕企業收益,因此今周的市場將被為期兩天的FOMC貨幣政策會議所主導。市場一般認為美聯儲將再次加0.75%,但是否會放緩接下來的加息步伐以及何時結束加息的指引,仍充滿了不確定性。
而在這個節點上,美財長耶倫已經不止一次承認對這個24萬億美元的市場感到擔憂,持續的流動性危機意味著債券市場正走向崩潰的邊緣,言論似乎暗示財政部將透過回購美國國債以維持其流動性。事實上,美國財政部在十月初曾就回購,向一級交易商進行意見徵詢,看來回購國債的機率相當高。
國債回購一方面能改善長期債券市場的流動性,釋放交易商的資產負債表,幫助它們進一步購買或擴張。同時,通過償付到期期限較長的債券,債務購回有助於合理調整目標期限結構,預防債務平均期限的提高,並降低融資成本。
美國債務平均期限已經從1980年的60個月左右提高到疫情期間的70個月左右,而疫情期間大規模發債再度拉長了美國債務的平均期限到74個月。回購國債就可減少政府的利息成本,提高資本市場效率。另一方面,發行短債將推高隔夜利率,可能有助於更快地消耗RRP,提升準備金的水準。長端利率回落和準備金水準上升,不僅能拯救了美債市場,對風險資產也是一劑強心針。
如果美國落實啟動回購國債,也向市場釋出救市的訊號,則美股有機會重回升軌。但鑑於仍有多個不明朗因素,筆者對後市抱觀望態度,傾向待聯儲局在周四的議息結果以及主席鮑威爾的發言後,才再作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