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常會:加大對民企發債支持力度 適時適度運用降准等幣策工具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抓實抓好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全面落地見效,鞏固經濟回穩向上基礎。

據央視新聞報道,會議指出,各地各部門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紮實實施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為扭轉二季度前期經濟下滑態勢、穩住經濟大盤提供了有力支撐。四季度經濟運行對全年經濟十分重要,當前是鞏固經濟回穩向上基礎的關鍵時間點。要深入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力爭實現較好結果。前期推出財政金融政策支持重大項目建設、設備更新改造,政策效應正在顯現,還有很大潛力,同時各地情況有差異,有部分沒落到位,要繼續狠抓落實。

一是重要項目協調機制要繼續高效運轉,推動重大項目加快資金支付和建設,帶動民營企業等社會資本投資,年內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加強監管,打造質量安全工程。

二是對設備更新改造,要在已基本完成貸款簽約基礎上,把工作重點轉向專項再貸款發放和財政貼息撥付,督促加快設備購置和改造。

三是穩定和擴大消費。支持平台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保障電商、快遞網絡暢通。落實因城施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政策。推進保交樓專項借款儘快全面落到項目,激勵商業銀行新發放保交樓貸款,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四是持續保障交通物流暢通。物流保通保暢工作機制要不間斷協調,保障主幹道和微循環暢通,保障港口等集疏運正常運行,及時打通堵點,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和進出口通暢。

五是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引導銀行對普惠小微存量貸款適度讓利,繼續做好交通物流金融服務,加大對民營企業發債的支持力度,適時適度運用降准等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六是做好困難群眾、失業人員動態監測和救助幫扶,兜牢基本民生底線。加大農民工工資拖欠治理力度,保障及時足額支付。

會議強調,要強化督導和服務。11月底前,國務院各督導工作組赴有關地方,對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落實情況進行督導,協調解決政策落實中的困難和問題。

央行、銀保監會:穩定房地產開發貸款投放 對國有、民營企業一視同仁

央行聯同中銀保監(23日)發布《關於做好當前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金融機構要穩定房地產開發貸款投放,對國有、民營等各類房地產企業一視同仁。鼓勵金融機構重點支持治理完善、聚焦主業、資質良好的房地產企業穩健發展。

通知強調,在保證債權安全的前提下,鼓勵金融機構與房地產企業基於商業性原則自主協商,積極通過存量貸款展期、調整還款安排等方式予以支持,促進項目完工交付。

央行、銀保監會:積極做好「保交樓」金融服務
通知要求,開發性政策性銀行提供「保交樓」專項借款。支持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向經復核備案的借款主體發放「保交樓」專項借款。

同時,通知鼓勵金融機構為專項借款支持項目提供新增配套融資支持,推動化解未交樓個人住房貸款風險。

通知:加大住房租賃金融支持力度、推進REITs試點
通知強調,支持拓寬住房租賃市場多元化融資渠道,同時,通知鼓勵商業銀行發行支持住房租賃金融債券,籌集資金用於增加住房租賃開發建設貸款和經營性貸款投放。穩步推進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試點。

小米總裁王翔:庫存水平料明年初回復健康水平 內地疫情影響可控

小米 (01810) 總裁王翔認為,通脹及加息等拖累海外需求,而內地疫情反覆也產生負面影響。他提到,小米上季繼續著手處理庫存問題,故花費部分資源到促銷工作,同時去年手機行業處於缺貨狀況,基數較高,故整體業務錄得按年回落。

王翔補充,上季庫存水平按年及按季均回落9%,預計年底至明年1、2月才能回復健康水平,他提到,內地庫存水平健康,主要須處理海外庫存問題,希望趁黑色星期五、聖誕等旺季消化產品。

疫情影響可控 新增員工多為實習生
問及內地疫情對生產影響,王翔稱,疫情難免短期影響小米合作的加工廠,但小米積極與政府溝通及廠方合作,而且加工廠主要位於華南,故影響仍屬可控範圍。

正在降本增效的小米上季員工人數約35,314名,按季增加2,445名,首席財務官林世偉稱,小掌今年起提高人力資源效率,人數變動主要是反映實習生數目增加,以及擴充造車等新業務人手。王翔透露,小米目前造車團隊約1800人,有信心2024年量產。

第4季手機出貨量按季上升
對於出貨量預測,王翔認為,第4季手機出貨量按季穩中有升,宏觀以及疫情仍具不確定性,又稱難論小米出貨量何時回復正常增長,目前通脹帶來重大影響,全球經濟不確性高企,林世偉補充,目前小米會優先做好業務基礎,包括提高研發及優化效率以迎接日後潛在反彈機會。

國鴻氫能首次遞表來港上市 或成本港首家氫燃料電池上市公司

內地最大生產氫燃料電池及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國鴻氫能周二(22日)遞表上市,華泰為獨家保薦人。上半年總收入按年增94%至共1.9億元人民幣(人民幣,下同);毛利按年增1.58倍至3540.1萬元;期內虧損則擴大95%至1.51億元。

國鴻氫能截至期末研發團隊共79人,截至11月14日,氫燃料電堆出貨量逾450兆瓦。

國鴻於2015年成立,2017年建成氫燃料生產基地。若集團赴港上市,將成本港首個氫燃料電池技術上市公司。集團預計集資額將作擴大其氫燃料電池電堆及電池系統產能及研發;上下游行業公司投資、收購及合作;團隊建設、招募及培訓;以及一般營運資金用途。

早前據9月彭博社外電消息指,內地氫燃料電池生產商國鴻氫能(SinoSynergy)據報擬明年來港上市,或集資數億美元,本最快於10月招股。

陸瀚民倡借調強積金助青年首置 謝偉銓批青年宿舍計劃「又慢又少」

青年上樓難,經民聯立法會議員陸瀚民建議政府研究「強積金首次置業計劃」,讓青年人以抵押方式,借調強積金用以支付首次置業首期;建測規園界立法會議員謝偉銓則批評政府早前提出的青年宿舍計成效不佳。

立法會下午舉手通過陸瀚民提出的「制定協助青年向上流動政策和藍圖」無約束議案。談及青年置業問題, 陸瀚民指出,青年置業最大的門檻是首期,認為要思考一些拆牆鬆綁的方法,包括研究容許青年借調強積金支持首置首期。陸瀚民又建議,研究參考「夫婦共用醫療券」的概念,讓「直系家庭成員」共享「持續進修基金」,讓一個家庭,可以夾錢,供家中青年進修課程。

建測規園界立法會議員謝偉銓指出,資助出售房屋成為不少青年及年輕家庭唯一「上車」希望。可惜因為供應少,單身申請者中籤機會更低過中六合彩,令人心灰,寧願將錢用來旅行、購物、做「月光族,疊埋心水輪候公屋。」為免收入超出申請資格,部分人更寧願「打散」維生,質問若青年不求上進,香港又點會興旺呢?他建議改革香港資助房屋抽籤及分配制度,增加多次抽籤失利申請人的中籤比率。

謝偉銓又批評政府在2012年提出的青年宿舍計劃由非政府組織做,結果又慢、又少,即使今年施政報告擴大計劃,仍非由政府直接興建,擔心提速,提效成為空談。

梁熙倡推「青年遠期居屋」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梁熙則提出「青年遠期居屋」,以進一步完善房屋階梯,他建議當局,考慮從正興建的居屋,撥出一定名額給青年申請,讓他們可以提早鎖定單位,解決他們擔心儲錢追不上樓價升幅的問題,「情況好似私人發展商預售樓花,提早將單位賣給青年。」

梁熙又提到,留意到不少青年熱衷參與社會服務,雖然當局開放不少委員會供青年參與,但很多「過來人」都表示︰報名時興奮、加入後掃興、完結後後悔,因為參與後發現,自己一票並不足以左右任何決定,反而成為政府用來漂白青年委員會的工具。梁熙促政府積極思考如何增強青年參與公共服務的成就感、獲得感,而非志在參與。

譚岳衡籲政府引導企業重用本地青年

另外,立法會選委界議員譚岳衡則認為,無論是政府還是社會,都應該致力為青年打造更好的上流階梯,建議政府引導企業重用或優先錄用本地青年,保證本地青年人才在各大、中企業的中高管理層中佔有一定比例,同時,要出台更大力度的措施鼓勵本地青年,尤其是在職人士持續進修,包括提供減稅、進修假期等優惠吸引在職人士靈活就讀,提升青年競爭力。

他又提議,參照目前海外工作假期模式,推出資助或半資助本港青年前往內地旅遊、短期工作或進修計劃,幫助青年更了解和融入內地市場,建立內地人脈關係。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沒有回應謝偉銓青年宿舍計劃的問題。而施政報告中則提到,會繼續研究資助非政府機構租用合適酒店和旅館,並將房間轉作青年宿舍用途。

特殊學校教師離職人數按年急增7成 流失率近1成較往年高

近年學界備受移民潮、音樂椅效應衝擊,教育局早前公布上學年公營及直資學校教師流失臨時數字,多達4,050人,按年急升7成,屬近年新高。教育局最新披露上學年特殊學校流失190名教師,同樣按年升7成,流失率近1成,亦較往年高,局方形容特殊學校普遍運作仍然正常。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今日(23日)回應議員狄志遠書面質詢,公布自2019/20至2021/22的過去3個學年,全港特殊學校教師離職人數分別約為130人、110人及190人,上學年離職人數按年急升72%,若跟兩年前比較亦急升46%;3個學年教師流失率分別為7.1%、5.4%及9.4%,上學年流失率亦按年大增4個百分點。

蔡若蓮表示,雖然上學年流失率「較往年高」,但學校會新聘合資格教師,包括初次執教及重投教學行業人士,以填補教席空缺,形容現時特殊學校普遍運作正常。蔡若蓮又提及,近年推行不少新措施支援全港公營學校發展,為教師提供穩定教學環境及更佳職業前景,特殊學校亦能受惠,措施包括於2019/20學年全面落實教師職位學位化;2020/21學年建立教師專業階梯,並改善公營中小學副校長人手,以及公營中學主任級教師人手和校長職級劃分的安排;及由2022/23學年開始改善小學中層管理人手、理順小學校長及副校長薪酬架構,增加教師晉升機會;同時於2022/23學年開始改善特殊學校小學部,屬於高級小學學位教師職級的副校長晉升安排,讓其在符合相應年資及培訓等要求下,可獲考慮晉升為特殊學校校長,以吸引更多合適人選擔任特殊學校的領導工作。

蔡若蓮強調,一向審慎規劃教師行業人力需求,2022至25的3年期規劃中,教資會資助院校每年提供約38個兼讀制教師教育文憑課程名額,以及130個混合制教育學士課程學額名額,供有志投身特殊教育的人士報讀。

被問到有何新措施加強保障特殊學校學童權益,防止他們遭受虐待,以及有否加強巡查。蔡若蓮稱,教育局在過去3個學年(即2019/20至2021/22學年),向特殊學校共進行138次巡查,期間並無發現違規情況。

她強調政府非常關注兒童福祉及安全,一直透過通告、指引及培訓等不同方法提醒學校,須及早識別及支援有需要的學生,包括須制訂處理懷疑虐待兒童個案的校本機制,按《學校行政手冊》,若學校發生意外導致學生身體嚴重受傷或需要即時送院治理的嚴重事故,學校亦應立刻啓動其危機處理機制,通知有關家長及教育局,並提交書面報告。教育局亦積極加強教職員有關保護學童方面的培訓,近年與社署及香港警務處緊密合作,每年舉辦研討會,培訓教師處理虐兒個案知識和技巧等。

LP6海景3房套減逾「3球」賣1052萬 3年損手

香港置業將軍澳帝景灣分行首席聯席董事李隆基表示,將軍澳跨灣大橋通車在即,刺激區內交投。位於日出康城的LP6本月暫錄3宗成交,其中LP6 5座中層D室,實用面積約703平方呎,屬3房套連儲物室間隔,向正南享海景。李隆基稱,單位以約1,400萬元放盤約3個月後獲外區客接洽,雙方議價後減價約348萬元或減幅約25%,以約1,052萬元成交,實用呎價約14,964元,屬市價成交。據了解,買家為首置客,心儀單位間隔實用,而且享海景,故睇樓2次後即拍板承接。

資料顯示,原業主於2019年3月以1,122.8萬元購入上述單位,2019年購入SSD 剛鬆綁,是次轉售帳面虧損約70.8萬元,單位貶值約6%。

調查:66%香港高淨值人士曾精神健康欠佳 37%CEO憂ESG不達標、逾一成考慮離港

保險公司調查顯示,66%受訪香港高淨值人士過去12個月曾出現精神健康欠佳徵狀。98%受訪香港高淨值人士期望改善工作與生活平衡。37%受訪的香港行政總裁表示,面對有關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ESG)的目標時感到壓力,佔數為全球最高。

保柏環球委託研究機構於8至9月訪問年薪和可投資資產(不包括房產或在職退休金)超過100萬英鎊(約940萬港元)的人士,全球訪問於2,439名受訪者,當中1,831位為董事會級別的高管人士,541位為行政總裁。在香港區,機構訪問403名高淨值人士,包括256名董事會成員和147名行政總裁。

受訪的香港高淨值人士最常見的問題,包括情緒波動(11%)、決策困難(10%)、睡眠障礙(9%)和精神疲憊或倦怠(9%)。

7%的高淨值人士曾出現自殘或傷害他人的念頭,高於去年調查所得的4.5%,而出現該方面行為或傷人念頭的行政總裁比率為12%。

受訪的香港高淨值人士的主要擔憂分別是:實現ESG目標(37%)、平衡工作和私人時間(27%)以及面對經濟不確定性或衰退(25%)。

一成行政總裁擬撤離香港 CEO一年料花多少錢?
調查指,面對愈來愈大的壓力及精神健康警號,香港高淨值人士正加入大辭職潮以投放更多時間陪伴家人或朋友及保持心理健康,預計將有大量的人離職和調職。

38%的高淨值人士計劃於明年作出工作調動,包括轉職、減少工作時間、成為顧問或自由工作者、停工或退休。13%的行政總裁正計劃撤離香港,或遷移至另一個國家或城市(10%)。

隨着ESG成為重點關注,香港行政總裁面對ESG政策的壓力大增,在實現ESG目標上遇到的壓力位列全球首位(香港行政總裁:37%;全球平均值:26%)。

46%行政總裁表示,希望公司增加支援身心健康的預算,預計未來12個月將平均花費約1,790萬港元。85%行政總裁計劃明年為自己或家人購買額外的私人醫療保障。他們希望個人醫療保險計劃的資源更多投放在預防疾病、維持或改善整體健康的範疇上,以及同時覆蓋自己及家人。

新地2.96億奪觀塘安達臣道商業地 中標價較領展同區商業地低逾5成

觀塘安達臣道第二幅,亦是最後一幅商業地在上周五截標,共接獲4份標書,包括領展(00823)、信置(00083)、新地(00016)及長實(01113)入標。地政總署最新公布,地皮以2.96億元、每呎樓面地價約2,684元批予新地。

新地副董事總經理雷霆表示,集團很高興投得地皮,該區將來人口密度高,預計興建中等檔次的民生商場,預計總投資約10億元。

地皮的地盤面積約57,372平方呎,估計可建樓面約110,288平方呎,截標前市場估值約3.7億元起,每呎樓面地價約3,355元,意味成交價較市場估值下限低約20%。

若與區內另一幅於8月以7.66億元、每呎樓面地價約5,501元批予領展的商業地比較,是次成交價較對上一次低約51%。

個人電腦需求跌 HP未來3年裁6,000人

踏入後疫情時代,個人電腦需求有趨緩之勢。電腦製造商惠普(HP)就宣布,因應市場變化,展開「未來就緒轉型」(Future Ready Transformation)計畫,預計在2025年10月以前,裁員4,000至6,000名員工。

HP發表聲明,提及將會實施減少人力的規畫,預計在未來3年中,逐步裁減4,000 至 6,000人,約佔總人數12%。該企估計,與重組和其他費用相關的人工和非人工成本,將達10億美元。

事實上,這已是HP連續至少第三波的裁員行動,早於2016年10月,HP便展開重整計畫,於2019年10月前減少3,000至4,000名員工。其後在2019年10月再次發起重整計畫,於2022年10月以前減少7,000至9,000名員工。

除了HP外,早前Twitter、Facebook母公司Meta、亞馬遜等科技大企,均陸續對外宣布大裁員。外界估計,科技業正面臨著寒冬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