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在美國《外交》(Foreign Affairs)雜誌撰文表示,中國的崛起,不應成為被孤立或限制對華合作的藉口;同時中國國力上升,亦不應成為對亞洲等地提出霸權訴求的理由。在北京,外交部回應指,中國和世界深度融合,孤立中國、限制對華合作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
朔爾茨指,許多人都擔心全球又進入了一輪兩極對抗的時代,認為美國和中國會開啟新一輪冷戰。但他表示,自己並不同意這樣的觀點,他認為我們目睹的是全球化過程中一個特殊時期的終結。
朔爾茨分析,過去30年間,歐美國家享有穩定的經濟增長、較高就業率、較低通貨膨脹率,美國成為了主導全球的超級大國。在21世紀,美國依然將保持這一地位。但是在同一時期,中國也成為了全球事務的參與者。
中國崛起不是孤立中國的理由
朔爾茨說,其實在歷史上,中國長期以來都是一個全球性的角色。「中國的崛起,既不是孤立中國的理由,也不是限制對華合作的藉口。但中國國力上升,同樣也不可作為在亞洲等地提出霸權訴求的理由。」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應該被當作是某個大國的後院,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必須得到遵守。
朔爾茨說,他不久前訪問中國時曾經向北京領導層表達了對南中國海、台海局勢的擔憂,也談及了中國的人權問題。他寫道:「尊重基本權力、尊重基本自由,絕不可以被當作一國內政,因為聯合國所有成員國都發誓要捍衛人權和自由。」
朔爾茨也提到,他自己堅決支持《聯合國憲章》中所載的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以及開放和公平的貿易。德國將與歐洲夥伴一起,繼續要求北京為中歐企業提供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中國在這方面做得太少了,而且已經明顯地轉向了孤立和遠離開放。」
外交部批脫鈎斷鏈損人不利己
中國外交部毛寧今日(6日)對此回應指,中國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於同各國開展友好合作。事實證明,中國的發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長,是全球發展的動力和機遇。
毛寧指出,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潮流不可逆轉,互利共贏是人心所向。中國已經同世界經濟和國際體系深度融合,世界不會退回到相互封閉、彼此分割的狀態,任何國家都無法關起門來搞建設,脫鈎斷鏈、小院高牆損人不利己。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離不開中國。」毛寧說,中國將繼續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同各國共享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