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區關愛隊 每隊8至12人 兩年資助最多約120萬

政府擬在18區設立「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本月將公開邀請團體參與荃灣及南區的關愛隊遴選,明年首季成立;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向立法會提交文件顯示,每隊「關愛隊」有約8至12人,服務指定小區,由地區團體報名承包,每隊會有兩年資助,總金額約為80萬至120萬元,亦可接受贊助、捐贈或團體內部資源。

團體須甄選評為愛國愛港
「關愛隊」的鄰選工作分兩個階段,首先是團體甄選,確保組成關愛隊的團體須愛國愛港,支持及配合政府的領導,具備服務一定地區網絡和服務經驗,擁有跨區域的動員能力。團體須通過第一階段遴選才可進入第二階段,須根據地區民政處制訂的項目綱要提交服務建議書,訂明各服務項目的服務水平和預算開支,團體還可推行額外服務。

遴選工作則由「全港評審小組」及「地區評審小組」負責。全港評審小組由民青局長擔任主席;而地區評審小組則由民政事務專員領導。

美使館憶江澤民與高層交往:推進美中關係同時管理分歧

中共前總書記、前國家主席江澤民追悼大會今日(6日)舉辦,美國駐華大使館發文回顧江澤民與美國高層交往,稱其努力推動兩國關係同時管理分歧——「至今其乃持續為必要之事」。

美國駐北京大使館微信公眾號6日晚間發文,回顧江澤民擔任中國國家主席期間,與美國高層的交往。

在這篇名為「回憶中國前國家主席江澤民與美國總統及其他高級官員的交往」的文章中,刊出一些照片,包含1993年11月20日,江澤民與時任加拿大總理克雷蒂安(Jean Chretien)、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Bill Clinton)出席在西雅圖舉行的APEC峰會,三人在西雅圖36號碼頭會面向人群揮手。

另外還有1995年10月24日,江澤民與克林頓在紐約林肯中心會晤;1997年10月29日,兩人在美國白宮舉行的國宴上舉杯致意。以及2002年2月21日,時任美國總統小布殊(Bush Junior)抵達北京訪問、江澤民歡迎畫面。

文章表示,「江主席在對美中關係具有深遠影響的時期領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強調,江澤民在作為主席訪美,以及在與美國高級別官員的多次會晤期間,「江主席在努力推進美中關係的同時管理我們之間的分歧—至今其乃持續為必要之事」。

公開資料顯示,江澤民任內訪美次數一共達5次,除了上述4次之外,還有2000年9月赴美出席聯合國千禧高峰會,而美國總統也於1998年、2002年訪問大陸。其中1997年江澤民訪美時,雙方發布了「聯合聲明」,表示通過增進合作,對付國際上的挑戰,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共同致力於建立「中美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

英甲型鏈球菌增至9名學童死 7歲女發病24小時內在家不省人事亡 部分學校關閉

英國近幾周爆發的甲型鏈球菌(甲類鏈球菌)病例持續擴散,不幸病亡的學童至周二增至9名,新增的兩名死者包括一名就讀於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Belfast) Black Mountain小學的5歲女童,以及住在威爾斯卡迪夫(Cardiff)的7歲女童Hanna Roap,其在發病短短24小時內死亡。

Roap的父親Hassan表示,女兒於11月24日不適,起初只是在學校內有點咳,未料回家後咳嗽情況加劇。Hassan及妻子給女兒吃抗組織胺藥(antihistamine),並使用吸入器(inhaler),以助她睡眠,翌晨即帶女兒看醫生,獲處方類固醇。至當晚8時,在家的女兒突然不省人事,Hassan替她做心外壓急救,救護人員隨即趕抵,但在約30分鐘內宣布女兒已死亡。Hassan懊惱的稱,若醫生處方抗生素給女兒,而非類固醇,女兒可能不用死。Hassan說他和妻子及另一名女兒,都因Roap的死而心碎。

英媒︰數間小學暫時關閉
英國《太陽報》報道,因甲型鏈球菌病例在全國多地出現,目前已有數間小學決定暫時關閉(several primary schools have made the decision to close),包括有數名學生確診、位於侯城(Hull)的小學St Vincent’s Voluntary Catholic Academy。

甲型鏈球菌可致猩紅熱(scarlet fever),根據英國衛生安全局(UKHSA)統計,當地於11月14至20日的一周,錄得851宗猩紅熱病例,較往年同期平均約186宗大增;而今年至今,英國每10萬名1至4歲兒童中,有2.3宗感染可致命的「侵襲性甲型鏈球菌病」(iGAS),較疫情前平均每季每10萬童有0.5宗大增。

目前英國有學童感染甲型鏈球菌死亡的已知地區,包括倫敦東南部的Lee、倫敦西部的Ealing、威爾斯卡迪夫的Penarth、北愛貝爾法斯特、薩里郡的Ashford、白金漢郡的海威科姆(High Wycombe),以及漢普郡的Waterlooville。

猩紅熱病徵 舌頭變「士多啤梨」
甲型鏈球菌如何傳染?有何病徵?如何治療?甲型鏈球菌一般於冬季比較活躍,可存在於鼻、喉嚨及皮膚,可透過咳嗽及打噴嚏等飛沫,以及未清洗的雙手傳入傷口傳播。報道引述英國傳染病專家指,感染甲型鏈球菌的大部人只會有呼吸道不適,重一點則會喉痛,再重的話可致猩紅熱(Scarlet fever)及其他更嚴重病症。

根據本港衛生防護中心資料,感染甲型鏈球菌可致猩紅熱,病發初期通常會發燒及喉嚨痛,偶爾會頭痛、嘔吐及腹痛,患者舌頭或會出現草莓般(呈紅色和凹凸)外觀,一般在發病首天或翌日,身軀和頸部會出現砂紙般粗糙的紅疹,其後紅疹會蔓延至四肢,通常在腋窩、肘部和腹股溝處尤其明顯。紅疹多在一星期內消退,繼而指尖、腳趾和腹股溝的皮膚會脫皮。

抗生素可治療 保持清潔可預防
猩紅熱大部分患者服食抗生素後可痊愈,但亦有機會引致併發症如中耳炎、咽喉膿腫、肺炎、腦膜炎、骨或關節毛病,亦可對腎臟、肝臟和心臟造成損害,和引致較罕見的中毒性休克綜合症。

中心指,現時並沒有疫苗可以預防猩紅熱,市民應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包括經常保持雙手及環境清潔、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前往人多擠逼或空氣流通欠佳的公眾地方,而高危人士在這些地方逗留時可考慮佩戴外科口罩。有專家指,猩紅熱常見於5至15歲孩童。

東京Metro地鐵明年春季起加價 28年來首次

在日本開啟國門迎接觀光客之際,日本東京地鐵將在明年春季起調漲票價,為28年來首次加價。另外,大阪地鐵(Osaka Metro)明年4月起加價。日本都會區地鐵票價上調,反映通脹正影響日本。

《日經新聞》報道,東京Metro從明年春季起,票價將由目前的170日圓起,加價至180日圓(折合約10.2港元)起。至於大阪地鐵票價亦會於明年4月起加至10日圓起。

報道指,新冠疫情引發的封區封城或在家工作,令東京Metro和大阪地鐵的2020年乘客人數一度比2019年大減,京都地鐵2020年度的平均每日乘客量減少33%至26萬人,東北仙台地鐵2021年度的乘客人數也比2019年度少18%。

新冠疫情與在家工作趨勢同時帶動大城市的人口遷移,東京的人口到明年元旦時預估將下滑,將是1996年以來首見。去年札幌和橫濱的人口已減少,是二戰以來首見,仙台人口亦出現自1989年以來減少。

多個私營地鐵已宣布漲價
民眾遷離大城市重創地鐵營運商,並在2020年度出現虧損,札幌是15年來首見,名古屋為13年來首見,福岡則是6年來首度虧損。日本多個私營地鐵都已宣布漲價,經營福岡地區的西日本鐵道明年3月起將全面加價10日圓;經營大阪都會區的近鐵電車也計劃在明年4月平均加價17%;主要在大阪南區提供服務的南海電氣鐵道也正在尋求當局批准漲價。公營地鐵要加價不只要尋求中央當局批准,還涉及修改地方法規。

防疫措施優化 出行消費井噴

在内地防疫措施優化、地產政策持續加碼、美聯儲釋放偏鴿派信號的背景下,市場信心逐漸增強,港股在全球市場中表現尤為亮眼。昨日港股大漲842點,成交達2,230億元,近一個月漲幅超過三成,升勢凌厲。人民幣昨日狂升千點,離岸在岸雙雙破七,中國資產迎來全綫急漲。

疫情防疫政策調整,綫下出行客流有望修復。本周以廣州、北京、重慶、鄭州為代表的主要城市均對疫情防控政策進行調整,出台了諸如快封快解、允許居家隔離、非必要不全員核酸等舉措,更加精準科學。在此背景下,綫下客流有望恢復,從一綫城市擁堵延時指數、地鐵客運量上看邊際效果已經顯現。

12月5日,在綫旅遊平台顯示多地機票預定量翻倍增長。從飛豬平台了解到,重慶、鄭州、濟南、上海、杭州等熱門城市的出港機票預訂量環比上周翻倍增長。武漢、上海等熱門城市用戶的出行及旅遊搜索量較前一日增長超三成。

本周值得關注的兩個重大變化:
1)增量資金回暖,機構對於後市的樂觀情緒在明顯提升;
2)人民幣滙率回落到7的整數關口,意味著滙率對權益市場的負面衝擊階段性結束。近期隨著市場回暖,北向資金持續流入,私募機構對於市場的樂觀情緒明顯提升。

濕地公園黑臉琵鷺屍體對禽流感呈陽性 3公里範圍內有2個雞場

漁護署上月30日在米埔自然護理區發現一隻對H5N1禽流感呈陽性的黑臉琵鷺屍體,署方今日(6日)表示,在香港濕地公園發現一隻對H5禽流感病毒呈陽性的黑臉琵鷺屍體。

漁護署發言人指,該隻雀鳥屍體日前在香港濕地公園的泥灘被發現及撿走。黑臉琵鷺是冬候鳥,主要在后海灣一帶出沒。發言人表示,香港濕地公園內發現雀屍地點已加強清潔及消毒。園內亦已張貼告示,提醒遊人注意個人衞生。園方會密切留意園內雀鳥的情況。

發現雀屍地點的3公里範圍內有2個雞場。漁護署已立即通知有關雞場,暫時無發現雞隻異常死亡或有任何禽流感症狀。漁護署會提醒家禽農戶加強預防禽流感及生物安全措施。除家禽農戶外,漁護署亦會提醒雀鳥店主、持牌飼養寵物家禽人士及禽鳥展覽牌照持有人採取適當預防禽流感的措施。

渣打估比特幣或暴跌至5000美元 金價看升

渣打銀行全球研究主管Eric Robertsen 在最新發表的一份報告中表示,比特幣(Bitcoin)價格可能在明年暴跌至 5,000 美元,意味着比特幣要從現價約17,000美元水平急跌70%。報告表示,債息上升及科技股下挫將會加快比特幣被拋售,並引致加密貨幣世界破產及崩潰。

渣打在一份題為「2023年金融市場意外」的報告中,列舉多個「我們認為被市場低估」的可能情境(scenarios)。報告指出,愈來人愈多加密貨幣業內的企業及交易所面臨流動性不足的問題,導致出現破產及引發投資者對數資產崩潰。」Robertsen表示,有些情境發生的機會率並非絕對零,卻沒有反映在市場預測之內。

FTX及Alameda Research 崩潰後,另原來加密貨幣行業的流動性問題演變成幣災,引發的連鎖效應,可能重擊更多加密貨幣企業和打擊幣價。比特幣今年以來亦已下跌超過60%。

債息升及科技股下挫加快比特幣被拋售
Robertsen表示,比特幣下跌的同時,黃金價格上升,他相信「隨着加密貨幣進一步下及更多投資者提款令加密企業倒閉,黃金有可能重新鞏固其作為資金避難所的地位,支持黃金在股市重臨熊市時,推高黃金上升30%至2,250美元。

滙豐環球估恒指明年底見22470點

滙豐環球私人銀行發表投資展望,預測全球經濟增長將由今年的2.9% 放慢至1.8%,相信不會出現衰退局面。當中亞洲(日本以外)表現相對出色,預期是明年唯一錄得增長的地區,增速料由今年的3.9% 提升至明年的4.5%,主要受到中國經濟增長由3.5%加快至5.2%所帶動。受消費帶動反彈,香港明年經濟可望增長3.5%,至2024年再回落至增長2.4%。

滙豐環球私人銀行及財富管理北亞首席投資總監何偉華表示,近期港股市場回暖,受惠於市場憧憬內地放緩防疫政策,估計港股市場明年呈反覆向上趨勢,年底恒指將達到22,470點,國企指數料達7,830點,滬深300指數為4,600點。何偉華又表示,本地市場較看好消費、濠賭、航空、金融板塊,對內房行業看法較審慎,指出已違約企業佔比不少,為整個行業帶來壓力,要再視乎支持政策實施情況。

滙豐環球私人銀行及財富管理亞洲區首席投資總監范卓雲表示,美國聯儲局下星期議息會議後預期將加息50個點子,並預測明年2月將再加息兩次,每次50點子,息率升至介乎4.75%至5%的高位後於明年內將維持不變。她解釋,由於核心通脹水平仍然高企,明年美國未見減息條件。

消費、濠賭、航空、金融板塊看俏
該行預期,美元與其他主要貨幣差距不太可能進一步擴大,認為美元升勢已見頂,明年次季會考慮加大對股票的配置,由於投資者仍關注經濟衰退風險,將對亞洲、美國及拉丁美洲股票持偏高比重配置。

滙豐環球又預測,人民幣至明年底將企穩於約6.9兌1美元水平,相信中國經濟反彈對人民幣匯價有正面影響,認為人行今年有空間再將主要利率下調5個基點,明年上半年存款準備金率亦將再下調半厘。

湖北婦近視深達3000度 最終要摘除眼球

3,000度近視是甚麼概念?湖北武漢一名姓梁女士因近視深達3,000度,導致視網膜脫落,接受4次視網膜修復手術後更出現併發症「青光眼」,要摘除眼球。

湖北經視報道,梁女士近視十分深,但一直沒有看醫生,認為看醫生對近視沒有太大幫助,只到眼鏡店配眼鏡,鏡片厚度極度驚人。不過,梁女士仍然未能完全看得清楚,有時落樓梯還會跌倒,唯有減少出門。

醫生:常規儀器測不到事主近視度數
直到10年前,梁女士突然發現眼前有陰影,到醫院一檢查,證實是視網膜脫落。醫生指出,梁女士的近視深度已經超過常規儀器所能測量出的最高度數,只能根據其眼軸來推算,其近視度數超過3,000度。正常眼軸約22至24毫米,每增加100度近視,眼軸拉長約0.37毫米,而梁女士的眼軸長達35毫米。

10年4次修復視網膜 出現併發症青光眼
醫生又指,眼軸越長,眼球就像不斷被吹脹的氣球,視網膜就越薄,稍一用力咳嗽或打噴嚏,都容易導致視網膜脫落。梁女士近10年先後接受了4次視網膜修復手術,惟多次手術又導致併發症青光眼,至近日終要摘除眼球,裝上義眼,目前術後狀況良好。

醫生介紹,近視超過600度已屬高度近視,而高度近視無法根治,只能從預防入手。醫生提醒家長,一定要讓子女養成健康用眼習慣,例如保持正確坐姿,眼離書本1尺,身體離桌面一拳,握筆手距筆尖一寸;看書每半小時或40分鐘,遠眺幾分鐘。

網民:近視的人瑟瑟發抖
報道在微博掀起熱烈討論,「我的天,好可怕」、「好怕看到這種新聞,太焦慮了」、「近視的人瑟瑟發抖」、「趕緊放下了手機」、「我300度不戴眼鏡都感覺要瞎了」、「我想換個不用電腦的工作」。有網民就表示,「保護好眼睛啊,看近處30分鐘,看遠處3分鐘,減少眼疲勞,不要熬夜,還有每年兩次眼底檢查」。

還有網民稱,「650度已經10米以外男女不分了,3,000度是個甚麼概念?」、「900度的表示,白天還好,晚上摘了眼鏡約等於全瞎,不過真的不怕鬼了,反正鬼貼臉了也看不清」。

胡錫進籲恢復自由跨省流動:我們該把已弱化新冠當成流感

內地多個城市陸續縮減查驗核酸陰性證明的場所,官媒《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認為,「恢復正常生活的大方向已然十分明確」,但要恢復經濟,「恢復人員自由跨省流動至關重要」,呼籲允許所有健康碼綠碼人員在全國自由流動,並對跨省入城人士「堅決停止居家隔離」,強調「不要繼續以限制人員流動作為維護各地社會面安全的代價」。

胡錫進:不放寬跨省入城限制 恐銷蝕放開封控效果
胡錫進表示,目前一些地方仍要求跨省入城人員3日或5日嚴測核酸,且不得參與聚集等,「我個人認為這個規定有必要進一步放鬆」。他認為,跨省進入一個城市,做3日核酸可以理解,但應在第一次核酸結果陰性後允許堂食和參加各種社會活動,之後邊活動邊檢測,而不應「靜下來」等待檢測結果;又建議各地重要機構、大型活動組織者更多採用抗原快測,保障工作平台及活動現場的安全,「如果三至五天不能活動,意味著人們根本無法出差,跨省參加各種活動,那會很大程度上銷蝕放開封控的實際效果」。

胡錫進又稱,「每個人都做好自己個人和家人健康的第一責任人」,而且「我們到了改變認識和觀念的時候,今後在生活中我們該把已經弱化的新冠當成流感來對待了。我們要一邊繼續防控,一邊擁抱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