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定國:反修例事件慘痛教訓反映守法意識不足 日後法治教育要「入屋」

律政司司長林定國今日形容,2019年反修例事件是慘痛教訓,很多市民守法意識不充分,強調日後法治教育要「入屋」,以深入淺出的方法解釋法律條文,避免再有類似事件。

反修例事件發生至今3年,有不少年青人被捕。林定國今日接受電台訪問時坦言:「其實審訊過程中,見到是很不開心的,當然我們很多時說年青人,甚麼年紀都好,他們因為犯事要接受懲罰,我想無人見到是開心。」

林定國形容,市民守法意識不充分,不了解法律制度,「很多人其實是沒有嘗試很耐心,或認真去看清楚法律條文,自己憑感覺,我認為這是不理想。」他表示,律政司正籌備成立「法治督導委員會」,明年稍後時間推展「法治領袖培訓計劃」,但目前對領袖人選未有定案,期望越多人越好。

他又指,部分市民只憑感覺理解相關法律條文,情況並不理想,強調日後法治教育必須「入屋」,「我們是透過真正的法律條文,不過希望用一些深入淺出的方法,把一些真實、確確實實的法律條文,實際上的運用情況向市民解釋。」

他又形容:「我們整天說要『講好香港故事』,不只是對外,還要對內,但講好故事有個前提是講個真實的故事,我們不是要去洗人腦,說一些塗脂抹粉、虛假的事件。」

至於《基本法》23條立法方面,林定國指,研究工作沒有停止,但不會設下死線。他表明:「我們不希望朝令夕改,現時國家安全面對的問題日新月異,因為國際形勢很複雜,我們寫法律的時候,要保證或盡量確保法律內容足以應付面前,甚至在可見未來我們面對的風險。當然亦要參考其他地方的做法、參考。」

另外,律政司本周一起「法律周」,他透露,今年有約20至30名國際法律組織領袖和東南亞國家政府高級官員,親身來港出席,已為他們申請豁免部分防疫限制,讓他們參與午餐論壇和晚餐交流活動等活動。

逾半受訪教師稱欠缺國安教育資源 基金會倡教育局設電話專線解答教師疑難

施政報告提出進一步加強國民教育,有調查顯示,逾9成受訪教師指其任教學校已將「一國兩制」教育融入相關學科,但逾4成半教師認為推行成效一般,逾半數教師指國家安全教育教學資源不足。調查機構倡增設「打電話問功課」系統,由教育局人員解答教師有關「一國兩制」的疑問,並將國家領導人相關重要講話,及時轉化為教材套供教師即時使用等,教育局前局長吳克儉亦指有持不同挑戰的家長「挑戰」教師,認同當局應為業界增加支援。

善德基金會聯同港九新界3個校長代表,於9月14日至10月15日以問卷訪問211名中、小學及幼稚園教師,今日(6日)公布調查結果,顯示93%受訪者稱其任教學校已將「一國兩制」教育融入相關學科,28%推專題學習,10%更將「一國兩制」教育獨立成科。學習活動方面,96%受訪教師指其學校有奏唱國歌、94%有升掛國旗和區旗等,其中中學更做到100%推行。受訪教師主要靠官方材料設計「一國兩制」教育的校本課程和教材,例如教育局網站(91%)及政府出版刊物或網頁(75%)等。

雖然近半受訪教師認同港區國安法實施後,學校更易推行「一國兩制」教育,但問及「一國兩制」教育推行成效,只有28%教師認為成效良好,46%為成效一般,4%更認為成效欠佳,餘下22%則說不知識或沒意見。推行國安教育遇到的困難,主要有「欠缺相關教學資源」(56%)、教師未掌握相關知識(45%)及校本課程編排不易(45%)。

善德基金會出11項建議以持續加強支援學校推行「一國兩制」教育,包括提供針對不同年級和學科開發更多多媒體互動教材、建構「一國兩制」教材庫,並及時將國家中央領導人的「一國兩制」重要講話及有關機構發表「一國兩制」相關文件,轉化為教材套供教師即時使用,另增設「電話問功課」或「上網/Whatsapp問功課」系統,為教師解答有關憲法、《基本法》和國安法的疑問。

吳克儉表示,不時有持不同政治立場的家長「會挑戰學校老師、校長」,認為投入參與一國兩制教育的教師需要支援,舉例如最近有坊間刊物總結中共20大重要內容,形容教育局有更多資源、建立圖像,「幾日就做到出嚟,啱啱20大講完嗰個星期之內,學校已經可以喺唔同分層溝通使用。」他又指基金會調查全面反映學界現況,倡每年進行一次,建立一國兩制教育指標調查資料庫。

被問到是否要增加新入職教師的基本法及國安法測試難度?立法會議員鄧飛表示不認同現行MC題(多項選擇題)簡單,他亦試過做基本法及國安法模擬測試,形容是「幾艱深」,認為當局毋須再開發短答題,當務之急是增辦培訓助教師掌握國安教育內容。下學年直資學校及受資助幼稚園的新入職教師均要考試,田景邨浸信會呂郭碧鳳幼稚園校長陳孟宜指出,事件本身是一件美事,可讓教師認識國安及基本法等知識,卻惹來教師甚至家長擔心,令教師工作更忙碌,她亦擔心在短促時間推行容易「變成好心做壞事」,故認為不宜增加文字題。

陳茂波:金融峰會向世界展示香港復常 預告全年GDP難言樂觀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指,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圓滿結束,與會者反映感受到本港充滿活力和發展機遇,達到向世界展示香港的開放和復常的目標,預告明年將繼續舉行投資峰會。

陳茂波在網誌表示,參與峰會的國際金融機構負責人向他反映,他們在香港的親身體會,與透過某些海外媒體看到的狀況不一樣。

他引述與會者表示,更切實感受到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獨特優勢,同時更深入掌握到更多環球金融市場狀況及發展的一手資訊,亦能從內地金融監管機構領導的答問環節中,直接了解到他們的觀點與內地政策思路,以及香港金融市場的現況。

他又明言,本港明年將繼續舉行投資峰會,繼續強化這個高端金融交流平台在全球金融界所發揮的作用。

陳茂波在網誌中亦提到,本港第三季GDP初值為負增長4.5%,是連續第三個季度按年收縮,全年計數字亦難言樂觀。但他同時指出,盡管復甦的過程會有起伏,但只要疫情持續受控,對外活動進一步恢復,可望支持未來經濟復甦動力逐步增強。

他強調,目前最迫切的是增加投資和經濟驅動力,而吸引企業、招攬人才正是政府全力推進的工作方向,同時亦要加強基礎建設投入、擴大香港的發展容量和承載力,讓本港在經濟復甦時,能更充分把握發展機遇,令經濟發展推上更高的台階。

香港法律周明起一連5日舉行 27海外專家及學者獲發「藍碼」

律政司明日起一連5日舉行「香港法律周2022」,議題包括透過國際文書和多元化的爭議解決機制促進尋求司法公正、推動法治建設以達致可持續發展、以及與「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舞台有關法律科技方面的最新發展。

律政司表示,將邀請全球各地的知名專家、執業者、政府官員、學者及各界翹楚參與;有國際私法「三姐妹」之稱的國際統一私法協會、海牙國際私法會議和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亦會參與香港法律周2022多項活動。

政府透露,有27名海外法律專家及學者獲邀來港出席活動,已按現行機制獲得豁免,抵港後會獲發「藍碼」,以便他們出席會議期間的所有活動,包括在私人包廂和指定場所飲食,在3天醫學監察期間須按規定接受檢測,若檢測結果呈陽性,不可參加活動,並須隔離。

活動會以線上線下混合模式舉行,包括︰

  • 11月7日︰亞太國際私法峰會
  • 11月8日︰海牙國際私法會議公約︰支持跨境民商事訴訟—慶祝HCCH亞太區域辦事處十周年工作坊,及年度仲裁會議
  • 11月9日︰東盟網上爭議解決工作坊︰網上爭議解決可促進東盟及香港企業的跨境貿易和投資,及香港調解講座2022
  • 11月10日︰香港律師會第五屆「一帶一路」論壇︰「一帶一路」元宇宙與金錢之路
  • 11月11日︰法治大會︰法治公義 普惠共存

其中,特首李家超及中國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特派員劉光源,將出席首日活動並致開幕辭;至於最後一日的「法治大會:法治公義 普惠共存」活動,李家超、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及律政司司長林定國等亦會致辭,而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則會出席午餐會談。

闊別2年北京馬拉松今開跑 男女組冠軍出爐

因新冠疫情停辦兩年的北京馬拉松今早開跑,吸引約3萬名跑手參與。今年是北馬40周年,也是北京冬奧會後,北京舉辦的第一場大型群眾性體育賽事。因應防疫要求,大會只批准完成疫苗接種的北京常住居民報名參賽。

今天(6日)早上7點30分,2022北京馬拉松鳴槍開跑。本屆北馬起點為天安門廣場,終點為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景觀大道,只設馬拉松項目。來自新疆的阿奴拜克·庫彎奪得男子組冠軍,用時2小時14分34秒。女子組冠軍由中國選手夏雨雨獲得,成績為2小時28分57秒。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本次大賽對選手有多項嚴格要求,包括大眾選手僅限今年年滿20歲的北京市常住人口,且需要有2019年及之後的全馬或半馬參賽紀錄,並達相應成績。防疫要求方面,參賽選手須完成接種2劑新冠疫苗,在賽前7天停留在北京,每日接受核酸檢測等。

對於很多有意報名的外地跑手而言,「常住人口」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門檻,直接被擋在門外。而需要2019年以後的馬拉松完賽成績,意味著如果錯過疫情前各地的最後一屆馬拉松,基本沒有資格報名今年的北馬。防疫要求又是一個必備項,不符合相關要求的人員,也只能遺憾錯過本屆賽事。

北京馬拉松由1981年開始舉辦,自此每年均會舉行,但對上一次北京馬拉松實體賽已經是2019年11。受疫情影響,北京馬拉松組委會宣布2020年及2021年均改成線上跑。這次北馬回歸不僅對跑步愛好者來說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對整個體育行業來說也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詆毀國家領導人 黑龍江退休廳級官員被撤黨籍

黑龍江省退休多年的黨務工作廳級官員魏彬,被指「惡意詆譭黨和國家領導人」,近日被開除黨籍及取消其享受的待遇;當局稱將其涉嫌受賄犯罪問題移送檢方,所涉財物一併移送。

魏彬現年65歲,長期在省委組織部工作,2017年退休前是省委巡視組副組長(正廳級)。

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察網站今日(6日)新聞稿,日前經黑龍江省委批准,黑龍江省紀委監委對省委巡視組原副組長魏彬嚴重違紀違法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調查。而在11月5日,黑龍江省紀委監委決定開除魏彬黨籍。

官方公佈魏彬一系列罪名包括,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背離「兩個維護」,惡意詆譭黨和國家領導人,抨擊反腐敗工作,串供,銷毀、轉移、隱匿證據,對抗組織審查;違規接受宴請;違反廉潔紀律,搞錢色交易;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索取或非法收受他人財物,涉嫌受賄犯罪;退休後,利用原職權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為請託人謀取不正當利益,收受請託人財物,涉嫌利用影響力受賄犯罪。

省紀委稱,魏彬在政治上蛻化變質,毫無理想信念,處心積慮對抗組織審查;經濟上貪婪成性,信奉金錢至上;生活上腐化墮落,精神空虛,且「拒不認錯悔罪,性質極其嚴重,影響極其惡劣。

省紀委監委稱魏彬行為已嚴重違紀違法,並涉嫌受賄、利用影響力受賄犯罪,性質極其嚴重,應予從嚴從重處理。依據規定,決定給予魏彬開除黨籍處分;按規定取消其享受的待遇;將其涉嫌犯罪問題移送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所涉財物一併移送。

兩黨10金主捐逾42億 索羅斯破10億

在美國參與選舉耗費不菲,民主共和兩黨不時發出贊助邀請。美國在研究團體指出,今年中期選舉中,兩黨獲多名金主支持,10名富商捐出約5.4億美元,「金融大鱷」索羅斯單人捐出超過1億美元支持民主黨。團體估計,2022年中期選舉總開支將超過2018年。

研究團體(OpenSecrets)根據競選活動數據發現,兩黨今次選舉的前10位金主共捐出約5.4億美元(約42.4億港元)。索羅斯(George Soros)向民主黨捐贈1.285億港元(約10.08億港元),為2022年中期選舉之冠。

索羅斯同時亦向多個民主黨黨內或相關團體捐款,如由參議院領袖舒默(Charles Schumer)控制的參議院多數黨政治委員會。因長年大額向民主黨捐款,索羅斯被右翼人士及陰謀論者攻擊。

美國商人烏伊萊恩(Richard Uihlein)是今次共和黨最大金主,共捐出8,070萬美元(約6.33億港元)。排名2至5位全為共和黨金主,前10中大手金援民主黨的只有3人,金額合計2.04億美元(約16億港元)。

加拿大要求3中企撤礦產投資 中方促停止經貿問題政治化

加拿大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要求3間中國企業撤出對加礦產企業投資。中國商務部表示,注意到有關情況,中方對加方以國家安全為名,干擾阻斷中加企業正常商業合作的行為表示堅決反對。

商務部發言人表示,中加都是全球礦產供應鏈的重要環節。中國企業在加拿大礦產領域投資,是完全基於市場經濟原則和企業發展需求的商業行為。加方泛化國家安全概念,人為設置障礙,違背市場規則,損害中加有關企業的商業利益,削弱全球投資者對加投資環境的信心,不利於加產業發展及全球礦產供應鏈穩定。

商務部敦促加方認真對待中方關切,停止將經貿問題政治化,為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投資者營造公平、公正、透明和非歧視的營商環境。中方將採取必要措施,堅決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一國成俄烏戰爭贏家 分析今年經濟增長料達雙位數

俄烏戰爭爆發後,俄羅斯頒布局部動員令,導致大量國民湧入鄰近歐洲國家。數據顯示,自今年2月底以來,超過10萬名俄羅斯人湧入格魯吉亞,帶動當地經濟增長。歐洲復興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預計,格魯吉亞今年經濟增長高達雙位數。

格魯吉亞官方數據顯示,自俄羅斯2月24日入侵烏克蘭後,有4.3萬名俄羅斯人湧入當地。普京(Vladimir Putin)9月下旬宣布全國動員後,移民到吉魯吉亞的人數增加近7萬人,至今有超過11.2萬名俄羅斯移民。

格魯吉亞央行數據指,4月至9月期間,俄羅斯人轉移超過10億美元(78億港元)至格魯吉亞,按年急增5倍,外資流入創3年以來新高。

當地最大銀行TBC行政總裁Vakhtang Butskhrikidze表示,大約一半外流俄羅斯人來自科技業,亦有持大量現金的富豪抵達,帶動當地消費需求急增。 Butskhrikidze指,新移民填補格魯吉亞經濟技能缺口,提高本地科企競爭力,國家今年各行各業發展蓬勃,經濟有望實現增長。

歐洲復興開發銀行(EBRD)東歐與高加索首席經濟學家Dimitar Bogov稱,早前曾預料俄烏戰爭會對格魯吉亞經濟產生重大負面影響,但至今沒有成真。相反地,格魯吉亞今年有望實現10%強勁經濟增長。

但Bogov強調,推動格魯吉亞經濟增長的因素屬暫時性,無法確保未來數年經濟能持續增長,需抱持審慎態度。

此外,俄羅斯移民潮推高格魯吉亞住宅租金,導致當地很多低收入人士及學生面臨房屋危機。有商界領袖擔心,若戰爭結束俄羅斯人返國後,格魯吉亞的經濟可能面臨硬著陸。

陳茂波:全年GDP難言樂觀 明年續辦國際金融峰會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網誌指,本港上周發表的第三季GDP初值為負增長4.5%,是連續第三個季度按年收縮,形容全年計數字亦難言樂觀。陳茂波又稱,復蘇的過程會有起伏,但只要疫情持續受控,對外活動進一步恢復,可望支持未來經濟復蘇動力逐步增強。

陳茂波表示,目前最迫切的是增加投資和經濟驅動力,而吸引企業、招攬人才正是當局全力推進的工作方向,同時亦要加強基礎建設投入、擴大香港的發展容量和承載力,讓香港在經濟復蘇時,能把握發展機遇,把經濟發展推上更高的台階。

為期三日的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上周結束,陳茂波指,超過二百位來自全球約120家國際金融機構的負責人蒞臨香港出席峰會,峰會向世界展示香港的開放和復常,明年將繼續舉行投資峰會,繼續強化香港這個高端金融交流平台在全球金融界所發揮的作用。